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指期貨規(guī)制問題研究——基于2015年股市期市巨震
本文選題:股指期貨 + 規(guī)制部門; 參考:《財會月刊》2017年20期
【摘要】:2015年中國股票市場和股指期貨市場發(fā)生劇烈震蕩,面對如此巨震的市場,相關部門多次調(diào)整股指期貨規(guī)制,短短幾個月內(nèi)中金所多次調(diào)整開倉限額、保證金和手續(xù)費等,這也使得我國股指期貨規(guī)制的問題一一暴露,包括:法律體制不完備,相關規(guī)章制度不健全;政府規(guī)制手段單一化;規(guī)制的主體職責不清;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職權(quán)受限;中國期貨行業(yè)協(xié)會功能缺失;規(guī)制制度存在缺陷。而導致我國股指期貨出現(xiàn)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我國規(guī)制部門輕發(fā)展重規(guī)制,對市場的認識不足;組織管理行政化;市場環(huán)境不成熟,引進國外經(jīng)驗過于輕率;缺乏與制度相關的政策配套。因此,必須加快相關法律法規(guī)體系建設,提高規(guī)制部門的規(guī)制水平,不斷加強期貨行業(yè)協(xié)會的自律管理,創(chuàng)新規(guī)制等。
[Abstract]:Severe concussion occurred in 2015 China stock market and stock index futures market, in the face of such a huge earthquake in the market,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repeatedly adjust the regulation of stock index futures, just a few months in the open repeatedly adjust the limit, margin and other fees, which also makes the regulation of stock index futures in China one of the problems exposed, including: the legal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 releva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are not perfect; government regulation means single; regulation of the subject is unclear; Chinese Financial Futures Exchange Limited terms; the lack of China futures industry association function; regulation system defect. But the cause of China's stock index futures for the problems mentioned above are in many aspects, including: China's development of heavy light regulatory departments regulation, lack of awareness of market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market environment is not mature,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experience is too hasty; lack of system and the relevant supporting policies. Therefore, will It is necessary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improve the regulation level of 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and constantly strengthen the self-discipline management of the futures trade association and the regulation of innovation.
【作者單位】: 深圳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應用外語學院;
【分類號】:F724.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吉潔;國世平;;中國股指期貨規(guī)制體系改革——基于世界主要經(jīng)濟體的經(jīng)驗[J];技術經(jīng)濟與管理研究;2017年03期
2 吉潔;國世平;;實施熔斷制度對我國股票市場波動性影響的研究[J];浙江金融;2016年05期
3 崔曉健;佟偉民;;我國股指期貨監(jiān)控模式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4 胡茂剛;;我國股指期貨三層監(jiān)管體系的法律思考[J];政治與法律;2008年05期
5 周波;;金融期貨價格波動限制機制探討[J];證券市場導報;2006年09期
6 楊峰;海外股指期貨市場比較研究[J];金融研究;2002年07期
7 劉曉峰,劉曉光,田存志;漲、跌停板制度安排對于股市穩(wěn)定性影響的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01年09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馬元月;董亮;;熔斷機制恐難破千股跌停困局[N];北京商報;2015年
2 葉龍招;董亮;;漲跌停板上的A股熔斷機制[N];北京商報;2015年
3 胡俞越;白楊;徐昕;;股指期貨市場交易熔斷機制的國別比較[N];期貨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袁朝陽;股指期貨創(chuàng)新與證券市場監(jiān)管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2 李慕春;股指期貨市場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1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吉潔;;熔斷機制對我國股票市場系統(tǒng)性風險的影響——基于β系數(shù)的測算[J];特區(qū)經(jīng)濟;2018年01期
2 吉潔;;中國股指期貨規(guī)制改革的微觀監(jiān)控指標體系研究[J];特區(qū)實踐與理論;2017年06期
3 吉潔;;中國股指期貨規(guī)制問題研究——基于2015年股市期市巨震[J];財會月刊;2017年20期
4 賈洪文;李潤平;劉達;;熔斷機制的國內(nèi)外比較——兼析中國熔斷機制失靈的原因[J];西安財經(jīng)學院學報;2017年04期
5 高彥彥;王逸飛;;熔斷制度可以降低中國股市波動嗎?——基于斷點回歸設計的實證分析[J];華東經(jīng)濟管理;2017年06期
6 熊鵬;;我國股指期貨上市以來功能發(fā)揮研究[J];浙江金融;2015年03期
7 張紅美;;淺析我國股指期貨發(fā)展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J];網(wǎng)友世界;2014年09期
8 曾黎;李春;;滬深300股指期貨、現(xiàn)貨市場價格傳導研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10期
9 尹智超;;基于GARCH模型的滬深300指數(shù)收益波動率分析[J];知識經(jīng)濟;2013年18期
