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西北間山盆地區(qū)土地利用變化地形梯度效應——以河北省懷來縣為例
本文選題:土地利用 切入點:地形位 出處:《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1期
【摘要】:為探究不同地形差異下土地利用的變化特點,探索不同梯度下自然和人為因素在土地利用變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該文以冀西北間山盆地區(qū)懷來縣為研究區(qū),選取1987年、2005年以及2013年的Landsat-TM/ETM影像以及DEM數(shù)據(jù)為數(shù)據(jù)源,運用地學圖譜分析法,研究不同時期的土地利用變化特點,揭示土地利用變化的成因以及機理,將坡度和高程數(shù)據(jù)相結合確定區(qū)域地形位指數(shù),并結合土地利用信息圖譜,探索不同地形梯度的土地利用分布以及變化特點。結果表明:(1)研究區(qū)近20年土地利用類型并未發(fā)生較大改變,土地利用結構仍以耕地、園地、林地以及未利用地為主;(2)研究區(qū)近20年斑塊個數(shù)總體呈現(xiàn)上升的特點,平均斑塊面積持續(xù)下降,破碎度逐步上升,且各地類的變化特點存在明顯的差異;(3)研究區(qū)的土地利用變化主要是以穩(wěn)定型圖譜和后期變化型圖譜為主,穩(wěn)定變化型主要表現(xiàn)為林地—林地—林地,這與區(qū)域的林地面積分布較多有很大關系,后期變化型主要表現(xiàn)為耕地—耕地—園地,主要是由于園地效益好,土地利用方式由耕地變?yōu)閳@地;(4)土地利用變化在不同地形梯度上的分布呈現(xiàn)很強的規(guī)律性,前期變化型和后期變化型在低地形梯度上分布面積較大,在中低地形梯度上則以"林地—林地—林地"為主的穩(wěn)定型圖譜為主,而以"水域—其他用地—水域"為代表的反復變化型在中地形梯度上占顯著的優(yōu)勢,隨著海拔地勢的升高,以及受人為、自然因素的影響,只有前期變化型和反復變化型的分布指數(shù)較高,土地利用類型則僅局限在林地和其他用地之間的轉換。該文為今后懷來縣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學規(guī)劃提供依據(jù)與指導。
[Abstract]: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land us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errain differences, explore the different gradient of natural and human factors in the role of land use 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the basin of Northwest Hebei mountains in Huailai County as the research area, selected in 1987, 2005 and 2013 Landsat-TM/ETM image and DEM data, the use of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the research of land use change in different period, reveal the land use change causes and mechanism, will determine the regional terrain index with the slope and elevation data, combined with the land use map information, explore the distribution and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in different terrain gradi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in the study area 20 years of land use types did not change greatly, the land use structure in farmland, garden, woodland and unused land; (2) the study area in recent 20 years, the overall number of patches The ris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the average patch area decreased, fragmentation gradually increased,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and around the class changes; (3) the land use change in the study area is mainly to stable map and later change pattern, stable change mainly displays in woodland forest and woodland, and the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more forest area have a great relationship, the late change mainly for cultivated land and garden land, mainly due to land benefit, land use patterns from farmland into the garden; (4) land use change showed a strong regularity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errain gradient on the early and late type change change in low terrain gradient distribution area is large, mainly stable profiles in the low terrain gradient is based on "forest forest forest", and "water - land use and other waters"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repeated variable Type accounted for a significant advantage in the terrain gradient, with increasing altitude of the terrain, as well as by human, natural factors,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 index only pre change type and repeated changes in the type of conversion, land use types were found only in between the forest and other land. This paper provides basis and guidance for the reasonable the use of land resources in Huailai county and scientific planning.
