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轉型經(jīng)濟與新興市場的基本特征決定了,在我國從計劃經(jīng)濟向市場經(jīng)濟轉型的過程中,制度的匱乏或缺失以及由此而來迅速的制度演進是一種常態(tài)。從這個角度來看,經(jīng)濟轉型本質上可以理解為一個制度變遷的過程。由于我國證券審計市場的發(fā)展植根于我國經(jīng)濟轉型和新興市場的總體背景之下,因而在其發(fā)展過程中也必然伴隨著更為迅速的制度變更。顯然,對我國證券審計市場相關的審計質量的需求和供給等問題的分析也應當以此為出發(fā)點。 本文延續(xù)了李樹華(2000)的研究,以我國1998——2004期問的IPO市場為研究對象,以我國股票發(fā)行定價制度的市場化演進過程為研究切入點,對研究期間我國IPO市場的審計師選擇問題及審計市場結構變化,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差異化,以及審計質量的經(jīng)濟后果等問題進行了考察和實證檢驗。研究結果表明,首先,隨著我國股票發(fā)行定價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在2000年以后,李樹華(2000)所發(fā)現(xiàn)“審計獨立性的提高與審計市場的背離”這一現(xiàn)象已經(jīng)終止并發(fā)生了逆轉,大規(guī)模會計師事務所(“十大”)的IPO市場份額獲得的穩(wěn)步提升。究其原因在于,在我國證券審計市場的迅速演進過程中,新興的高質量審計需求在2000年以后開始逐漸顯現(xiàn),是來自于市場的自發(fā)需求力量最終推動了大規(guī)模會計師事務所IPO市場份額的提高。其次,市場自發(fā)的高質量審計需求也進一步推動了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差異化。這種以事務所規(guī)模區(qū)分的審計質量差異在2000年以后開始出現(xiàn),但仍不夠明顯。不過,2002年以后的研究結果表明,大規(guī)模會計師事務所(“十大”)的審計質量要系統(tǒng)性地高于其他會計師事務所。最后,本文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2002年以后,審計質量具有明顯的經(jīng)濟后果,高質量審計師(“十大”)所審計的IPO公司抑價程度顯著更低。此外,對IPO審計定價的考察結果也表明,作為“質量(或聲譽)溢價”,高質量審計師在IPO過程中也確實收取了更高的審計費用。 本文的主要貢獻包括:(1)本文的研究結果首次表明,李樹華(2000)所發(fā)現(xiàn)的“審計獨立性的提高與審計市場的背離”現(xiàn)象在我國IPO市場中已經(jīng)終止并發(fā)生逆轉;(2)本文延續(xù)了李樹華(2000)的研究,在一段較長的時期內(1998—2004)對我國IPO審計市場中與審計質量相關的問題進行了考察,從而填補了1997—2000期間關于上述問題的研究空白;(3)本文首次在一段較長的時期內,對審計質量的需求和供給問題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和考察。從而能夠回答這樣的問題:(a)在我國,新興的高質量審計需求出現(xiàn)的動因來自哪里,包括哪些,大約在何時出現(xiàn);(b)我國會計事務所的審計質量差異化大約在什么時候開始顯現(xiàn),市場又是如何感知的;(4)本文以我國IPO市場為研究背景,系統(tǒng)考察了高質量審計的信息需求和監(jiān)督需求假說。尤其是對IPO過程中信息需求的考察,本文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控制市盈率定價階段,IPO公司的事先風險越低越有可能選擇高質量審計師。這一研究結果在國內研究中尚屬首次;(5)本文對IPO市場審計定價問題的考察豐富了目前國內關于審計定價問題的研究成果。(6)在研究方法上,與國內外大多數(shù)同類研究相比,本文作了三點改進:一是,在度量IPO公司事先風險時,由于多數(shù)研究所使用替代變量并不一致,本文在對已有度量方法進行總結的基礎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縮減變量個數(shù),并以第一主成分作為IPO公司事先風險的替代變量;二是,在度量盈余管理時,本文同時采用了三種方法,從而使得研究結果更為可靠;三是,本文根據(jù)Kim et al.(2003)以及Chaney et al.(2004)研究中所采用的兩階段方法,對研究中可能存在的自選擇偏誤問題進行了控制。
【學位授予單位】:廈門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F123.9;F239.4;F224
【引證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唐躍軍;;審計質量VS.信號顯示——終極控制權、大股東治理戰(zhàn)略與審計師選擇[J];金融研究;2011年05期
2 劉明輝;韓小芳;;財務舞弊公司董事會變更及其對審計師變更的影響——基于面板數(shù)據(jù)Logit模型的研究[J];會計研究;2011年03期
3 潘克勤;;實際控制人政治身份、自律型治理與審計需求——基于IPO前民營化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證據(jù)[J];審計研究;201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徐玉德;洪金明;;商譽減值計提動機及其外部審計監(jiān)管——來自A股市場的經(jīng)驗證據(jù)[A];商譽會計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韓洪靈;陳俊;;IPO定價制度變遷、盈余管理行為與審計質量分化趨勢[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會計與財務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韓小芳;財務舞弊公司董事會后續(xù)治理及其對外部審計的影響[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2 王恩山;我國企業(yè)對CPA審計的需求[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3 吳崎右;我國期貨公司監(jiān)管制度體系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劉洋;財務舞弊公司董事會變更及其與審計質量相關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2 秦騰;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對審計質量的影響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3 王琰;會計師事務所合并對審計質量的影響[D];南京大學;2012年
4 李慧穎;上市公司財務舞弊及審計對策[D];大連海事大學;2012年
,
本文編號:
25154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sjlw/2515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