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強制輪換與審計質量相關性研究綜述
本文選題:審計任期 切入點:強制輪換 出處:《審計研究》2009年06期
【摘要】:本世紀初以來,層出不窮的重大財務舞弊案件再一次把審計輪換這個見仁見智的話題推向風口浪尖,雖然包括美國、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先后出臺了相關法規(guī)要求進行審計強制輪換,但學術界和實務界對此仍然莫衷一是。本文首先梳理了審計任期與審計質量相關性的文獻,發(fā)現(xiàn)國內外學者普遍認為審計任期與專業(yè)勝任能力正相關,但與審計獨立性負相關;隨后對審計輪換的發(fā)展歷程進行歷史回顧,將其劃分為自愿輪換期、強制輪換爭論期和強制輪換期;最后,在將前人對審計強制輪換與審計質量相關性的研究結論歸納為正相關、負相關和復雜相關后,指出未來應加強審計監(jiān)督、建立換師與換所并舉的輪換制度。
[Abstract]: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an endless stream of major financial fraud cases have once again pushed the controversial issue of audit rotation to the forefront, although it includes the United States.Many countries, including China, have introduced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enforce audit rotation, but the academic and practical circles are still divided on this issue.This paper firstly combs the literatur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dit tenure and audit quality, and finds that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generally think that audit tenure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but negatively related to audit independence.Then the history of audit rotation is reviewed, which is divided into voluntary rotation period, compulsory rotation debate period and mandatory rotation period.After summing up the conclusions of former research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udit compulsory rotation and audit quality as positive negative correlation and complex correlatio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audit supervis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rotation system of changing teachers and changing institut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the future.
【作者單位】: 湖南大學會計學院;水利部綜合事業(yè)局;
【分類號】:F239.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鄧小洋,章瑩瑩;會計師事務所變更、盈余管理與審計質量[J];財經(jīng)理論與實踐;2005年03期
2 余玉苗,李琳;審計師任期與審計質量之間關系的理論分析[J];經(jīng)濟評論;2003年05期
3 李兆華;;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實行定期輪換制的博弈分析[J];會計研究;2005年03期
4 李爽;吳溪;;后中天勤時代的中國證券審計市場[J];會計研究;2005年06期
5 李爽;吳溪;;簽字注冊會計師的自然輪換狀態(tài)與強制輪換政策的初步影響[J];會計研究;2006年01期
6 陳信元;夏立軍;;審計任期與審計質量: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jīng)驗證據(jù)[J];會計研究;2006年01期
7 李國富,鄭鑫成,李紅宇;會計師事務所低價招攬客戶行為的經(jīng)濟學分析[J];審計與經(jīng)濟研究;2005年03期
8 劉駿;;會計師事務所輪換制與審計獨立性[J];審計研究;2005年06期
9 劉啟亮;;事務所任期與審計質量——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jīng)驗證據(jù)[J];審計研究;2006年04期
10 沈玉清;戚務清;曾勇;;我國審計師強制輪換制度有效性的實證分析[J];審計研究;2006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斌;審計任期與強制輪換[D];廈門大學;2007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昌銳;倪娟;;股權結構、董事會特征與盈余管理[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2 戚振東;試析審計判斷的特征[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3 王玉春,孔凡軍;簡論審計獨立性[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4 張璽;;會計師事務所混業(yè)經(jīng)營的獨立性威脅分析及對策[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5 高克智;內部控制理論與審計目標的確定[J];安徽商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6 張衛(wèi)平;祝紅月;;保險公司審計委托模式研究[J];商業(yè)研究;2008年05期
7 金淑華;崔超;劉金萍;;關于審計獨立性的博弈思考[J];長春金融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3期
8 王明珠,王雪莉,李艷;審計公設探討[J];長春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9 林喜喻;;審計誠信的博弈分析[J];財經(jīng)界(學術版);2010年08期
