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會認知理論的P2P網貸平臺聲譽風險管理路徑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06 12:57
論文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社會認知理論建構P2P網貸平臺聲譽風險管理理論模型,運用結構方程模型對P2P網貸平臺聲譽風險管理的作用路徑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結果表明:金融監(jiān)管對計算機自我效能、P2P網貸平臺信息披露和風險管理架構的影響顯著;信息披露與P2P網貸平臺聲譽風險管理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性;計算機自我效能與P2P網貸平臺聲譽風險管理無顯著相關性。
【文章來源】:江蘇商論. 2020年08期 第33-36頁
【文章頁數】:4 頁
【文章目錄】:
一、引言
二、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一)社會監(jiān)管環(huán)境
(二)研究假設
三、實證分析
(一)信度與效度分析
(二)P2P網貸平臺的聲譽風險影響因素結構方程模型
(三)路徑假設檢驗與參數估計
(四)總體效應標準化估計
四、結論與啟示
(一)結論
(二)對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間融延伸、行業(yè)聲譽與融資可得性——基于P2P網絡借貸[J]. 莊雷,趙成國. 軟科學. 2017(07)
[2]網絡借貸是實現普惠金融的有效途徑嗎——來自“人人貸”的微觀借貸證據[J]. 王博,張曉玫,盧露. 中國工業(yè)經濟. 2017(02)
[3]P2P網貸平臺風險和標的風險的辨析[J]. 李琪,王振. 上海金融. 2016(10)
[4]借款人聲譽對融資成本的影響研究——來自P2P網絡借貸平臺“拍拍貸”的經驗證據[J]. 錢炳. 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2)
[5]商業(yè)銀行聲譽風險管理探索[J]. 慈亞平. 中國金融. 2014(22)
[6]我國P2P網絡借貸的風險和監(jiān)管問題探討[J]. 劉麗麗. 征信. 2013(11)
[7]自媒體時代的商業(yè)銀行聲譽風險管理[J]. 張艷敏. 中國金融. 2013(09)
本文編號:2901412
【文章來源】:江蘇商論. 2020年08期 第33-36頁
【文章頁數】:4 頁
【文章目錄】:
一、引言
二、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一)社會監(jiān)管環(huán)境
(二)研究假設
三、實證分析
(一)信度與效度分析
(二)P2P網貸平臺的聲譽風險影響因素結構方程模型
(三)路徑假設檢驗與參數估計
(四)總體效應標準化估計
四、結論與啟示
(一)結論
(二)對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間融延伸、行業(yè)聲譽與融資可得性——基于P2P網絡借貸[J]. 莊雷,趙成國. 軟科學. 2017(07)
[2]網絡借貸是實現普惠金融的有效途徑嗎——來自“人人貸”的微觀借貸證據[J]. 王博,張曉玫,盧露. 中國工業(yè)經濟. 2017(02)
[3]P2P網貸平臺風險和標的風險的辨析[J]. 李琪,王振. 上海金融. 2016(10)
[4]借款人聲譽對融資成本的影響研究——來自P2P網絡借貸平臺“拍拍貸”的經驗證據[J]. 錢炳. 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2)
[5]商業(yè)銀行聲譽風險管理探索[J]. 慈亞平. 中國金融. 2014(22)
[6]我國P2P網絡借貸的風險和監(jiān)管問題探討[J]. 劉麗麗. 征信. 2013(11)
[7]自媒體時代的商業(yè)銀行聲譽風險管理[J]. 張艷敏. 中國金融. 2013(09)
本文編號:29014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290141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