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道德教育及其與日本軍國主義的關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1-11 14:16
本文關鍵詞:近代日本道德教育及其與日本軍國主義的關系研究 出處:《中國地質大學》2015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2014年,中共中央領導人高調紀念抗戰(zhàn)勝利69周年,表現(xiàn)出我國政府對中日歷史以及中日關系的明確態(tài)度。今年距離二戰(zhàn)勝利已經70年了,然而日本一些人卻一直沒有認識到日本在二戰(zhàn)中犯下的滔天罪行,反而在近年來變本加厲:日本政府高層頻頻參拜靖國神社;不斷在公開場合否認戰(zhàn)爭侵略;欲將釣魚島“國有化”;修改《和平憲法》等倒行逆施。以上行為不但嚴重傷害了飽受二戰(zhàn)摧殘人民的感情,也將使中國與日本的關系出現(xiàn)裂痕。特別是修改《和平憲法》、“解禁自衛(wèi)權”等做法彰顯出日本部分右翼分子依然還存在復活軍國主義的幻想。從理論上而言,道德教育和政治文化是辯證統(tǒng)一和協(xié)同發(fā)展的。道德教育是有組織地、系統(tǒng)化的形成、維持和發(fā)展政治文化的重要途徑,而政治文化為道德教育提供了條件,又為道德教育提供了基本內容和價值取向。道德教育與政治文化在現(xiàn)實政治生活中體現(xiàn)出形式與內容、手段與目的的關系。道德教育實施使政治文化得到有效傳播;政治文化變遷,與其相適應的道德教育體系也會逐漸發(fā)展。從近代日本道德教育和政治文化的實踐看,也是遵循這一規(guī)律的:近代日本最顯著的政治文化即軍國主義和近代日本道德教育之間相互推進。近代日本道德教育在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過程中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而日本軍國主義也反作用于日本道德教育政策的實施。如今,日本部分右翼分子的軍國主義觀念和行為已經嚴重危害到中日關系,甚至已經對整個亞太地區(qū)造成隱患,對此我們不應放松警惕,而應該從個各方面揭露它的反動性。當前,整個亞洲的局勢并不穩(wěn)定,印巴沖突、朝鮮核危機等一系列事件已經嚴重影響到亞洲的穩(wěn)定。作為亞洲的兩個大國,中日關系影響到整個亞洲的安定,那么從中日關系正常發(fā)展的需要,對日本近代道德教育和軍國主義的研究已經成為當下熱點,而這些研究也極具現(xiàn)實意義和指向意義。令人費解的是,讓日本走向毀滅的軍國主義,為什么至今在日本還大有市場?這個問題并非一兩句話就能論述清楚的,不過可以明確的是日本軍國主義并非一朝一夕就產生出來,也并非在日本近代開始對外戰(zhàn)爭時突然形成,而是深深的理藏在日本民族文化、精神和日本道德教育中。所以研究日本道德教育和軍國主義,我們必須從思想方面入手,尋找軍國主義扎根之深的起因。而筆者也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剖析出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直到今天依然具有頑強生命力的原由,以警示軍國主義死灰復燃的風險。本文以近代日本道德教育與軍國主義的關系為研究對象,以近代日本道德教育的變遷為時間線索,以近代日本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為空間截面,從縱橫兩個維度,系統(tǒng)考察近代日本道德教育的發(fā)展、變遷歷程,并找出其對日本走上軍國主義的內在影響;以近代日本道德教育政策的變更和重點思想家的教育思想為切入點,分析近代日本道德教育政策變遷的本質特征、形成原因及其與日本軍國主義的關系,并介紹這一變遷對后世的影響。全文分為六章,具體內容如下:第一章緒論部分。主要包括:研究目的和意義;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研究思路和方法;道德教育和日本軍國主義的相關概念分析等。第二章近代日本“強國主義”道德教育與軍國主義的萌芽(1868-1890)。主要內容包括:介紹這一時期的社會背景,主要從政治、經濟、思想、教育發(fā)展水平等角度進行具體闡述;介紹這一時期的道德教育主旨;道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道德教育效果分析。這一時期,日本正處于內戰(zhàn)剛剛結束的不穩(wěn)定時期,在外也處于被侵略的狀態(tài),整個國家百廢待興,為了爭取民族獨立,1872年日本政府頒布了《學制》和《關于獎勵學事的被仰出傳》,提出了“培養(yǎng)具有獨立精神的新型國民”的道德教育目標,以強調“實學主義”和“自立自強”為道德教育主旨,以修身科為主要道德教育手段。這一道德教育主旨的轉變一方面使得日本國民的民族意識覺醒,立志擺脫被侵略的現(xiàn)實,建立強大的日本,另一方面也使得日本國民自覺自愿地支持明治天皇的“富國強兵”大業(yè)。與此同時,日本軍國主義也開始萌芽,一方面隨著日本政府的“富國強兵”政策實施,日本建立了一只強大的軍隊,國家機器不斷加強,國家政權不斷穩(wěn)固,另一方面天皇在政權穩(wěn)固之后,開始推行一系列的經濟、政治和教育措施,而日本警察制度的建立更是對日本道德教育政策的推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第三章近代日本“國家主義”道德教育與軍國主義的發(fā)展(1890-1931)。主要內容包括:介紹這一時期的社會背景,從政治、經濟、思想、教育發(fā)展水平等角度來具體闡述;還包括這一時期的道德教育主旨;道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道德教育效果分析。1889年日本通過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和1890年10月發(fā)布的《教育敕語》,標志著日本的道德教育由“強國主義”轉向了“國家主義”道德教育。