10 丁冰;;審計強制輪換制度探討[J];財經(jīng)界(學術版);201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朱靜芬;;我國上市公司舞弊的審計對策[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6年學術年會暨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劉青;郝博雅;;業(yè)務質量控制新舊審計準則的比較——基于小型事務所業(yè)務特點[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6年學術年會暨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張麗霞;;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責任——從程序理性角度的思考[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8年學術年會(第十五屆年會)暨中央在鄂集團企業(yè)財務管理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4 李斌;王奇杰;雷春;;內部控制與盈余管理相關性研究——來自江蘇A股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證據(jù)[A];中國內部審計協(xié)會2009年度全國“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理論研討暨經(jīng)驗交流會三等獎論文匯編[C];2009年
5 史達;;電子政務信息系統(tǒng)第三方審計的主體獨立性研究[A];繁榮·和諧·振興——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7年
6 陳信元;夏立軍;;事務所任期與審計質量: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jīng)驗證據(jù)[A];中國會計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暨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4年
7 韓麗榮;;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構成要素的經(jīng)濟學分析[A];中國會計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暨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4年
8 蔣堯明;;審計報告虛假陳述民事賠償保障制度的建立與完善[A];中國會計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5年
9 周鐵;羅燕雯;荊嫻;;應計利潤計量偏差及對識別盈余管理的影響——基于計量信息相關性分析和中國制造業(yè)上市公司經(jīng)驗驗證[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19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10 謝盛紋;;注冊會計師的管理舞弊審計責任[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19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敬;審計期望差距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2 侯曉靖;審計市場集中度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3 杜瑞;機構投資者持股特征與盈余管理的關系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4 高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與投資支出的關系研究——融資約束視角[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5 林大龐;股權激勵的公司治理效應:基于盈余管理與公司業(yè)績視角的實證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6 王進朝;高管更換、審計委員設立與審計質量[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7 趙國宇;審計合謀的預警與防治對策的有效性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8 孫妮娜;基于不完全契約理論的會計準則剩余控制權配置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9 李俊梅;注冊會計師會計舞弊識別能力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1年
10 宋京津;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盧潔;基于企業(yè)利益相關者的審計信息質量特征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2 覃琴;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行業(yè)專門化與審計市場績效關系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李曉燕;會計師事務所合并對審計市場績效的影響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公華;審計質量與GCO決策[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張紅;淺談重大錯報風險評估中的職業(yè)判斷[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6 謝中書;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評價指標體系探討[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7 張禮文;我國上市公司財務舞弊外部監(jiān)管探析[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8 葉涵;審計行業(yè)專業(yè)性與審計費用的相關性分析[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9 劉春發(fā);基于價值鏈管理的內部控制構建探析[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10 冀冬鴿;基于公司治理視角的財務重述研究[D];重慶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維安,王新漢,王威;盈余管理對審計意見的影響[J];財經(jīng)論叢(浙江財經(jīng)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2 李斌;陳凌云;;我國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有效性研究——基于上市公司年報補丁的實證分析[J];財貿(mào)研究;2006年03期
3 雷光勇;審計合謀與財務報告舞弊:共生與治理[J];管理世界;2004年02期
4 余玉苗;中國上市公司審計市場結構的初步分析[J];經(jīng)濟評論;2001年03期
5 余玉苗,李琳;審計師任期與審計質量之間關系的理論分析[J];經(jīng)濟評論;2003年05期
6 陳小悅,肖星,過曉艷;配股權與上市公司利潤操縱[J];經(jīng)濟研究;2000年01期
7 吳超鵬,吳世農(nóng);基于價值創(chuàng)造和公司治理的財務狀態(tài)分析與預測模型研究[J];經(jīng)濟研究;2005年11期
