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微博技術-任務匹配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用戶采納行為的影響——基于可用性視角的實證研究
本文關鍵詞:手機微博技術-任務匹配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用戶采納行為的影響——基于可用性視角的實證研究 出處:《技術經濟》2014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基于可用性研究和任務-技術匹配理論,用手機微博系統(tǒng)的可用性替代任務-技術匹配模型中的技術特征,構建了任務-技術匹配度影響用戶手機微博使用意向的模型,并實證檢驗了影響手機微博技術-任務匹配度的因素,以及這種匹配對用戶的手機微博采納行為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手機微博系統(tǒng)的可用性和用戶自身的個人特征都對任務-技術匹配度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任務-技術匹配度也對手機用戶的微博使用意向有顯著的積極影響。
【作者單位】: 大連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適配的服務外包行業(yè)跨國虛擬團隊溝通研究”(71072108)
【分類號】:F492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智能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而手機價格卻不斷走低,因此通過手機上網的用戶數量也越來越多。根據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CNNIC)于2012年7月19日發(fā)布的《第30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調查統(tǒng)計報告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任剛;王建民;黃鼎隆;;移動終端三維用戶界面的可用性評估[J];計算機科學;2008年02期
2 宋海濤;劉桓宇;;Fitts’模型在移動與可穿戴計算交互中的可用性研究[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1年08期
3 閔慶飛;王菊;劉振華;;移動系統(tǒng)可用性綜合研究框架[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2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海豹;;移動電子政務發(fā)展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電子政務;2011年11期
2 陳佳俐;;移動政務發(fā)展綜述[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年14期
3 任剛;王建民;;一種三維界面的移動終端交互技術[J];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4期
4 方海光;;面向教師的教育軟件可用性模糊評測模型及應用[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8年29期
5 徐榮龍;劉正捷;張寧;;手持設備三維菜單績效評估[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0年22期
6 閔慶飛;王菊;劉振華;;移動系統(tǒng)可用性綜合研究框架[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2年02期
7 尚小溥;葛鳴飛;許叢玉;;Web資源移動化研究[J];信息通信;2012年06期
8 許叢玉;葛鳴飛;;網絡資源的移動化研究與應用[J];信息通信;2013年02期
9 徐榮龍;劉正捷;;手機三維菜單績效預測模型[J];計算機研究與發(fā)展;2013年04期
10 趙倩;張璇;王黎霞;劉聰;楊帥;;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軟件易用性過程綜合評價方法[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3年09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徐榮龍;手持移動設備三維用戶界面績效預測模型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耿薔薇;遼寧省電子政務建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2 陳林;基于IBP-KG的在線護理研究探索與分析[D];山東大學;2011年
3 丁肇峰;基于SOA架構的統(tǒng)一集成化移動電子政務服務平臺的分析與設計[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4 武高峰;面向UDDI的服務發(fā)現和服務協(xié)商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1年
5 郭靜;面向移動終端的偽三維圖像處理技術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6 塔斯坦別克·木斯塔帕;移動政務服務質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7 史晶;移動終端網頁個性化顯示優(yōu)化技術研究與實現[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8 王菊;基于可用性視角的手機微博采納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9 肖小花;移動政務背景下的公共服務創(chuàng)新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10 和韻巧;移動政務背景下的基層公務員績效管理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宋剛;移動技術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英國游牧項目及其啟示[J];城市管理與科技;2005年03期
2 何振;唐榮林;張玉亮;;電子政務公共服務功能的定位與實現[J];電子政務;2006年09期
3 吳吉義;虞江鋒;;移動電子政務的關鍵技術與安全性問題[J];電子政務;2006年Z1期
4 姜志,聶志鋒;移動電子商務及其關鍵技術[J];湖北郵電技術;2002年03期
5 任剛;王建民;黃鼎隆;;移動終端三維用戶界面的可用性評估[J];計算機科學;2008年02期
6 黃志奇;陳東義;王厚軍;;Twiddler的點擊績效評估[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9年01期
7 閔慶飛;李雙明;;基于可用性的移動商務系統(tǒng)采納研究框架[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9年05期
8 王德鑫;張茂軍;熊志輝;;多重觸控技術研究綜述[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9年07期
9 宋海濤;劉桓宇;;Fitts’模型在移動與可穿戴計算交互中的可用性研究[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1年08期
10 張科;;多平臺電子政務服務體系建設中的模式選擇[J];中國農業(yè)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周斌;面向公眾服務的電子政務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崔洪剛;移動電子政務系統(tǒng)中知識管理技術的研究和實現[D];廣東工業(yè)大學;2002年
2 倪炯;移動電子政務在中國的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杰賢;;.mobi引發(fā)移動互聯(lián)網的體驗革命[J];通訊世界;2006年08期
2 杜燕鵬;;破解移動互聯(lián)網三大謎題[J];中國電信業(yè);2008年01期
3 小刀馬;;移動互聯(lián)網的春天來了?[J];新電腦;2008年02期
4 羅茜文;;中國.mobi域名注冊量躍升第二移動互聯(lián)時代即將來臨[J];移動通信;2008年07期
