生物進化論視角下中國英語變體的研究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 of analogy with biological evolution, this paper makes some substantive discussions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nglish variants, and reinterprets the connotations of "Chinese English" and "Chi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ological evolution, Chinglish corresponds to English that is beyond the standard English category or beyond the cultural use habit of English, which is influenced and interfered by the thinking habits of Chinese and Chinese people. Chinese English corresponds to Chinglish, which is widely accepted and recognized with Chines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olors. Chinglish comes from the mutation of English in Chinese native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all the mutations are summarized as high efficiency mutation, effective mutation and inefficient mutation. To sum up, Chinglish produced by any mutation will be transformed into Chinese English with a certain probability, and the degree of public acceptance and acceptance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probability of successful transformation.
【作者單位】: 江蘇大學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H310.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葉莉;;從生物進化論看中國英語的形成和發(fā)展[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2 陳曉燕;;論英語本土化及中國英語的研究和意義[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3 沈映梅;;生態(tài)語言學視野中的外語教學[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04期
4 王建國;;中國英語研究存在的問題[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5 潘章仙;中國英語變體的研究——回顧與展望[J];外語研究;2002年06期
6 賈冠杰;;中國英語再研究[J];當代外語研究;2013年03期
7 姜亞軍,杜瑞清;有關(guān)“中國英語”的問題——對“‘中國英語’質(zhì)疑”一文的回應(yīng)[J];外語教學;2003年01期
8 高超;文秋芳;;中國語境中本土化英語的可理解度與可接受度研究[J];外語教學;2012年05期
9 李文中;中國英語與中國式英語[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3年04期
10 杜瑞清!710061,姜亞軍!714000;近二十年“中國英語”研究述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海燕;論外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2 周春艷;;中國式英語與中國英語之比較[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3 高麗娟;;論中國英語與中國式英語[J];安徽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4 朱躍;對近20年“中國英語”爭論的反思——兼談中國英語教學改革[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5 劉世英;大學英語寫作中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6 涂秀青;;論中國英語的運行機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7 陳海花;;從語言游戲視角看中國英語的共核性和區(qū)域性[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8 劉華;;淺析中國英語詞匯層面上的文化身份因素[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7期
9 賴婷;;從政府工作報告的英譯看“中國英語”[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4期
10 胡騎兵;;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大學英語教學[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蔡莉;;試論中國英語和中式英語的關(guān)系[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2 黃春燕;;China English——An Objective Existence as a Performance Variety[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二輯)[C];2008年
3 周玉蘭;;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英語學習習慣[A];中國管理科學文獻[C];2008年
4 魏志成;;漢英語言關(guān)系研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2年會論文集[C];2002年
5 涂秀青;;也談中國英語的標準問題[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鄭晶;;中國英語和中式英語之對比分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李靈;;中國英語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8 俞碧芳;;外事商貿(mào)漢英翻譯中的“中式英語”及對策[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9 張美秀;;中國英語本土化對英語教學的啟示[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陳利紅;;從英漢不同思維模式解讀中國英語與中式英語[A];貴州省外語學會2012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佳;生態(tài)語言學視域下的中國瀕危語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仇賢根;外宣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王蕾;中國高水平EFL學習者語言研究:程式語和語言創(chuàng)造性[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楊雪蓮;傳播學視角下的外宣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馮軍;論外宣翻譯中語義與風格的趨同及篩選機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黃芳;跨語際文學實踐中的多元文化認同[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謝倩;外語教育政策的國際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余娟;從語言學習到文化理解[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永斌;黔西北民族雜居區(qū)語言生態(tài)與語言保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10 郭蘭英;“適者生存”:翻譯的生態(tài)學視角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毅;中西翻譯質(zhì)量評估模式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黨佳e,
本文編號:25262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526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