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危機事件損害性評價研究
[Abstract]:Because of its high user participation, wide user sources and rapid information exchange, Weibo has become the primary source of information for public opinion monitoring and enterpris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collection. Decentralization and disordering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of using Weibo platform to perceive crisis ev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Weibo crisis event percep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theory, and proposes a three-dimensional measurement model for its core crisis event damage measurement problem. Under the guidance of ISDT, the whole proces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sign from Weibo information to crisis event is put forward. Finally, an example is given to verify the design of this paper.
【作者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微內容生產加工模式及其支持平臺的研究”(編號:7107106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移動社會化媒體中基于價值共創(chuàng)的在線負面口碑處理資源管理的方法及系統(tǒng)研究”(編號:71371081)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基于互聯(lián)網信息的企業(yè)危機事件識別研究”(編號:11YJA630098)
【分類號】:F49;F27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任福兵;任屹;;企業(yè)危機信息的傳播網絡與控制分析——以三鹿奶粉事件為例[J];情報雜志;2009年07期
2 丁菊玲;勒中堅;;網絡輿情危機事件形成因素分析[J];情報雜志;2011年02期
3 高承實;榮星;陳越;;微博輿情監(jiān)測指標體系研究[J];情報雜志;2011年09期
4 潘芳;卞藝杰;潘郁;;危機事件網絡輿情傳播模型及消極思潮應急對策[J];圖書情報工作;2010年15期
5 周鵬;蔡淑琴;石雙元;;微博危機事件的用戶中心化研究[J];情報雜志;2013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守俊;武乾;張?zhí)m蘭;;建筑企業(yè)危機管理現(xiàn)狀及應對的組織模式研究[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2 安繼彩;陳曉艷;安西帥;徐春豪;;后金融危機時代河南省體育產業(yè)的危機管理[J];安徽體育科技;2012年02期
3 占年標;;經濟法視域下我國食品安全立法的思考[J];保定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4 邢修三;;淺論信息理論及其與生命科學的結合[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6年08期
5 董春雨,姜璐;從不變量看信息概念的定義[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6 鐘義信;自然語言理解的全信息方法論[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7 李蕾;周延泉;王菁華;;基于全信息的中文信息抽取系統(tǒng)及應用[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8 鐘義信;;人工智能理論:從分立到統(tǒng)一的奧秘[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9 鐘義信;;論“信息-知識-智能轉換規(guī)律”[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7年01期
10 鐘義信;;“理解”論:信息內容認知機理的假說[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軍;;危機管理視角下的藍色經濟區(qū)建設[A];東方行政論壇(第一輯)[C];2011年
2 李衛(wèi);王樅;李蕾;郭燕慧;鐘義信;;全信息知識制導的科技期刊初審輔助系統(tǒng)[A];2006年首屆ICT大會信息、知識、智能及其轉換理論第一次高峰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3 徐紅;吳玉如;;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社會公共危機傳播[A];中國傳媒大學第四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婁銀銀;;網絡計量學在高校數(shù)字圖書館建設中的應用案例分析[A];華北地區(qū)高校圖協(xié)第二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文章)匯編[C];2010年
5 曾華藝;;網絡輿情危機事件指標體系探討[A];信息化、工業(yè)化融合與服務創(chuàng)新——第十三屆計算機模擬與信息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6 姚尚建;;區(qū)域公共危機治理:邏輯與機制[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哲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張立榮;明英文;;“公共性”語境下的政府危機公關創(chuàng)新探討[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哲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邢修三;;淺論信息理論及其與生命科學的結合[A];全國復雜系統(tǒng)研究論壇論文集(一)[C];2005年
9 黃亮;丁愛萍;劉愛兵;;農村氣象災害預警與應急機制探討[A];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10公共氣象服務政策體制機制和學科建設[C];2011年
10 寧鐘;孫薇;;基于案例推理的供應鏈突發(fā)危機應急處理原型系統(tǒng)[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紅;基礎地理信息地形數(shù)據(jù)庫信息量度量方法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2 蘇日建;信息測量系統(tǒng)及其若干問題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彭永祥;基于旅游者收益的地質公園核心競爭力及其評價[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于新;變速箱裝配線人因質量事故控制及其復雜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張恩韶;網絡輿論危機下的當代中國政府形象塑造[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楊亮;當代中國政府危機管理的哲學思考[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7 周承聰;信息服務生態(tài)系統(tǒng)運行與優(yōu)化機制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趙彬彬;多尺度矢量地圖空間目標匹配方法及其應用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9 楊茂繁;累積重復樹(ART)碼及其在OFDM系統(tǒng)中的性能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10 王科平;自動圖像標注的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麗維;風險社會背景下我國突發(fā)公共事件預警機制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陳曉娟;基于“事實與價值”二分法的政府危機公關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徐淑慧;高校圖書館安全危機管理能力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郭婧;英漢校內通知信息流模式的對比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王焱;PM公司財務危機分析與管理[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6 聶伯葵;危機管理中我國新媒體與政府的良性互動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7 李娟;我國公共危機事件中政府的信息公開制度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8 賈晶晶;企業(yè)生命力分析與評價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9 吳錦山;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對能力現(xiàn)狀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10 楊建國;E公司技術型員工離職現(xiàn)象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一文;齊佳音;方濱興;李欲曉;;非常規(guī)突發(fā)事件網絡輿情指標體系建立初探——概念界定與基本維度[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2 王愛偉;;試論危機傳播中的知情權[J];當代傳播;2008年03期
