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危機事件對品牌來源國認知的影響——基于產品類型差異的調節(jié)作用
發(fā)布時間:2017-11-09 22:25
本文關鍵詞:負面危機事件對品牌來源國認知的影響——基于產品類型差異的調節(jié)作用
更多相關文章: 外國品牌 負面危機事件 品牌來源國 刻板印象 產品類型
【摘要】:根據外國品牌負面危機事件所涉及的產品類型差異,將產品劃分為低價低技術、低價較高技術、較高價格較高技術和高價高技術等四種類型。通過組間實驗發(fā)現(xiàn):外國品牌負面信息具有顯著的可接近-可診斷性;外國品牌負面信息顯著降低了消費者對具體/抽象外國品牌的認知以及情緒和行為卷入度;當呈現(xiàn)外國品牌負面信息時,被試對具體外國品牌的品質評價、態(tài)度偏好和購買意愿均低于具體本土品牌,這表明外國品牌負面信息對消費者具體外國品牌偏好和具體本土品牌偏見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在本土/外國品牌質量接近的行業(yè),外國品牌質量危機事件能夠促使消費者反轉品牌來源國的刻板認知。
【作者單位】: 西南政法大學管理學院;西南政法大學科研處;重慶文理學院品牌科學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傳媒安全視角下中國媒體話語失衡的根源及對策:以本土/外國品牌負面事件報道為例”(14XJC860002);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國消費者本土品牌負面刻板印象生成的根源及抑制策略研究”(14XJCZH003) 西南政法大學資助項目“消費者高民族中心主義形成的認知加工過程與心理機制研究”(2014XZRCXM007)
【分類號】:F273.2
【正文快照】: 現(xiàn)實生活中比比皆是的“假洋貨”現(xiàn)象表明,我國消費者已經形成較強的品牌來源國刻板印象,即認為本土品牌的質量、技術、象征性較差,而外國品牌更好。[1-7]人們的購買意愿和消費行為已受此束縛,這不僅給本土品牌成長造成了極大傷害,而且會阻礙民族產業(yè)的振興,威脅國家經濟安全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宋永高,水常青;國內消費者對本國品牌的態(tài)度及其改變的可能性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4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光;范起鳳;周延風;;廣告代言人、品牌名稱對中國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影響[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2 朱國瑋;楊玲;;虛擬品牌社區(qū)、口碑信息與消費者行為——基于扎根理論的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0年03期
3 丘永梅;黃合水;;品牌形象及其比較研究回顧[J];廣告大觀(理論版);2007年02期
4 何佳訊;;中外企業(yè)的品牌資產差異及管理建議——基于CBRQ量表的實證研究[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6年08期
5 王毅;楊合英;李亞;魏情;孫玉歡;;大學生運動品牌意識調查[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3年08期
6 張q,
本文編號:11638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xmjj/116386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