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賬戶開放進程中跨境證券投資對國內(nèi)金融市場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 資本賬戶開放 跨境證券投資 馬爾科夫區(qū)制轉(zhuǎn)移向量自回歸模型 出處:《經(jīng)濟理論與經(jīng)濟管理》2017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隨著中國資本項目開放進程的推進,跨境證券投資對國內(nèi)金融市場的沖擊日益增強。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通過構建考慮了資本市場收益率以及有管理浮動匯率制度的ISLM-BP模型對跨境證券投資與中國國內(nèi)金融市場的相互影響機理進行了理論探究,并基于中國2005年7月—2016年8月的月度數(shù)據(jù),運用馬爾科夫區(qū)制轉(zhuǎn)移向量自回歸模型對中國資本賬戶開放進程中跨境證券投資與人民幣匯率、股票市場收益率、短期利率的聯(lián)動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第一,四者的關聯(lián)性存在明顯的區(qū)制特征,區(qū)制1主要包括次貸危機時期(2007—2008年)、歐債危機時期(2010—2012年)以及后金融危機時期(2015—2016年),經(jīng)濟呈現(xiàn)"股票市場收益率較低、跨境證券投資較少、短期利率較高、金融市場波動性大"的狀態(tài);區(qū)制2主要包括次貸危機前夕(2005—2006年)、次貸危機后的量化寬松時期(2009—2010年)以及歐債危機后的調(diào)整期(2013—2014年),經(jīng)濟呈現(xiàn)"股票市場收益率較高、跨境證券投資較多、短期利率較低、金融市場波動性小"的狀態(tài)。第二,當處于資本市場化進程較快、金融市場波動性較大的區(qū)制階段(區(qū)制1)時,跨境證券投資與國內(nèi)金融市場的聯(lián)動關系更加明顯。本文研究結論對于我國進一步開放資本市場具有借鑒價值和政策啟示。
[Abstract]:With the advancement of China's capital account opening process, cross-border portfolio investment is increasingly impacting the domestic financial market. This paper first explores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cross-border securities investment and China's domestic financial market by constructing a ISLM-BP model that considers the rate of return of the capital market and the managed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Based on the monthly data from July 2005 to August 2016 in China, the paper applies Markov region transfer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to analyze cross-border securities investment, RMB exchange rate and stock market return rate in the process of capital account opening in China.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linkage of short-term interest rates is ma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rst, the correlation of the four has obviou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regional system 1 mainly includes the sub-prime crisis period 2007-2008, the European debt crisis period 2010-2012) and the post-financial crisis period 2015-2016. The economy presents "lower stock market yield, less cross-border portfolio investment and higher short-term interest rate." The region system 2 mainly includes the period 2005-2006 on the eve of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he period of quantitative easing after the sub-prime crisis, 2009-2010) and the adjustment period after the European debt crisis in 2013-2014. The economic returns of the stock market are relatively high. Cross-border securities investment is greater, short-term interest rates are lower, and financial market volatility is low. Second, when the capital marketization process is fast and the financial market is volatile in the regional system stage (regional system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oss-border securities investment and domestic financial market is more obvious.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大學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國華融資產(chǎn)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新時期國際資本流動特征及我國跨境資本流動風險預警”(7127325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大數(shù)據(jù)環(huán)境下金融風險傳導與防范研究”(71532013)的資助
【分類號】:F832.5;F832.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沔;傳統(tǒng)證券投資理論與方法評述[J];工業(yè)技術經(jīng)濟;2000年04期
2 ;證券投資基金最新情況一覽表[J];市場觀察;2000年09期
3 劉艷華;;證券投資基金簡介[J];北方經(jīng)貿(mào);2001年06期
4 陳錚;證券投資的風險與證券投資基金[J];經(jīng)濟界;2001年04期
5 梁霄;我國證券投資基金存在的問題與規(guī)范途徑[J];經(jīng)濟與管理;2002年12期
