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可得性、融資規(guī)模與農戶農地流轉——以專業(yè)化生產(chǎn)農戶為例
本文選題:信貸可得性 切入點:融資規(guī)模 出處:《中國農村觀察》2016年06期
【摘要】:為了深入理解中國的農地流轉問題,本文從流動性約束的視角出發(fā),全面考察了信貸可得性、融資規(guī)模對農戶農地流轉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發(fā)展中國家廣泛存在的金融排斥推高了流動性資本的影子價格,導致農地流轉的潛在發(fā)生率遠低于完全市場下的流轉水平,而獲得信貸支持能夠明顯促進農戶的農地流轉,并且該促進作用在農地流入規(guī)模方面更為顯著。信貸可得性對農地流轉的"凈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對全部樣本而言,信貸支持使農戶參與農地流轉的概率提高了8.53%,流入面積增加了1.09畝;對于獲得信貸支持的農戶而言,信貸支持使其參加農地流轉的概率增加了9.11%,流入面積增加了1.15畝。因此,現(xiàn)階段在有序推進農地流轉,促進農業(yè)生產(chǎn)規(guī)模化和專業(yè)化的共識下,提高農戶的信貸可得性和融資能力是緩解"農地流轉意愿弱,規(guī);潭鹊"問題的政策選擇。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roblem of farmland transfer in China,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quidity constraints,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financing scale on the rural land transfer. The widespread financial exclus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pushed up the shadow price of liquid capital, resulting in the potential incidence of agricultural land transfer far lower than the level of circulation under the complete market, and obtaining credit support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rural land transfer. The net effect of credit availability on farmland circulation is as follows: for all samples, Credit support increased the probability of farmers participating in farmland circulation by 8.53, and the inflow area increased by 1.09 mu; for the farmers receiving credit support, the probability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farmland circulation increased by 9.11 mu, and the inflow area increased by 1.15 mu. At present, under the consensus of promoting agricultural land transfer in an orderly manner and promoting the scale and speci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mproving the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financing ability of farmers is the policy choice to alleviate the problem of "weak willingness and low scale of agricultural land transfer".
【作者單位】: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部農村發(fā)展研究中心;
【基金】:農業(yè)部重大專項“中國蘋果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研究”(批準號:CARS-28)的資助
【分類號】:F321.1;F832.4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志剛;羅剛;;對我國農地流轉的一點思考[J];廣東土地科學;2003年06期
2 周飛;;我國農地流轉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jīng)濟師;2006年05期
3 宋偉;;農地流轉的效率與供求分析[J];農村經(jīng)濟;2006年04期
4 李紅;;農地流轉對策研究[J];特區(qū)經(jīng)濟;2006年10期
5 李曉龍;盧榮安;肖保全;;新時期農地流轉中的權益異化現(xiàn)象剖析[J];農村經(jīng)濟與科技;2006年12期
6 鄧大才;;農地流轉的交易成本與價格研究——農地流轉價格的決定因素分析[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07年09期
7 劉克春;;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有關農地流轉的研究及啟示[J];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8 方中友;;南京市農地流轉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南京社會科學;2007年09期
9 呂子臣;;淺析農地流轉的制約因素及對策[J];農村經(jīng)營管理;2007年11期
10 苗國厚;鄧航;;農地流轉制度應堅持的原則及處理好的三個關系[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小玉;;中國農地流轉問題探析[A];2009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趙金龍;何玲;岳華;;河北省農地流轉的冷思考[A];2009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暨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3 李曉龍;;新時期農地流轉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A];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土地問題研究[C];2006年
4 宋金泓;王世秀;高佳;王堯;;農戶農地流轉行為及其市場化引導機制研究——以陜西省白水縣為例[A];道路·創(chuàng)新·發(fā)展——陜西省社會科學界第三屆(2009)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C];2009年
5 武甲興;;農地流轉的障礙因素及其治理[A];第三屆珞珈國是論壇論文集[C];2009年
6 郜亮亮;黃季q;Rozelle Scott;徐志剛;;中國農地流轉市場的發(fā)展及其對農戶投資的影響[A];經(jīng)濟學(季刊)第10卷第4期[C];2011年
7 康雄華;王世新;劉武;雷春;;基于Logistic回歸模型的農戶農地流轉決策影響因素分析——以湖北省典型區(qū)域調查為例[A];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土地問題研究[C];2006年
8 宋敏;;我國農地流轉現(xiàn)狀特征及規(guī)律的實證研究 來自湖北省仙桃市93個農戶的調研[A];“三農”問題與新農村建設——湖北省首屆涉農領域青年博士論壇論文集[C];2006年
9 鄧曉玲;張紹良;胡璐;;農地流轉市場信息不對稱影響及其測度模型[A];中國農業(yè)工程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劉志文;李強;;農地流轉制度下農地金融激勵路徑的現(xiàn)實選擇[A];中國第四次人的發(fā)展經(jīng)濟學研討會——理論構建、實踐構建與人的發(fā)展經(jīng)濟學的大眾化網(wǎng)絡化論文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朱新方 湖北農村經(jīng)濟發(fā)展研究會;防范農地流轉中的政績沖動[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9年
2 河南省南樂縣國土資源局 任運生;農地流轉要打好“防疫針”[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9年
3 西南財經(jīng)大學宏觀經(jīng)濟研究中心 黃偉;完善農地流轉的配套制度[N];甘肅日報;2010年
4 社科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宏觀室主任 黨國英;農地流轉應推而不亂[N];江蘇經(jīng)濟報;2013年
5 黨國英;農地流轉如何推而不亂[N];東方城鄉(xiāng)報;2013年
6 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副教授 張鵬;農地流轉糾紛如何治本[N];光明日報;2013年
7 譚鐵安;戶籍改革背景下更需規(guī)范農地流轉[N];經(jīng)濟日報;2014年
8 瞿長福;農地流轉要細心也要耐心[N];經(jīng)濟日報;2014年
9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張竟成邋張竟軼;西部地區(qū)農戶農地流轉決策行為分析[N];光明日報;2008年
10 鄧大才 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教授;農地流轉市場何以能夠形成[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方中友;農地流轉機制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8年
2 陳晨;農村城鎮(zhèn)化進程中農地流轉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3 張鳳龍;稅費改革后吉林省農地流轉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4 文雄;農地流轉促進農業(yè)適度規(guī)模經(jīng)營問題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1年
5 劉克春;農戶農地流轉決策行為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6 劉洋;農地流轉經(jīng)濟驅動力微觀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7 胡建;農地流轉風險規(guī)避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4年
8 鐘林;基于產(chǎn)權約束的農地流轉市場定價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9 車裕斌;中國農地流轉機制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4年
10 楊昊;農地流轉的法經(jīng)濟學分析[D];山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師;農地流轉過程中農戶意愿與行為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9年
2 靳艷艷;農地流轉對農戶農地投入的影響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9年
3 任真禮;我國農地流轉現(xiàn)狀研究[D];廣西大學;2004年
4 宋偉;H鎮(zhèn)農戶農地流轉行為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1年
5 范婷蘭;農地流轉中的農民利益保護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6 高菊;農地流轉中介組織優(yōu)化研究[D];廣東海洋大學;2014年
7 王鑫;新疆南疆貧困地區(qū)農地流轉的風險防范機制研究[D];新疆農業(yè)大學;2014年
8 陳龍威;河南省農地流轉績效研究[D];遼寧大學;2015年
9 蔣馨萍;農地流轉對農戶土地利用行為影響分析[D];延邊大學;2015年
10 劉伯洋;城鎮(zhèn)化背景下的農地流轉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5年
,本文編號:16824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1682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