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啟示——以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村社會主義教育為例
本文選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新中國成立初期。 參考:《理論探索》2015年04期
【摘要】: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在構建新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秩序的同時,廣泛開展農村社會主義教育,是符合時代發(fā)展需要的應然選擇。根據農民的思想狀況和特點,緊密結合形勢發(fā)展和實際工作的需要,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采取了靈活多樣的形式,廣泛而深入地開展了以階級意識、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它為當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切實認識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緊緊圍繞黨的奮斗目標,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認知認同,與人民日常生活相契合。
[Abstract]: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facing the sever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itu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socialist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while constructing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order in New China,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In accordance with the peasants' id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in close conne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and the needs of practical work, the CPC and the people's governments have adopted flexible and diverse forms and extensively and deeply developed class consciousness, patriotism, and internationalism.Socialist education with collectivism and socialism as the core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It provides valuable historical experi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realistically realizing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closely surrounding the Party's goal of struggle,Strengthen the cognitive identity of the whole party and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line with the daily life of the people.
【作者單位】: 中南民族大學;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人民公社化與20世紀中后期中國鄉(xiāng)村的社會變遷研究”(09YJA710019),負責人易新濤
【分類號】:D64;D651.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毛澤東 ,薄一波;關于過渡時期總路線問題文獻選載(一九五三年六月、十二月,一九六五年十二月)[J];黨的文獻;2003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譚大友;政治本體探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2 楊競業(yè);人的本質的多維哲學反思——以“經驗的預設”與“預設的經驗”為路徑[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華;;略論馬克思主義社會發(fā)展動力理論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3期
4 稅尚軍;;正視問題 突出重點 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剛;;保障農民主體地位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飛南;;試論政治倫理化的底線、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會的制度生態(tài)訴求[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7 鄧宏烈;;論康德哲學的批判精神[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3期
8 李銀兵;;淺析馬克思自由觀的科學含義、基本特點和基本內容[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4期
9 白立強;;唯物史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10 胡豐順;;略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四個堅定不移”的辯證關系[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炳林;;思想爭鳴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顏杰峰;;黨內民主建設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3 李懷濤;;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的新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基本問題研究[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5 楊生平;;新中國60年我國意識形態(tài)理論回顧與反思[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6 陳明凡;;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共和國的靈魂[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7 喬旋;;淺析馬克思、恩格斯的國家形象觀[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8 趙春明;;改革: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與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9 吳群芳;;和諧社會視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達中的政府職能[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體系、主體幻覺與意識形態(tài)國家機器的職能——阿爾都塞意識形態(tài)理論探析[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建軍;宋朝地方官員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徐佳;生態(tài)語言學視域下的中國瀕危語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胡雪梅;科學人才觀的理論內涵與實踐應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趙一強;知識社會價值的道德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9 丁勝;中國制造業(yè)貨幣政策效應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10 任雪萍;企業(yè)管理價值生態(tài)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三三;基于新農村視角下的農民宗教信仰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丁玲;武漢部屬高校民主黨派成員參政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周榮;社會性別視角下的農村女性政治參與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林冬妹;粵東黃獅村貧困人口生存狀況及改善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賈蓓;新世紀都市類報紙女性報道現(xiàn)狀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6 韓家勤;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的當代價值及其實現(xiàn)路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7 路明;企業(yè)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機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8 黃桂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機制構建[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9 孫春萌;奧運會開幕式多元文化及價值探討[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10 孫德茹;和諧社會視閾下的公民道德建設[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東方;;對1957年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歷史考察[J];北京黨史;2006年01期
2 江俊偉;;福建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1957-1958[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7年01期
3 何承;;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上)[J];前線;1965年15期
4 ;參加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是知媂分子改造的最有效途徑[J];江淮評論;1965年05期
5 ;我院部分師生參加桂林市郊區(qū)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勝利歸來[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4年01期
6 ;我院部分師生參加桂林郊區(qū)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受到鍛煉[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4年02期
7 王維佳;;社會主義教育運動起源初探[J];中共黨史研究;1988年02期
8 楊永銘;;參加農村社會主義教育的幾點體會[J];黨的建設;1991年10期
9 卞傳桂;堅持開展農村社會主義教育[J];唯實;1991年06期
10 ;湖南省人民委T嶧峁賾詬鱹機關、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工作人T岵渭由緇嶂饕褰逃碩瘆搶豢У募笜墢定[J];湖南政報;1964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魏克忠;;“四清”記憶[A];三秦文化研究會年錄(二0一二年)[C];2013年
2 孫東方;;山東省昌濰專區(qū)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歷史考察:1957—1958[A];政黨與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研究——“中國政黨與近現(xiàn)代社會的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陳桂生;;毛澤東與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時期的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逯鼎藝;;應該重視地方史料的搜集與整理[A];全國黨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劉文淵;王向田;崔東娟;;《高校六十條》與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高等教育體系[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宋薦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方針的提出和演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教育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邋執(zhí)筆 柯狄祖;如何深入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N];光明日報;2007年
2 崔永學;和諧社會的道德要求[N];吉林日報;2007年
3 四川省廣安市委副書記 李成軒;把小平故里建成社會主義教育基地和旅游勝地[N];農民日報;2000年
4 任青;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N];人民日報;2011年
5 ;推動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 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N];山南報(漢);2011年
6 練洪洋;文化極大繁榮 好事層出不窮[N];廣州日報;2012年
7 李映平;試論和諧社會的構建[N];湘潭日報;2008年
8 劉建軍;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6年
9 朱梅;切實加強公民道德建設[N];西安日報;2008年
10 孫政治;李孝平;鋼城無處不飛花[N];中國冶金報;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李全華;新疆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3年
2 湯云飛;人民公社時期黨對農民開展社會主義教育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3 陳彬;人民公社時期黨在農村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4 尹穎堯;西安市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4年
5 孟利華;鄧小平教育公平思想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9年
6 謝明軍;六安市農村義務教育發(fā)展問題研究[D];安徽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7477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747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