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平臺用戶持續(xù)使用意向及課程付費意愿影響因素研究
本文關鍵詞:在線教育平臺用戶持續(xù)使用意向及課程付費意愿影響因素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在線教育 用戶行為 持續(xù)使用意向 課程付費意愿 影響因素
【摘要】:近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和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以及智能終端設備的迅速普及,加之3G、4G等移動網(wǎng)絡資源不再稀缺,數(shù)字化、移動化在線學習方式已成為人們接受教育的新途徑。現(xiàn)今,在線教育用戶規(guī)模和產(chǎn)業(yè)規(guī)模仍在快速增長,在線教育產(chǎn)業(yè)的市場前景廣闊,并已成為產(chǎn)業(yè)界普遍關注的新興產(chǎn)業(yè)。但與此同時,遍地開花的在線教育創(chuàng)業(yè)項目和蜂擁而至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使得在線教育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原始用戶的積累和爭奪、商業(yè)模式的探索和完善是眾多在線教育服務商在發(fā)展中不可忽視的問題。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商業(yè)化在線教育平臺為研究對象,采用結構方程模型(SEM)分析方法,基于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分析了影響在線教育用戶持續(xù)使用意向和課程付費意愿的因素分別有哪些,以期能對在線教育用戶行為分析和商業(yè)化運營實踐策略制定有所裨益。為分析用戶持續(xù)使用意向影響因素有哪些,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礎上整合了信息系統(tǒng)期望確認模型(ECM)、技術接受度模型(TAM)和接受使用統(tǒng)一整合理論(UTAUT),并引入在線教育學習情境相關要素,構建了用戶持續(xù)使用意向影響因素理論模型。為分析用戶課程付費意愿之影響因素,本研究從商品視角,在相關研究基礎上,基于感知價值、感知風險等相關理論,構建了在線教育平臺用戶課程付費意愿影響因素模型。為檢驗各理論模型和相關假設是否成立,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獲取了540份樣本數(shù)據(jù),采用結構方程模型法,對測量模型信效度、結構模型路徑關系、模型適配度等進行了實證分析,并結合研究發(fā)現(xiàn)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提高用戶持續(xù)使用意向和課程付費意愿的實踐建議。對用戶持續(xù)使用意向影響因素模型的研究結果表明:用戶持續(xù)使用意向影響因素理論模型具有良好的擬合度,即理論假設的路徑關系與實際測量數(shù)據(jù)比較符合,結構模型的構建和假設比較理想;用戶滿意度、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社會影響是用戶持續(xù)使用意向的直接潛在影響因素,自我效能感對用戶持續(xù)使用意向的直接影響作用不顯著;而期望確認度、內容質量、感知自主性、系統(tǒng)兼容性和自我效能感則能夠通過影響其他直接潛在因素,間接地影響用戶的持續(xù)使用意向。對用戶課程付費意愿影響因素模型的研究結果表明:理論模型與樣本數(shù)據(jù)擬合良好;課程評論口碑、課程試聽體驗、感知有用性、感知價值、感知信任、感知風險是直接影響用戶課程付費意愿的關鍵因素;社會因素和個人付費意識對用戶課程付費意愿的直接影響作用不顯著(相關假設被拒絕),但社會因素能通過影響用戶的感知信任進而間接影響課程付費意愿,個人付費意識能夠通過影響用戶的感知有用性來間接影響用戶課程付費意愿;此外,用戶的感知價值受到課程信息質量和感知有用性的顯著正影響,課程信息質量與用戶感知有用性顯著正相關,感知成本與感知價值顯著負相關。
【關鍵詞】:在線教育 用戶行為 持續(xù)使用意向 課程付費意愿 影響因素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F49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5
- 第1章 緒論15-29
- 1.1 研究背景及問題提出15-18
- 1.1.1 在線教育興起推動著傳統(tǒng)教學模式變革15-16
- 1.1.2 在線教育是教育數(shù)字化的重要發(fā)展趨勢16
- 1.1.3 在線教育產(chǎn)業(yè)規(guī)模巨大,發(fā)展前景廣闊16-17
- 1.1.4 在線教育產(chǎn)業(yè)群雄逐鹿,市場競爭加劇17
- 1.1.5 在線教育商業(yè)模式不成熟,有待創(chuàng)新探索17-18
- 1.2 研究目的及意義18-20
- 1.2.1 研究目的18-19
- 1.2.2 研究意義19-20
- 1.3 研究對象及內容20-21
- 1.3.1 研究對象的界定20-21
- 1.3.2 研究內容的界定21
- 1.4 研究方法21-24
- 1.4.1 結構方程模型法21-24
- 1.4.2 文獻分析法24
- 1.4.3 問卷調研法24
- 1.5 研究路徑與章節(jié)安排24-26
- 1.6 研究創(chuàng)新之處26-29
- 第2章 在線教育用戶使用行為相關研究綜述29-41
- 2.1 在線教育用戶采納意愿相關文獻綜述29-30
- 2.2 在線教育持續(xù)使用意向相關文獻綜述30-35
- 2.3 在線教育付費意愿相關文獻綜述35-39
- 本章小結39-41
- 第3章 在線教育平臺用戶持續(xù)使用意向影響因素模型41-77
- 3.1 相關理論基礎41-46
- 3.1.1 技術接受度模型(TAM)41-43
