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合謀與財務報告舞弊共生的治理機制研究
本文選題:財務報告 + 審計合謀 ; 參考:《東北林業(yè)大學》2007年碩士論文
【摘要】: 近年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國內(nèi)外資本市場頻繁發(fā)生的財務報告舞弊案例,很多都牽涉到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合謀問題,使投資者損失慘重,市場信心降到冰點。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審計合謀與財務報告舞弊共生、共存的現(xiàn)象,分析其產(chǎn)生的原因,探討其治理的方法,對穩(wěn)定資本市場和提高會計、審計行業(yè)的公信力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本文在對國內(nèi)外相關研究現(xiàn)狀歸納的基礎上,在經(jīng)濟學、管理學等有關理論的基礎上,運用內(nèi)外因關系原理、供需原理,采用規(guī)范研究和實證研究相結合的方法,以內(nèi)外因關系原理為主線,首先分析了財務報告舞弊和審計合謀的內(nèi)因,產(chǎn)權制度的缺陷、財務信息有效需求主體的缺失、激勵機制的殘缺是二者共生的外因,其中內(nèi)因是二者共生的根本,外因促成了二者的耦合和互動;其次又通過一個博弈模型,進一步分析了二者共生的原因,為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作了鋪墊;最后提出了治理二者共生現(xiàn)象的新機制,即激勵約束機制。 基于人具有被“激勵”而不被“壓榨”的特征,提出的激勵約束機制,該機制重在采取激勵措施,激勵被監(jiān)管者參與和支持監(jiān)管政策的制定和實施,能彌補現(xiàn)行治理機制實施性差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地治理審計合謀與財務報告舞弊共生、共存的現(xiàn)象。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since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many financial report fraud cases occurred frequently i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apital markets, many of which involve the audit collusion of CPA, which makes the investors lose a lot and the confidence of the market drops to the freezing point.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phenomenon of co-existence and coexistence of audit collusion and financial report fraud is studied, the causes of its emergence are analyzed, and the methods of its governance are discussed, so as to stabilize the capital market and improve accounting. The credibility of the audit industry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and other related theories, this paper applies the principl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lations, the principle of supply and demand, and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normative research with empirical research. The principl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is the main line. Firstly, the internal causes of financial report fraud and audit collusion, the defects of property right system, the absence of the subject of effective demand for financial information, and the incomplete incentive mechanism are the external causes of their symbiosis. The internal cause is the root of their symbiosis, and the external cause promotes their coupling and interaction. Secondly, through a game model, the author further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the two symbiosis, and lays the groundwork for putting forward effective management measures. Finally, a new mechanism of controlling symbiosis between the two is put forward, that is, incentive and constraint mechanism.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eing "encouraged" and not "squeezed", the proposed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 focuses on the adoption of incentives to encourage the regulators to participate in and support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gulatory policies. It can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ent governance mechanism, and to a certain extent, it can effectively deal with the co-existence of audit collusion and financial report fraud.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林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F239.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饒斌;;基于GONE理論視角的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研究[J];江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2 張會勤;;財務報告舞弊在中介審核階段的原因及治理措施[J];中國外資;2011年15期
3 朱永良;;對獨立董事和財務報告舞弊相關性的文獻綜述[J];財會研究;2011年13期
4 劉晶瑩;;法律的不完備性、經(jīng)濟公正與審計合謀——以德勤審計科龍失敗案為例[J];財會通訊;2011年16期
5 向增先;;會計主體利益驅動下的財務報告舞弊治理[J];財會通訊;2011年21期
6 曹軍;王芳;;治理合謀的政府雙重審計模式及相關博弈分析[J];財會月刊;2011年17期
7 王智勇;;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的路徑與成因[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8 程世永;劉佳麗;;證券交易監(jiān)管績效理論模型分析[J];才智;2011年24期
9 趙國宇;;制度安排缺陷、聲譽機制缺失與審計合謀[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1年07期
10 張政斌;;財務舞弊類型與審計解碼[J];財會學習;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黃微平;陳潔娜;;關于上市公司并購前后審計意見類型變更的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冊)[C];2006年
2 李永臣;田曉蕾;;財務報告舞弊的預警信息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19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3 劉國常;田勇;;基于審計質量特征拓展分析的審計質量控制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廣東省信用研究會;“造假地雷”擾亂金融市場[N];民營經(jīng)濟報;2006年
2 張連起;公司內(nèi)控與治理結構缺陷對信息披露的影響[N];中國財經(jīng)報;2003年
3 朱國泓;教你應對財務報表舞弊[N];財會信報;2006年
4 肖小飛;完善內(nèi)控提高會計信息質量[N];財會信報;2006年
5 于東智;以公司治理視角審視財務舞弊[N];中國證券報;2006年
6 記者 左永剛;注會行業(yè)不斷涌現(xiàn)新業(yè)務[N];財會信報;2008年
7 栗立華 李波;小議中小型企業(yè)財務報告問題[N];中國審計報;2003年
8 嬗變;審計委員會制度的嬗變與思考[N];中國財經(jīng)報;2001年
9 葉陳剛 常洪志 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國際財務與會計研究中心;審計定價研究成為熱點[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國宇;審計合謀的預警與防治對策的有效性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2 曹利;中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特征的實證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3 婁權;財務報告舞弊四因子假說及其實證檢驗[D];廈門大學;2004年
4 管亞梅;我國上市公司審計合謀治理機制研究[D];江蘇大學;2009年
5 司茹;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問題研究[D];遼寧大學;2007年
6 毛志宏;獨立董事制度與會計透明度相關性的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7 岳殿民;中國上市公司會計舞弊模式特征及識別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08年
8 劉峰;審計行為及其經(jīng)濟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9 黃學敏;上市公司財務欺詐及其監(jiān)管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10 陳韶君;我國資本市場審計尋租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芳;注冊會計師審計合謀問題研究[D];湖南大學;2003年
2 南召鳳;審計合謀與財務報告舞弊共生的治理機制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7年
3 張佞;我國上市公司審計合謀及其治理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4 薛美君;上市公司審計合謀及其治理研究[D];山西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5 韓春生;我國上市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審計合謀及其治理研究[D];暨南大學;2004年
6 阮錦勤;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識別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7 羅國蓮;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犯罪治理的思考[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4年
8 洪云;證券市場審計合謀的治理政策研究[D];北京大學;2007年
9 李飛;審計合謀與審計任期的相關性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10 朱世兵;上市公司審計合謀及對策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9458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sjlw/1945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