【作者單位】: 河北省巨鹿縣國土資源局;河北農業(yè)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黑龍港流域土地整理項目碳排放及其影響機理研究”(41401201)
【分類號】:F301.2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慶媛;土地利用與生態(tài)環(huán)境演化淺析[J];地域研究與開發(fā);2000年02期
2 方華榮;我國現(xiàn)有土地利用現(xiàn)狀[J];水土保持科技情報;2000年03期
3 歐建華;土地利用和合理利用土地[J];石河子科技;2001年01期
4 張長義,蔡博文;臺灣土地利用變遷及其永續(xù)發(fā)展之研究[J];地球信息科學;2002年01期
5 樊杰,呂昕;簡論人地關系地域系統(tǒng)研究的核心領域——土地利用變化[J];地學前緣;2002年04期
6 何英彬,陳佑啟;土地利用/覆蓋變化研究綜述[J];中國農業(yè)資源與區(qū)劃;2004年02期
7 陳立民;海河流域山西省段土地利用變化研究[J];山西建筑;2004年23期
8 黃曉軍;李誠固;黃馨;;新時期我國土地利用區(qū)域調控研究[J];資源開發(fā)與市場;2006年06期
9 武廣平;李永平;;都市地區(qū)土地利用的特點分析[J];北京農學院學報;2006年S1期
10 蔡邦成;陸根法;陳小駿;;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價值評估在南京市土地利用評價中的運用[J];環(huán)境保護科學;200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謝俊奇;;序言[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18:土地生態(tài)學——生態(tài)文明的機遇與挑戰(zhàn)[C];2008年
2 李琪;王秋兵;劉揚;王洪祿;;中國土地利用中的農耕文化因素影響機制分析[A];2009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王佳;;有關土地利用倫理問題的理性思考[A];創(chuàng)新發(fā)展——河南省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2009年
4 胡波;;土地利用現(xiàn)狀掛圖編制[A];全國測繪科技信息網中南分網第二十四次學術信息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5 唐秀美;陳百明;路慶斌;宋偉;;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態(tài)分類方法初探[A];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四卷)[C];2010年
6 龍花樓;;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研究的新視角——土地利用轉型[A];土地覆被變化及其環(huán)境效應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7 董建美;;從內外兩個途徑來保護耕地[A];2004年中國科協(xié)年會3分會場論文摘要集[C];2004年
8 王亞男;馬春華;;天津市土地利用與交通關系初探[A];2008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陳群弟;董玉祥;;廣州市土地利用沖突強度測度與分析[A];2013全國土地資源開發(fā)利用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10 潘況一;;土地利用變化對區(qū)域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價值的影響研究——以麗江地區(qū)為例[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華麗;土地利用需合理[N];新農村商報;2014年
2 南京農業(yè)大學土地管理學院 張穎 王群 王萬茂;樹立土地利用立體觀[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8年
3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師、博士 楊遴杰;強化土地調控 統(tǒng)籌土地利用[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8年
4 周永恒;土地利用總規(guī)通過市級評審[N];六盤水日報;2011年
5 記者 陳巖 通訊員 胡志喜;土地利用績效有了統(tǒng)一評判標準[N];湖北日報;2011年
6 本報駐江蘇記者站記者 楊應奇;警惕土地利用中的“闖黃燈”現(xiàn)象[N];中國國土資源報;2013年
7 本報記者 馮培麗 通訊員 賀楚華 臧翊 鄧凡;打破土地利用“先違法后治理”怪圈[N];中國國土資源報;2013年
8 記者 陳詩圓;提升土地利用和管理水平 為經濟社會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保障[N];欽州日報;2013年
9 首席記者 楊應奇 通訊員 薛建;土地利用的“3D”時代[N];中國國土資源報;2013年
10 記者 王高峰;調研城鎮(zhèn)化土地利用和管理情況[N];咸陽日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汪洋;博斯騰湖流域土地利用變化與經濟重心遷移分析[D];新疆大學;2015年
2 陳學淵;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覆被景觀評價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5年
3 胡文敏;環(huán)洞庭湖區(qū)土地利用變化及其生態(tài)環(huán)境效應[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4年
4 張云鵬;基于主體的常州市新北區(qū)土地利用情景模擬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5 邊紅楓;流域土地利用變化對保護區(qū)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影響及格局優(yōu)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6年
6 王亮;鹽城海岸帶土地利用及其生態(tài)安全評價與優(yōu)化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6年
7 張瑜;新疆不同尺度土地利用/覆蓋變化與驅動機制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5年
8 劉桂芳;黃河中下游過渡區(qū)近20年來縣域土地利用變化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9 曹敏;長江口北岸土地利用動態(tài)演化模擬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9年
10 于開芹;泰安市區(qū)土地利用變化及生態(tài)效應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旭;土地利用規(guī)劃環(huán)境影響評價及其應用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2 榮月靜;基于土地利用變化的南京市碳儲量與生物多樣性功能模擬[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5年
3 王亭停;海淀區(qū)土地利用動態(tài)變化研究及發(fā)展趨勢預測[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4 屈永慧;不同土地資源要素多樣性格局的關聯(lián)分析[D];鄭州大學;2015年
5 陸勇衡;大慶市土地利用變化特征及驅動力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5年
6 趙健龍;北京市土地利用變化及驅動力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7 李函嬌;IDRISI支持的榆林多目標土地利用變化預測[D];長安大學;2015年
8 李宛蓉;農戶生計多樣性與土地利用變化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9 霍飛;城鎮(zhèn)化進程中泊頭市城鄉(xiāng)結合部土地利用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10 王敏;青藏氋原地區(qū)土地利用變化動態(tài)監(jiān)測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7220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722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