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專用性、聲譽效應與互聯性貸款的自我履約
本文關鍵詞:資產專用性、聲譽效應與互聯性貸款的自我履約,,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三農”問題一直是國家建設中關注的重點,目前絕大多數的農村還處于較低的經濟發(fā)展水平,農戶融資具有額度小、管理難度大、違約風險高等特點,這導致農村金融機構排斥服務農村經濟,農村金融資源的供給無法滿足農村經濟發(fā)展的需要,農戶融資困境一直困擾著農民和管理者。因此,探索一種有效的制度安排來緩解農村貸款難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ヂ撔再J款契約作為一種有效的契約安排,不僅有效緩解農戶的貸款難問題,還解決企業(yè)生產原材料的缺乏問題,促進農村金融的發(fā)展,提高農戶收入水平,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ヂ撔再J款契約將農業(yè)企業(yè)或者商人與農戶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雙邊依賴的整體,能減少農戶違約風險,讓農戶自我履約,保證農村金融市場的正常運作。那么互聯性貸款契約如何約束農戶的行為,如何實現自我履約,這些都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資產專用性、聲譽效應作為不完全契約實現自我履約的關鍵因素,其對互聯性貸款契約的自我履約的內在影響是什么,這將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問題。本研究通過理論模型邏輯演繹互聯性貸款契約的內在機理,并運用結構方程模型,運用實地調研數據驗證理論假說。本研究得出以下結論。第一,聲譽效應與互聯性貸款契約的自我履約是正向關系,說明聲譽效應越強,互聯性貸款契約的自我履約效果越強。第二,資產專用性越強,聲譽效應越強,互聯性貸款契約的自我履約效果越強。本文將資產專用性分為指定性專用資產(農業(yè)企業(yè)向農戶輸入的技術、服務等)、交易性專用資產(品牌、銷售渠道等)、物質性專用資產(農戶投入的固定資產、土地等)。本研究表明,指定性專用資產、交易性專用資產、物質性專用資產投入越多,農戶對企業(yè)的依賴性越強,當農戶違約時,其損失的聲譽資本是巨大的,作為理性的農戶更會選擇履約。第三,不同類型的資產專用性的投入產生的聲譽效應不同,對互聯性貸款契約的影響效果也不同。通過實證研究表明,指定性專用資產對聲譽效應的影響最大,進而對互聯性貸款自我履約的效果最大;交易性專用資產則次之;而物質性專用性資產對聲譽效應的影響最小,進而對互聯性貸款契約的影響效果最小。第四,產品的經濟附加值屬性越強,聲譽效應越強,互聯性貸款契約自我履約效果越強。
【關鍵詞】:農村金融 資產專用性 聲譽效應 互聯性貸款 自我履約
【學位授予單位】:華南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F832.43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導論10-15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10-11
- 1.2.1 研究目的10-11
- 1.2.2 研究意義11
- 1.3 研究框架及主要內容11-13
- 1.4 研究方法13
- 1.5 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13-15
- 1.5.1 理論創(chuàng)新13-14
- 1.5.2 方法創(chuàng)新14-15
- 2 文獻綜述15-21
- 2.1 民間金融的相關研究15-17
- 2.1.1 民間金融與正規(guī)金融合作的路徑形式15-16
- 2.1.2 民間金融契約的履約機制16-17
- 2.2 互聯性貸款與契約自我履約17
- 2.3 聲譽與不完全契約的履約17-18
- 2.4 資產專用性與不完全契約的履約18-19
- 2.5 評述19-21
- 3 概念界定及理論基礎21-30
- 3.1 概念界定21-22
- 3.1.1 資產專用性21
- 3.1.2 聲譽效應21-22
- 3.1.3 互聯性貸款22
- 3.1.4 自我履約契約22
- 3.2 不完全契約理論22-30
- 3.2.1 不完全契約存在的原因23
- 3.2.2 不完全契約的自我履約機制23-30
- 4 互聯性貸款的自我履約:分析框架30-35
- 4.1 互聯性貸款的類型30-31
- 4.1.1 信貸——要素互聯性貸款30
- 4.1.2 信貸——產品互聯性貸款30-31
- 4.2 互聯性貸款的存在邏輯31-33
- 4.2.1 減少道德風險31-32
- 4.2.2 市場不完全與價格不確定性32
- 4.2.3 減少交易費用32-33
- 4.3 信貸——產品互聯性貸款的自我履約機制33-35
- 5 資產專用性、聲譽效應與互聯性貸款的自我履約機制:理論與模型35-45
- 5.1 聲譽效應與互聯性貸款的自我履約35-38
- 5.2 資產專用性、聲譽效應與互聯性貸款的自我履約38-45
- 6 資產專用性、聲譽效應與互聯性貸款的自我履約機制:實證分析45-68
- 6.1 結構方程模型的介紹45-49
- 6.1.1 結構方程模型原理45-47
- 6.1.2 結構方程模型的特點及優(yōu)勢47
- 6.1.3 結構方程模型的建模過程47-49
- 6.2 資產專用性、聲譽效應與互聯性貸款自我履約: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分析49-68
- 6.2.1 模型的構建及假設49-50
- 6.2.2 變量選取與說明50-52
- 6.2.3 數據來源及處理52-53
- 6.2.4 樣本的信度效度檢驗53-59
- 6.2.5 結構方程模型分析59-68
- 7 主要結論與研究展望68-71
- 7.1 主要研究結論68-69
- 7.2 研究局限及未來研究方向69-71
- 7.2.1 研究局限性69-70
- 7.2.2 未來研究方向70-71
- 致謝71-72
- 參考文獻72-78
- 附錄7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米運生;鄭秀娟;何柳妮;;不完全契約自我履約機制研究綜述[J];商業(yè)研究;2015年11期
2 吳東立;王璐;劉鐘欽;;基于金融聯結視角的農民合作社金融服務功能拓展研究[J];農業(yè)經濟;2015年01期
3 李延敏;;農村金融聯結的實踐發(fā)展及展望[J];武漢金融;2014年07期
4 胡凱;甘筱青;;“公司+農戶”模式生豬供應鏈中農戶最優(yōu)飼養(yǎng)規(guī)模研究[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13年05期
5 蔡榮;蔡書凱;;“公司+農戶”模式:風險轉移制度與農戶契約選擇[J];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2期
6 洪名勇;;信任博弈與農地流轉口頭契約履約機制研究[J];商業(yè)研究;2013年01期
7 蔣艷;;資產專用性與會計穩(wěn)健性——基于資本結構的中介效應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2年12期
8 張樂柱;金劍峰;胡浩民;;“公司+家庭農場”的現代農業(yè)生產經營模式:基于溫氏集團案例研究[J];學術研究;2012年10期
9 李明賢;葉慧敏;;普惠金融與小額信貸的比較研究[J];農業(yè)經濟問題;2012年09期
10 李忠旭;李天來;;蔬菜種植戶的契約安排與選擇的制度分析[J];農業(yè)經濟;2011年10期
本文關鍵詞:資產專用性、聲譽效應與互聯性貸款的自我履約,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991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299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