5 牟曉隆;;侯自強:移動互聯(lián)網推進產業(yè)鏈變革[J];通信世界;2009年01期
6 張雪超;;3G將成移動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新加速器[J];互聯(lián)網天地;2009年02期
7 胡智海;;移動互聯(lián)網走向何方?[J];中國電信業(yè);2009年04期
8 ;Clearwire向波特蘭用戶推出Clear~(TM)4G移動互聯(lián)網服務[J];辦公自動化;2009年08期
9 崔婷婷;;手機廠商謀變之道[J];互聯(lián)網周刊;2009年03期
10 舒文瓊;;跨越移動互聯(lián)網的三重障礙[J];通信世界;2009年1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閆彥;;移動互聯(lián)網發(fā)展模式探討[A];中國通信學會信息通信網絡技術委員會2011年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1年
2 李慧;李華;;移動互聯(lián)網在快遞服務中的應用[A];2012中國快遞論壇論文集[C];2012年
3 鄭宏劍;鄭大永;;經營好移動互聯(lián)網 助運營商轉型——創(chuàng)新引領移動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舉措[A];四川省通信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張先祥;;中國互聯(lián)網市場發(fā)展展望[A];四川省通信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王煒;;破譯國內移動互聯(lián)網發(fā)展背后的經濟學密碼[A];中國通信學會信息通信網絡技術委員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6 胡春;;中國移動互聯(lián)網盈利模式分析[A];中國高等院校市場學研究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劉路;;3G與Wi-Fi在移動互聯(lián)網中的互補性研究[A];融合與創(chuàng)新——中國通信學會通信管理委員會第29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8 陶蒙華;劉紅旗;;全業(yè)務運營下的固定移動互聯(lián)網融合技術探討[A];中國通信學會信息通信網絡技術委員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9 姚群峰;張玉瑩;;搶占融合通信高地,領先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電信運營商發(fā)展融合通信的戰(zhàn)略思考[A];中國通信學會信息通信網絡技術委員會2011年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1年
10 高叢;葉菲;陳禹;呂廷杰;;移動互聯(lián)網與“拿來主義”創(chuàng)新機制[A];融合與創(chuàng)新——中國通信學會通信管理委員會第29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綜合;雷軍再度出山 轉戰(zhàn)移動互聯(lián)網[N];經理日報;2008年
2 本報記者 翁佳焰;雷軍東山再起訂五年規(guī)劃 能否爭得移動互聯(lián)網桂冠?[N];通信信息報;2008年
3 新華社記者 張忠霞;移動互聯(lián)網產業(yè)蓬勃興起[N];經濟日報;2008年
4 ;英特爾中國大區(qū)移動互聯(lián)網事業(yè)部總監(jiān)郭京申:更多商務應用將推出[N];中國電子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張韜;移動互聯(lián)網“冬天里的一把火”[N];上海證券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王慧;移動互聯(lián)網“潛伏”3G[N];華夏時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朱杰;新網關破解移動互聯(lián)網應用瓶頸[N];中國計算機報;2009年
8 ;美國移動互聯(lián)網呈雪崩式增長[N];人民郵電;2009年
9 徐勇;移動互聯(lián)網醞釀3G時代[N];商務時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舒杰;抓住移動互聯(lián)網機會[N];通信產業(yè)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杜惠英;3G增值業(yè)務采納行為及安全信任機制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2 劉子龍;第三代移動服務用戶采納行為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3 李高廣;電信運營商移動互聯(lián)網商業(yè)模式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9年
4 王艷;基于生態(tài)學的運營商移動互聯(lián)網商業(yè)模式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8年
5 王維國;基于雙邊市場的移動互聯(lián)網平臺所有權的比較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3年
6 曾學工;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智能手機業(yè)管理創(chuàng)新研究[D];武漢大學;2013年
7 滿青珊;移動商務合作伙伴關系模型及其協(xié)調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8 鄧朝華;移動服務用戶采納模型及其實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9 劉舸;基于網絡效應的電信運營商IM市場競爭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9年
10 吳亮;物聯(lián)網技術服務采納與個人隱私信息影響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藝熙;創(chuàng)毅視訊公司營銷戰(zhàn)略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張路菡;消費者選擇移動互聯(lián)網手機終端的影響因素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3 程安科;基于行動者網絡理論的移動互聯(lián)網產業(yè)盈利及利益協(xié)調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0年
4 張沙沙;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移動互聯(lián)網產品可用性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0年
5 車文;移動互聯(lián)網盈利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6 陳曉杰;基于移動互聯(lián)網的運營商平臺策略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0年
7 陳攀;基于移動互聯(lián)網的微信用戶采納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8 張衛(wèi)斌;移動互聯(lián)網中的UGC業(yè)務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8年
9 熊婷婷;大學生群體手機閱讀業(yè)務的采納行為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10 劉文婷;以運營商為主導的移動互聯(lián)網業(yè)務商業(yè)模式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3157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xxjj/1315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