3 談國新;方一;;突發(fā)公共事件網絡輿情監(jiān)測指標體系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4 聶哲;李粵平;溫曉軍;何國坤;陳健;;個體間相互影響的網絡輿情演變模型[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9年14期
5 劉毅;;略論網絡輿情的概念、特點、表達與傳播[J];理論界;2007年01期
6 廖福生;江昀;;微博客的信息傳播模式及其發(fā)展分析[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7 李雯靜;許鑫;陳正權;;網絡輿情指標體系設計與分析[J];情報科學;2009年07期
8 戴媛;姚飛;;基于網絡輿情安全的信息挖掘及評估指標體系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8年06期
9 許鑫;章成志;李雯靜;;國內網絡輿情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9年03期
10 丁敬達;;政府危機管理過程中的信息活動分析[J];情報雜志;2008年06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本報記者 姜澎;[N];文匯報;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曉玲;;我國商業(yè)銀行業(yè)務連續(xù)性管理體系的構建[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9年03期
2 席飛艷;;公共部門人力資源在應對危機事件中的素質研究[J];時代金融;2011年12期
3 厲榮;關于危機公關的幾點思考[J];新疆職業(yè)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4 房文獻;劉英洲;王小兵;;危機事件管理初探[J];科技資訊;2006年33期
5 武文斌;;從“諾頓誤殺”看企業(yè)危機公關[J];當代經理人;2007年07期
6 王納新;;法學視角下醫(yī)患關系危機事件的納什均衡解析[J];科學咨詢(決策管理);2008年02期
7 林景新;;蒙牛的品牌硬殤[J];東方企業(yè)文化;2009年Z1期
8 許海生;;淺析公共危機管理中的領導藝術[J];管理觀察;2009年08期
9 劉占民;;“結石奶”危機事件成因淺析[J];河北企業(yè);2009年08期
10 向鵬;;危機事件中媒體科技信息的采集與傳播[J];科技傳播;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得格;時勘;孫海法;龔會;;企業(yè)高層管理者應對危機事件的抗逆力模型探索[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2 聶振偉;;生命的禮贊是心理輔導專業(yè)人員的集結號角——512危機事件后“回家”計劃的實施與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論文集[C];2009年
3 張晶;王永杰;;提高政府危機管理水平 增強構建和諧社會能力[A];政府改革與行政能力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王曉玉;吳紀元;晁鋼令;;產品傷害危機及其處理過程對消費者考慮集的影響——基于中國消費者的實證分析[A];中國市場學會2006年年會暨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6年
5 侯蓉英;劉永;;安全新聞報道的“危機再現(xiàn)”研究[A];第一屆全國安全科學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孫多勇;;突發(fā)事件下民眾風險感知與行為決策研究述評[A];湖南省第六屆公共管理論壇會議資料[C];2007年
7 沈玉華;;科學博客圈在危機傳播中的信息傳播特色分析——以“甲型H1N1流感”事件為例[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4)[C];2009年
8 張艷;;突發(fā)性危機事件中的公眾參與[A];第19屆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研究論文集[C];2009年
9 劉中起;;社會重大危機事件的預警管理體系研究[A];2010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危機預警預控管理系統(tǒng)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10 劉中起;;社會重大危機事件的預警管理體系研究[A];中國社會學會2010年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加非;危機管理法則[N];中國花卉報;2006年
2 蔣旭東;思想危機更可怕[N];中國財經報;2006年
3 林景新;SK-Ⅱ危機:寶潔的自我艱難救贖[N];中國工業(yè)報;2006年
4 21世紀商業(yè)評論主編 吳伯凡;裸露年代里的企業(yè)公民[N];21世紀經濟報道;2008年
5 振坤;該用怎樣的“危機公關”[N];解放日報;2005年
6 魏然;企業(yè)危機管理能力亟待提高 [N];中華工商時報;2003年
7 首席記者 丁剛;服務50多萬人次 挽救數(shù)千“瀕危”家庭[N];北京社會報;2007年
8 狐寶寶;危機 不要回避[N];中國企業(yè)報;2006年
9 俞麗虹;危機管理:企業(yè)急需補上的品牌課[N];威海日報;2007年
10 吳威、董娟;歐典不妨召回產品[N];中國經營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國慶;中揚子北緣二疊紀晚期海平面變化對生物危機事件的影響[D];中國地質大學;2004年
2 魏玖長;危機事件社會影響的分析與評估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3 孫多勇;突發(fā)性社會公共危機事件下個體與群體行為決策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5年
4 熊小兵;微博網絡傳播行為中的關鍵問題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3年
5 楊炯;警務危機與媒體關系之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6 曾軍輝;電視媒體與微博融合傳播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3年
7 王潔潔;國際關系及重大事件對出入境旅游的影響[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陳煒;公共危機傳播的媒介景象:從政治問責性到公眾問責性[D];復旦大學;2008年
9 閆幸;企業(yè)微博互動對消費者品牌忠誠和購買意愿的影響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10 宋佳蔓;我國政府危機管理中的政治動員機制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玉麗;中美危機事件報道比較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2 張文雯;高校危機公關論析[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9年
3 宋東;城市公共交通領域危機管理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4 陳莉;傳媒在企業(yè)危機事件中的傳播行為分析[D];鄭州大學;2006年
5 竺嘉政;論危機事件中的警察公共關系建設[D];復旦大學;2008年
6 施懌;微博在危機事件中的傳播特點和效果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7 代衛(wèi);光明乳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危機管理案例分析[D];鄭州大學;2006年
8 徐庭婧;《人民日報》汶川地震報道的議題設置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9 張萍;危機事件報道如何建構國家形象[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10 董雙;高校危機事件應急能力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1393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xxjj/2139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