10 柏寶春;;股指期貨對股票市場流動性影響的實證分析[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3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旭光;中國股指期貨市場監(jiān)管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紅偉;吳沖鋒;;滬深300股指期貨推出改善了我國股票市場質(zhì)量嗎——基于聯(lián)立方程模型的實證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12年04期
2 陳曉虹;;滬深300股指期貨上市前后股市波動的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2012年03期
3 李智勇;劉任重;;我國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監(jiān)管問題探討[J];中國軟科學;2009年10期
4 鄭尊信;吳沖鋒;;防范操縱下的股指期貨現(xiàn)金結(jié)算價設計[J];管理科學;2006年05期
5 張維;張建剛;;中國期貨市場自律體系改革研究[J];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6 毛小云;;中國期貨市場過度監(jiān)管:存在性及成因分析[J];當代經(jīng)濟管理;2006年02期
7 劉洪珊;股指期貨交易功能性監(jiān)管的法律制度設計[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8 臧玉衛(wèi) ,王萍 ,吳育華;貝葉斯網(wǎng)絡在股指期貨風險預警中的應用[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3年10期
9 董長安,穆維松,許彪,田東;對建立我國期貨市場監(jiān)管新體制的建議[J];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10 呂繼宏,趙振全;漲跌停板對股市波動的影響[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陳旭光;中國股指期貨市場監(jiān)管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2 羅思遠;股指期貨風險管理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3 譚洪濤;會計信息的質(zhì)量與經(jīng)濟后果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8年
4 陳家琰;中國上市公司監(jiān)管研究:理論與經(jīng)驗分析[D];天津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小和;;中國股指期貨 未來不是夢[J];財經(jīng)界;2001年08期
2 田曉軍;海外中國股指期貨的發(fā)展及其影響[J];證券市場導報;2005年06期
3 沈東;;中國股指期貨先失勝券[J];中國紡織;2006年07期
4 趙晶瑩;;中國股指期貨推出可行性研究[J];合作經(jīng)濟與科技;2006年11期
5 陳支農(nóng);;中國股指期貨須著力夯實市場地基[J];社會觀察;2008年01期
6 王鄖;張宗成;;外資操縱中國股指期貨的路徑猜想及防范分析[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7 沈可挺;;中國股指期貨:莫等閑,急白國人頭[J];銀行家;2005年11期
8 趙勇;馬瑾;曹廷貴;;中國股指期貨標的資產(chǎn)的實證研究[J];浙江金融;2008年01期
9 倪敏;蔣_g;;中國股指期貨系統(tǒng)性風險的國際因素研究[J];金融縱橫;2012年01期
10 黃杰;程濤;紅曙光;;中國股指期貨遭遇外資“圍剿”[J];城色;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董珊珊;馮蕓;;滬深300股指期貨市場的投機效應研究[A];首屆中國金融發(fā)展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庹泓;美國也要推出中國股指期貨[N];經(jīng)濟參考報;2007年
2 陳冬華 趙英英;境外中國股指期貨概述[N];期貨日報;2006年
3 黃敏芝邋程家政;2007中國股指期貨機構(gòu)投資者高級研討會在深圳舉行[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7年
4 記者 曲德輝;梅拉梅德:看好中國股指期貨發(fā)展前景[N];期貨日報;2010年
5 晨光;新加坡推出中國股指期貨是件好事情[N];證券時報;2006年
6 記者 莫莉;高頻交易對中國金融市場意味著什么?[N];金融時報;2012年
7 曲德輝;中國應加快金融衍生品市場發(fā)展[N];期貨日報;2007年
8 證券時報記者 李東亮;中國股指期貨發(fā)展應借鑒歐美路線[N];證券時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蔣婭婭 陳春艷;滬深股市呼喚定價權(quán)[N];解放日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王璐;標的受質(zhì)疑 新交所推中國股指期貨有麻煩[N];上海證券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王朝友;中國股指期貨與現(xiàn)貨間信息傳導與交互作用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2 李慕春;股指期貨市場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1年
3 陳旭光;中國股指期貨市場監(jiān)管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4 王繼瑩;我國股指期貨市場效率的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5 林復東;股指期貨市場的定價、功能和風險監(jiān)管研究[D];南開大學;2014年
6 肖磊;股指期貨市場與股票市場關系的實證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旭坤;中國股指期貨的定價研究與實證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2 劉穎月;基于高頻量化交易模式的中國股指期貨跨期套利的研究[D];東華大學;2016年
3 張鳳廷;基于支持向量機的中國股指期貨回歸預測研究[D];山東財經(jīng)大學;2013年
4 潘振宇;中國股指期貨現(xiàn)狀研究及風險控制[D];山東大學;2008年
5 胡偉;中國股指期貨風險管理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6年
6 聶麗;中國股指期貨與現(xiàn)貨市場關系的實證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王永杰;中國股指期貨對現(xiàn)貨波動影響及傳導關系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8 余雷;中國股指期貨的運作模式與制度構(gòu)建[D];浙江大學;2001年
9 崔曉薇;中國股指期貨對股票市場波動性的影響研究[D];內(nèi)蒙古財經(jīng)大學;2017年
10 周敏;基于極值分布VaR模型的中國股指期貨風險評估[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7612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1761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