6 王嘉,何海濤;對當前證券投資實驗的幾點思考[J];特區(qū)經(jīng)濟;2005年05期
7 ;證券投資基金[J];中國工會財會;2005年01期
8 張鳳新;;證券投資的風險與防范[J];中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會計;2006年07期
9 姜貴君;;證券投資基本原則[J];合作經(jīng)濟與科技;2006年19期
10 白淑云;;證券投資基金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及障礙[J];現(xiàn)代管理科學;2006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朱文健;林麗萍;;制造業(yè)上市公司主營業(yè)務發(fā)展與證券投資相關性研究[A];第八屆(2013)中國管理學年會——會計與財務分會場論文集[C];2013年
2 楊艷紅;;論證券投資基金監(jiān)管中行業(yè)協(xié)會的優(yōu)位地位[A];當代法學論壇(2006年第3輯)[C];2006年
3 黃炳藝;;基于Count Panel Data模型的證券投資基金持股偏好實證研究[A];第七屆全國財務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黃炳藝;;基于Count Panel Data模型的證券投資基金持股偏好實證研究[A];當代會計評論(第5卷第1期總第9期)[C];2013年
5 任萬興;折喜芳;崔巍嵐;;證券投資基金的立法模式——兼評《證券投資基金法(草案)》[A];中國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6 吳戰(zhàn)篪;;基于管理者短視的上市公司證券投資動機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王景;張邦禮;曹長修;唐小我;;多元組合證券投資中的模糊決策[A];1997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8 徐大江;楊輝煌;;證券投資純粹風險及其測度和應用研究[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9 吳戰(zhàn)篪;李素銀;;管理者自利與短視行為研究——基于上市公司證券投資的角度[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鄒定斌;;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的風險管理對策研究[A];“中國視角的風險分析和危機反應”——中國災害防御協(xié)會風險分析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夏麗華;外資證券投資需更多政策支持[N];中國證券報;2006年
2 周明邋郭鳳琳;境內(nèi)個人直接對外證券投資試點啟動[N];中國證券報;2007年
3 謝曉冬邋但有為;我國對外證券投資猛增[N];上海證券報;2007年
4 實習記者 盧青;山東證監(jiān)局和廣電局聯(lián)手規(guī)范證券投資類電視節(jié)目[N];證券時報;2006年
5 李坤;上市公司涉足證券投資惹爭議[N];證券時報;2007年
6 吳銘;重點監(jiān)管證券投資和重大合同進展[N];中國證券報;2007年
7 證券時報記者 張媛媛;不鼓勵中小板公司進行證券投資[N];證券時報;2007年
8 證券時報記者 李坤;認清上市公司證券投資收益兩面性[N];證券時報;2008年
9 馮曉;我國上半年證券投資凈流入198億美元[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08年
10 張朝暉;證券投資類資產(chǎn)占比下降[N];中國證券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普;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的理論和實證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2 朱書紅;證券投資基金的服務功能與產(chǎn)品設計研究[D];中南大學;2003年
3 劉月珍;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績效及發(fā)展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4 佟勝奇;證券投資基金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5 高立新;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的風險及其管理[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周忠英;外國證券投資與我國利用外資戰(zhàn)略調(diào)整[D];南開大學;2009年
7 趙宏宇;風險框架下的證券投資基金資產(chǎn)配置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8 帥晉瑤;證券投資基金的風險管理[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9 王學明;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投資行為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10 張軍松;我國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績效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齊鑫;證券投資基金對股價波動性的影響[D];內(nèi)蒙古大學;2015年
2 衛(wèi)海濤;信息熵理論及其在證券投資中的應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3 溫鵬;我國證券投資基金風險控制問題的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4 王茜;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發(fā)展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15年
5 梁繹凡;機構投資者持股偏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6 翟新;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持股變動對股價波動的影響研究[D];燕山大學;2016年
7 張曉瑞;證券投資基金對股市波動性影響的實證研究[D];西南大學;2016年
8 張舟揚;開放式偏股型證券投資基金評估及業(yè)績歸因[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9 王飛;中國證券投資基金轉(zhuǎn)型及發(fā)展趨勢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10 吳娛;陽光私募A股證券投資基金的風險及風險控制研究[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5473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1547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