8 吳溪;我國證券市場審計師變更的若干特征分析[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2年01期
9 陳旭霞;獨立董事說“不”有信息增量嗎[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5年04期
10 耿建新,楊鶴;我國上市公司變更會計師事務所情況的分析[J];會計研究;2001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韓洪靈;中國審計市場的結構、行為與績效[D];廈門大學;2006年
2 李_";審計師解聘與審計質量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常成;;論會計師事務所行業(yè)專長與審計質量的相關性[J];新會計;2009年03期
2 邱強;喬玉洋;湯進;;公允價值計量及其監(jiān)管的市場反應研究[J];南京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3 劉文達;;會計師事務所類型、審計任期與審計質量相關性研究綜述[J];財會月刊;2010年25期
4 李自連;胡秋梅;;從盈余管理角度檢驗審計任期對審計質量的影響[J];商場現(xiàn)代化;2008年30期
5 原盼盼;;公司股權結構與審計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經(jīng)濟師;2011年03期
6 林俊;張麗;;審計任期、審計市場集中度與審計質量相關研究評述與展望[J];科技和產(chǎn)業(yè);2010年02期
7 楊玉春;;淺談審計任期對審計獨立性的影響[J];時代金融;2011年21期
8 蔡景浩;;關于審計強制輪換與審計質量相關性問題的思考[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9 何旭;劉俊濤;;國內外審計質量研究評析[J];綠色財會;2008年08期
10 焦麗;張禹;;審計任期與審計合謀間關系的實證研究[J];財會月刊;2010年1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麗;俞喬;;事務所輪換、審計任期與審計質量——來自中國證券市場2003~2005年的經(jīng)驗證據(jù)[A];管理會計與改革開放30年研討會暨余緒纓教授誕辰86周年紀念會論文集[C];2008年
2 陳信元;夏立軍;;事務所任期與審計質量: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jīng)驗證據(jù)[A];中國會計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暨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4年
3 張朝梅;;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防治研究進展[A];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分會第十三次全國急診醫(yī)學學術年會大會論文集[C];2010年
4 曹建新;董瑞超;劉宇峰;詹長杰;;行業(yè)專門化對審計質量的影響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審計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張政斌;;用課題化模式提升審計質量[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劉啟亮;劉波羅;何威風;謝獲寶;;會計師事務所通過擴張“做強”了嗎?[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劉金成;;以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為抓手 全面提升審計質量[A];宜春市“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學發(fā)展促趕超”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李常青;王澍;;審計質量與事務所規(guī)模背離——來自審計公費實證的證據(jù)[A];2003年中國管理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9 劉芳;付鵬程;張建民;;瀝青混凝土防滲面板的粘彈響應研究[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九屆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3年
10 祝淑貞;周福生;;5-HT與IBS發(fā)病的內在相關性[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第十五次全國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關李;把好最后一道關[N];中國審計報;2006年
2 本報記者;強化質量管理 打造審計精品[N];中國審計報;2008年
3 王曉波;內審上海特派辦采取三項措施確保審計質量[N];糧油市場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韓福恒;加強風險管理有助于提高審計質量[N];中國會計報;2011年
5 周紅兵;鄂州市五項舉措促審計質量提高[N];中國審計報;2006年
6 四川省自貢市審計局 周大元;圍繞兩個“整合” 提升審計質量[N];中國審計報;2008年
7 馬秀梅;加強審計管理 提高審計質量[N];聯(lián)合日報;2009年
8 通訊員 呂宣旗;提高審計質量的有益探索[N];安康日報;2005年
9 本報通訊員;洞頭縣采取五項措施提高審計質量[N];中國審計報;2006年
10 盛建龍;富陽狠抓審計質量[N];中國審計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斌;審計任期與強制輪換[D];廈門大學;2007年
2 沈玉清;審計任期、公司治理與盈余質量[D];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3 孫永軍;基于規(guī)模視角的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4 汪軍;上市公司審計質量研究[D];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3年
5 王進朝;高管更換、審計委員設立與審計質量[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6 孫坤;獨立審計質量保證論[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3年
7 馬莉;論審計師行業(yè)專長及其對審計質量的影響[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8 劇杰;降低審計質量的審計行為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9 葉少琴;中國上市公司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10 曾慶p,
本文編號:17008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sjlw/1700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