“國家主義”道德教育的核心內容是《教育敕語》的普及、滲透,通過這種普及、滲透,日本天皇制逐漸占據(jù)主導地位,而天皇制又是日本軍國主義的精神根源,所以可以說“國家主義”道德教育已經成為了軍國主義教育。此外在學校日常的道德教育中,無論大學、中學還是小學,都加入了大量的軍事和戰(zhàn)爭內容,修身科教育也得到了鞏固和發(fā)展。此時軍國主義也進入了發(fā)展階段,軍國主義對道德教育已經有了較大的影響。作為軍國主義最典型的思想一一“武 道精神”,已經逐漸成為日本的“民族精神”,同時武十道的核心精神也與“國家主義”道德教育時期綱領性文件——《教育敕語》的大部分內容相近。此外,在明治維新以后,日本在實現(xiàn)經濟現(xiàn)代化的同時,極力推行“富國強兵”政策,加上幾百年的“武土道精神”不斷傳播和加強,日本的民族主義日益膨脹,導致國家不斷走向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日本不斷強化軍國主義教育和宣傳,強化軍國主義國家、軍隊機制和國民的軍國主義思想意識。因此,在國家和民族軍國主義化的過程中,國民意識也軍國主義化了。這使得日本國民形成了深厚的“效忠天皇”的意識和絕對服從的意識。第四章近代日本“軍國民”道德教育與軍國主義的成熟(1931-1945)。主要內容包括:介紹這一時期的社會背景,從政治、經濟、思想、教育發(fā)展水平等角度來具體闡述;還包括這一時期的道德教育主旨;道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道德教育效果分析。在這一時期內,日本經歷了昭和危機,為轉嫁經濟危機,日本于1931年發(fā)動了“九·一八”事變,日本軍部與日本右翼勾結不斷發(fā)動暗殺和政變,并取得了內閣的支持,日本正式進入“軍國民”道德教育階段。此時的道德教育主要以“煉成”為目標,以全民皆兵為目的,希望全體國民舉國一致盡忠報國,“運用人力物力資源以最有效地發(fā)揮國家之全力,實現(xiàn)國防目的”。日本接連發(fā)布《國體的本義》、《臣民之道》、《國民學校令》等道德教育綱領性文件,將天皇神化;片面強調忠孝;將全體青少年納入國家總動員體制中,以補充戰(zhàn)時的兵員和勞動力不足;鼓吹“唯神之道”、贊揚“大東亞神戰(zhàn)”,號召國民為揚皇威于海外而不惜犧牲;甚至美化侵略戰(zhàn)爭,將侵略戰(zhàn)爭描繪為愛國戰(zhàn)爭等內容,使得整個日本國內都成為了戰(zhàn)爭狂熱的支持者,道德教育淪為了軍國主義的工具。與此同時,日本軍部地位提高,控制了日本政府,軍國主義者廣田弘毅、近衛(wèi)文磨、東條英機先后出任日本首相,日本軍國主義進入成熟階段。培養(yǎng)出好戰(zhàn)的皇族、建立靖國神社、甚至以文件的形式直接干預道德教育,使得日本全體國民都陷入狂熱的戰(zhàn)爭中,但隨著二戰(zhàn)的失敗,近代日本道德教育與軍國主義土崩瓦解。第五章近代日本道德教育與軍國主義關系的典型案例分析。通過對近代日本軍國主義的典型人物——逆井利之助的介紹,分析日本軍國主義式的道德教育是怎樣使得一個農家子弟,一步一步成為一個日本軍國主義殺人工具的。第六章對近代日本道德教育及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幾點啟示。主要內容包括:日本欺騙性教育的惡果;中國應對日本軍國主義傾向保持警惕和近代日本道德教育對我國教育的啟示。審視整個日本近代道德教育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欺騙性教育是日本道德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為了實現(xiàn)其對外侵略的目的,日本高層提出了各種具有欺騙性的觀點對對外入侵進行粉飾。這種欺騙性教育是日本走向軍國主義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欺騙性教育的影響下,日本青少年對于天皇產生了盲目的崇拜感,甚至失去了自我,產生了愿意為天皇獻身的精神,喪失了思考的能力和良知。最近一個時期,日本部分右翼分子不斷挑起事端,我們必須要采取相應措施來應對日本可能走上的“新軍國主義道路”。當然,近代日本重視傳統(tǒng)歷史教育的部分內容值得我國借鑒,如我國小學歷史課停上,我國兒童的傳統(tǒng)歷史教育有一定程度的缺失,而日本“和魂洋才”的教育特色就值得我們借鑒。此外,在利用道德教育促進經濟發(fā)展上,近代日本成功的經驗也給了我們很多要啟示。本選題立足于日本道德教育和軍國主義在演變過程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關系,將近代日本以典型事件劃分為三個時期,與軍國主義的三個時期相對應進行研究。并以逆井利之助這一典型的日本農夫為例,分析其是如何在日本道德教育和軍國主義的共同影響,一步一步變成一個軍國主義殺人工具的,最后對日本欺騙性教育、中國應對日本軍國主義傾向保持警惕和日本道德教育對我國的啟示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見解。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地質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D73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于江波;日本的教育發(fā)展對我國教育改革的幾點啟示[J];日本問題研究;1998年03期
2 饒從滿,宋海春;戰(zhàn)后日本學校道德教育方法的嬗變[J];外國教育研究;1996年01期
,本文編號:14098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40987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