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機構投資者市場影響力的結構主義解析
本文選題:機構投資者 + 市場實力 ; 參考:《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年02期
【摘要】:行為屬性是市場主體影響市場的基礎條件,但是市場最終是由市場結構狀態(tài)決定的。機構投資者的兩大基本特征——契約關系的綜合、資金實力優(yōu)勢,決定了它對市場的結構性影響是復雜的。機構投資者的市場影響力,不但取決于機構投資者作為一個整體的市場勢力,而且取決于機構投資者之間,以及機構投資者與投資對象之間的實力對比。
[Abstract]:The behavior attribute is the basic condition for the market main body to influence the market, but the market is ultimately determined by the market structure state. The synthesis of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 and the advantages of capital strength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determine its structural impact on the market is complex. The market influence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market power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s a whole, but also on the power comparison betwee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investors.
【作者單位】: 廣東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湖南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汕頭大學商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后危機時代中國開放型經濟發(fā)展模式轉型研究”資助(10YJC790266) 2013年廣東財經大學校級項目“我國資本市場投資主體結構蛻變及其效率損益問題的演化博弈分析”(13YB79001)
【分類號】:F830.5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胡倩;中國基金持股偏好的實證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05年05期
2 王永宏,趙學軍;中國股市“慣性策略”和“反轉策略”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2001年06期
3 汪光成;基金的市場時機把握能力研究[J];經濟研究;2002年01期
4 趙濤,鄭祖玄;信息不對稱與機構操縱——中國股市機構與散戶的博弈分析[J];經濟研究;2002年07期
5 陳浪南,黃杰鯤;中國股票市場波動非對稱性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02年05期
6 徐瓊;趙旭;;封閉式基金業(yè)績持續(xù)性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06年05期
7 肖欣榮,田存志;股票市場中的機構投資者與散戶:一種投機博弈分析[J];世界經濟;2002年05期
8 趙建群;;論赫芬達爾指數對市場集中狀況的計量偏誤[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1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亞莉;王微;;大股東減持的市場反應與影響因素——基于市場氛圍的研究[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2 肖淑芳,李陽;上市公司重大信息披露與股價異動的相關性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3 黃付生;吳啟權;;基于經濟周期的大小盤股票風格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4 彭孝松,楊義群;應用基金業(yè)績評價模型時幾個值得關注的問題[J];商業(yè)研究;2003年20期
5 廖海波;證券投資基金的羊群行為[J];商業(yè)研究;2004年01期
6 申團營;邱長溶;劉華芳;;證券投資基金表現的動態(tài)能力研究[J];商業(yè)研究;2006年01期
7 張?zhí)K林;王巖;;滬深股指波動率的周內效應和杠桿效應研究[J];商業(yè)研究;2011年09期
8 崔寅生;劉佳;;房地產市場的波動性研究[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9 郝東洋;;我國行為金融研究發(fā)展、現狀及思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10 張雪蓉;徐全智;楊晉浩;;TARCH-M模型在上證指數波動率的實證分析[J];成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姜鵬;韓松;;不對稱信息條件下資本市場監(jiān)管的兩種模式[A];2011年(第九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唐松蓮;袁春生;;監(jiān)督還是攫。簷C構投資者治理角色的識別研究——來自中國資本市場的經驗證據[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經濟·管理學科卷)[C];2008年
3 靳濤;;“房屋銀行”關門的經濟學思索[A];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授牌儀式暨“轉軌時期中國宏觀經濟理論與政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王一鳴;趙華;;我國滬深300指數波動率結構突變的檢驗[A];數學·力學·物理學·高新技術交叉研究進展——2010(13)卷[C];2010年
5 黃炳藝;;基于Count Panel Data模型的證券投資基金持股偏好實證研究[A];第七屆全國財務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楊德明;;盈余慣性與價格慣性的關系研究[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方立兵;郭炳伸;曾勇;;我國股市收益率非對稱特征及其產生機制的實證研究[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張宗成;袁懷宇;;賣空限制與股票市場收益的非對稱性——基于上海和香港的實證比較研究[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唐松蓮;袁春生;;投資者或投機者:從持股行為與公司業(yè)績關系看機構投資者治理角色[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會計與財務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10 姜繼嬌;楊乃定;王良;郭曉;;“上證”A股市場反轉效應的實證研究[A];科學發(fā)展觀與系統(tǒng)工程——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入芳;開放式基金對股市波動性的影響機理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2 李靜;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汪孟海;股市價格泡沫與投資者行為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王品;開放式基金費用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陳學勝;A、H股市場信息傳遞及交叉上市股票價格發(fā)現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花貴如;投資者情緒對企業(yè)投資行為的影響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葉純頤;基金家族與成員基金業(yè)績的關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張閣;中國股指期貨對現貨市場的影響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9 曹建鋼;A股私募基金績效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10 溫琪;金融市場資產選擇與配置策略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海清;支持向量機在金融市場預測中的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鄧克松;我國開放式基金業(yè)績的持續(xù)性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3 危文婷;我國股指期貨對股市波動性的影響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4 伍兆華;基于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規(guī)范的探討[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5 楊生;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知情交易與市場操縱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賈昌峰;中國開放式股票型基金業(yè)績持續(xù)性的實證研究[D];南京財經大學;2010年