- 3.1.2 接受使用統(tǒng)一整合理論(UTAUT)43-44
- 3.1.3 信息系統(tǒng)期望確認模型(ECM)44-46
- 3.2 用戶持續(xù)使用意向影響因素理論模型構建46-47
- 3.3 變量構念及假設提出47-52
- 3.3.1 持續(xù)使用意向47-48
- 3.3.2 滿意度48
- 3.3.3 感知有用性48
- 3.3.4 期望確認度48-49
- 3.3.5 感知易用性49
- 3.3.6 內容質量49-50
- 3.3.7 感知自主性50
- 3.3.8 感知互動性50
- 3.3.9 系統(tǒng)兼容性50-51
- 3.3.10 自我效能感51
- 3.3.11 社會影響51-52
- 3.4 測量模型與問卷開發(fā)52-54
- 3.4.1 測量量表開發(fā)52-54
- 3.4.2 問卷設計與預調查54
- 3.5 樣本數(shù)據(jù)獲取及處理54-59
- 3.5.1 問卷調研實施情況54-55
- 3.5.2 樣本數(shù)據(jù)描述性統(tǒng)計55-59
- 3.6 信度與效度分析59-67
- 3.6.1 調研問卷的信度與效度59-63
- 3.6.2 測量模型的信效度檢驗63-67
- 3.7 模型驗證分析結果67-73
- 3.7.1 結構模型的路徑分析68-69
- 3.7.2 模型適配度檢驗69-70
- 3.7.3 模型假設檢驗70-73
- 3.8 結論與探討73-75
- 3.8.1 有關直接影響因素的探討73
- 3.8.2 有關間接影響因素的探討73-74
- 3.8.3 有關用戶感知互動的探討74-75
- 本章小結75-77
- 第4章 在線教育平臺用戶課程付費意愿影響因素模型77-105
- 4.1 相關理論基礎77-81
- 4.1.1 感知價值理論77-79
- 4.1.2 感知風險理論79-81
- 4.2 用戶課程付費意愿影響因素模型構建81-82
- 4.3 變量構念及假設提出82-86
- 4.3.1 課程付費意愿82
- 4.3.2 感知價值82-83
- 4.3.3 感知有用性83
- 4.3.4 感知成本83
- 4.3.5 感知風險83-84
- 4.3.6 感知信任84
- 4.3.7 課程信息質量84-85
- 4.3.8 課程評論口碑85
- 4.3.9 課程試聽體驗85
- 4.3.10 個人付費意識85-86
- 4.3.11 社會因素86
- 4.4 測量模型與問卷開發(fā)86-88
- 4.4.1 量表開發(fā)86-88
- 4.4.2 問卷設計與預調研88
- 4.5 樣本數(shù)據(jù)獲取及處理88-90
- 4.6 信度與效度分析90-96
- 4.6.1 調研問卷的信效度分析90-93
- 4.6.2 測量模型的信效度檢驗93-96
- 4.7 模型驗證分析結果96-101
- 4.7.1 結構模型路徑及適配度檢驗97-99
- 4.7.2 模型假設檢驗99-101
- 4.8 結論與探討101-103
- 4.8.1 有關課程付費意愿直接影響因素探討101-102
- 4.8.2 有關間接影響因素的探討102-103
- 4.8.3 有關用戶感知價值影響因素的探討103
- 本章小結103-105
- 第5章 用戶持續(xù)使用意向與課程付費意愿的關系檢驗105-109
- 5.1 持續(xù)使用意向與課程付費意愿的關系假設105-106
- 5.2 持續(xù)使用意向對課程付費意愿的影響分析106-107
- 本章小結107-109
- 第6章 研究結論與展望109-113
- 6.1 研究結論109-110
- 6.2 研究局限110-111
- 6.3 研究展望111-113
- 參考文獻113-119
- 附錄1 最終調研問卷119-125
- 附錄2 調研活動文案125-127
- 致謝127-129
- 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及成果12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希琳;;在線教育萬億藍海啟航[J];經(jīng)濟;2016年17期
2 張哲;王以寧;陳曉慧;高焱;;MOOC持續(xù)學習意向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基于改進的期望確認模型[J];電化教育研究;2016年05期
3 李加軍;黃麗英;;國內MOOC研究文獻計量分析[J];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5年06期
4 常浩;;基于信息系統(tǒng)期望模型的慕課研究[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5年02期
5 陳美玲;白興瑞;林艷;;移動學習用戶持續(xù)使用行為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4年12期
6 李劍南;李永強;史亞莉;;基于個人即時通信增值業(yè)務的免費顧客付費意愿影響因素研究[J];管理學報;2014年11期
7 葉偉劍;;大學生網(wǎng)絡課程學習行為及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14年06期
8 李洪波;;為什么要用互聯(lián)網(wǎng)去改造教育[J];留學生;2014年11期
9 康葉欽;;在線教育的“后MOOC時代”——SPOC解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10 黃文彥;勞陳峰;;網(wǎng)絡口碑質量對顧客感知價值和購買意愿的影響研究[J];消費經(jīng)濟;2013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甘春梅;學術博客用戶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5338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xxjj/533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