7 徐勇強;管理者風險厭惡及其存貨管理行為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0年
8 韋云珊;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羊群行為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9 胡曉燕;基金經理的個人特性對私募基金業(yè)績的影響[D];浙江大學;2011年
10 趙桂芬;基于行為金融理論的資產價格形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啟芳,陳收,雷輝;基金業(yè)績持續(xù)性的回歸實證[J];系統(tǒng)工程;2003年01期
2 劉力;行為金融理論對效率市場假說的挑戰(zhàn)[J];經濟科學;1999年03期
3 廖文;中國股市若干問題的信息經濟學分析[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1998年01期
4 戴園晨;股市泡沫生成機理以及由大辯論引發(fā)的深層思考——兼論股市運行扭曲與莊股情結[J];經濟研究;2001年04期
5 王聰;證券投資基金績效評估模型分析[J];經濟研究;2001年09期
6 宋軍,吳沖鋒;基于分散度的金融市場的羊群行為研究[J];經濟研究;2001年11期
7 何誠穎;中國股市“板塊現象”分析[J];經濟研究;2001年12期
8 孫培源,施東暉;基于CAPM的中國股市羊群行為研究——兼與宋軍、吳沖鋒先生商榷[J];經濟研究;2002年02期
9 陳信元,張?zhí)镉?陳冬華;預期股票收益的橫截面多因素分析: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J];金融研究;2001年06期
10 夏 斌;中國“私募基金”報告[J];金融研究;2001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華;;證券市場市場勢力的分析[J];現代物業(yè)(中旬刊);2010年06期
2 徐璐;于業(yè)娟;;企業(yè)間行為的聯合水平對市場勢力的影響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9年09期
3 任海棠;英漢對照投資詞匯[J];國際商務研究;1989年01期
4 李春陽;企業(yè)為什么要搞兼并[J];中國儲運;1998年04期
5 楊記軍,余元全;我國證券市場投資者結構的趨勢分析[J];重慶商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6 桂生春;包文兵;;證券市場兩類投資者行為的經濟分析[J];中外科技信息;2002年12期
7 牛凱龍,林文順;開放條件下的中國股票市場運行狀況分析[J];南開經濟研究;2003年02期
8 ?;;ETFS的運作模式與競爭優(yōu)勢[J];經濟管理;2003年01期
9 李慶尊,譚中明,董國福;正反饋交易與證券投資基金在證券市場中的作用[J];統(tǒng)計與決策;2005年02期
10 康永濤;我國股票市場機構投資策略的演變與分析[J];中國遠洋航務公告;2005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海燕;孫健;;監(jiān)督或無為:異質機構投資者對代理成本的影響[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姚頤;劉志遠;;機構投資者可以成為大股東的制衡力量嗎?[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19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3 于李勝;王艷艷;楊麗彬;;投資者特征與盈余公告后的漂移現象(PEAD)[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冊)[C];2006年
4 唐松蓮;袁春生;;投資者或投機者:從持股行為與公司業(yè)績關系看機構投資者治理角色[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會計與財務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5 尹哲;;積極股東主義、控制權安排與中小企業(yè)成長性——基于中小企業(yè)板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伊志宏;李艷麗;江軒宇;;機構投資者具有監(jiān)督作用嗎——來自股權激勵宣告公司的證據[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金融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7 黃興年;;國有企業(yè)集團建設中合格監(jiān)督制約主體條件的分析[A];第七屆國有經濟論壇“大型國有企業(yè)集團公司治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金蓮花;張志花;;機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響——來自滬市A股的經驗證據[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會計與財務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9 高雷;張杰;;控股股東、機構投資者與現金股利[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會計與財務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10 張健;劉斌;;應計異象與機構投資者交易行為[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上海證券研發(fā)中心 郭燕玲;并非“5·30”再現 繼續(xù)調整空間可能有限[N];上海證券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劉詩穎;IPO時代 尋寶游戲回歸基本面[N];21世紀經濟報道;2006年
3 ;鋼鐵股:行業(yè)景氣欠佳基金發(fā)力遲疑[N];現代物流報;2008年
4 本報記者 賀輝紅;金融地產疲弱拖累大市[N];中國證券報;2009年
5 馮光華 楊俊虹 汪盛才;面向合格機構投資者大力發(fā)展公司債券市場[N];金融時報;2005年
6 本報記者 閆立良;QDII不會分流A股市場資金[N];證券日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閆立良;ETF揭秘機構財路圖[N];證券日報;2006年
8 宏;股指期貨強化藍籌股地位[N];證券日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家路美;百億債轉股釋放 機構投資者搶灘[N];證券日報;2007年
10 渤海投資 周延;大漲小回 仍有反復[N];中國證券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世勇;制度約束、大股東代理與機構投資者持股選擇[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9年
2 汪忠;基于機構投資者視角的目標公司治理評價及實證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3 劉杰文;機構投資者對資本市場效率影響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趙利人;中國證券市場機構投資者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5 林文生;信息不對稱條件下機構投資者的行為與監(jiān)管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6 張清;機構投資者介入上市公司治理的機制和績效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7 蔣露洲;機構投資者與股票市場之間的微觀機理分析[D];復旦大學;2003年
8 陳仲民;機構投資者與公司治理結構[D];吉林大學;2005年
9 魏巍;機構投資者對資本市場效率影響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7年
10 李有彬;關系投資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巖;我國證券市場市場勢力的統(tǒng)計測度與評價[D];天津財經大學;2009年
2 宋鶴;我國證券市場風險非對稱性實證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09年
3 吳琳娜;機構投資者與金融期貨市場的發(fā)展[D];吉林大學;2007年
4 周雅;機構投資者參與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問題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5 裴崇毅;機構投資者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探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6 張霞;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法律問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8年
7 閆惠;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問題的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8 孟靜怡;機構投資者參與上市公司治理惰性問題研究[D];南京財經大學;2008年
9 王帥;機構投資者參與上市公司治理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10 蒙惠芳;我國機構投資者與上市公司治理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7959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byz/1795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