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經濟論文 > 經濟思想論文 >

解讀馬克思的工資理論

發(fā)布時間:2019-03-11 10:54
【摘要】:馬克思在分析資本主義工資的時候,為我們提供了三種不同的理論視角,即勞動力價值理論、資本積累理論和階級斗爭理論。本文通過分析這三種理論的內涵,并與其他學說進行比較,認為它們并非互相獨立或不相干的。勞動力價值理論是馬克思工資理論的起點。資本積累理論是理解資本主義工資運動規(guī)律的樞紐。資本的運動決定了工資的運動,從而構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運動的兩極。由此,馬克思提出了一個與勞動價值論邏輯一致并由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生地決定的工資理論。它向我們揭示了隱藏在具有表面的平等假象的勞動力市場背后的、起支配作用的規(guī)律。
[Abstract]:When Marx analyzed capitalist wages, he provided us with three different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namely, the theory of labor force value, the theory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the theory of class struggle. By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se three theories and comparing them with other theories,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y are not independent or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The theory of labor force value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Marx's wage theory. The theory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is the key point to understand the law of capitalist wage movement. The movement of capital determines the movement of wages and thus constitutes the two poles of the movement of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Therefore, Marx put forward a wage theory,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labor theory of value and determined by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It reveals to us the rule of dominance hidden behind the apparent illusion of equality in the labour market.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分類號】:F240;F091.9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熊鎮(zhèn)邦;毛陽海;;基于比較優(yōu)勢原理的西藏農業(yè)結構轉型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2 孫晉;;產融結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論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3 王軍;;對電力多經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的思考[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4 張本英;評英國“1830年代理論家”[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5 張本英;;18世紀末至19世紀中期英國在印度的“文明使命”[J];安徽史學;2009年02期

6 黃澤海;;解析“理性經濟人”假設的五個維度[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7 丁艷華;霍軍亮;;如何應對中國農村人力資本與智力資源的流失[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03期

8 田鳳雅;;農用地集約利用潛力評價與應用研究——以山東省臨沂市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23期

9 李武;胡振鵬;;農村社會化服務組織的中間層組織與廠商理論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06期

10 米本家;;我國基礎設施投資與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1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霍敬裕;;區(qū)域合作中地方政府信息溝通責任研究——不完全信息狀態(tài)難題的解決[A];第四屆全國公法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09年

2 張曙光;;資源要素租金與國有企業(yè)改革——兼論重建“全民所有制”[A];“市場化三十年”論壇論文匯編(第二輯)[C];2008年

3 黃少安;韋倩;;合作與經濟增長[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王娜;;現(xiàn)代技術與奢侈關系的反思[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博士卷)[C];2008年

5 王娜;;現(xiàn)代技術與奢侈關系的反思[A];首屆、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獲獎文集[C];2009年

6 盧福財;甘國華;;市場失靈與教育產業(yè)的政府規(guī)制[A];中國工業(yè)經濟研究與開發(fā)促進會2005年會暨“產業(yè)組織與政府規(guī)制”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榮艷紅;;“按成績撥款”:1862年英國教育修正法案及其影響[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8 涂道勇;李世聰;唐鶯;;論人力資源開發(fā)與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A];中國管理科學文獻[C];2008年

9 朱鐘棣;;斯密、李嘉圖和馬克思在貿易與收入分配問題上的論述[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6)[C];2008年

10 王慶華;;公共預算與分配正義[A];呼吁公共預算:來自政治學、公共行政學的聲音——第一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偉;海洋空間資源性資產產權效率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王文妮;老撾對外貿易影響經濟增長的經驗分析[D];湖南大學;2010年

3 王貴榮;新疆奶業(yè)結構、行為與績效研究[D];新疆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夏詠;中國與哈薩克斯坦農業(yè)經貿合作研究[D];新疆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王玉冬;高新技術企業(yè)資金運營模式與機制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

6 袁日新;經營者集中救濟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7 郁方;中國銀行業(yè)壟斷與規(guī)制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8 盛峰;公平與效率均衡的財政投資項目社會影響評價模型與方法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張國慶;后工業(yè)經濟與經濟虛擬化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劉茜;公共物品供給機制與政府定位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阮曉毅;我國柑橘產業(yè)化中的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區(qū)發(fā)展的我國農業(yè)生態(tài)補償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張磊;我國水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管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游振華;種子產業(yè)鏈企業(yè)合作績效影響因素實證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肖彥梅;煤炭企業(yè)跨區(qū)域擴張能力評價與決策方法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6 張晉華;我國中小民營企業(yè)資本運營模式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7 王艷;政府在群眾性體育賽事中的角色定位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8 張磊;基于突變級數法的企業(yè)成長性評價實證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9 毛世軍;杭州市主導產業(yè)選擇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10 杜哲濤;虛擬貨幣屬性的法理分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富勝;李安;;人力資本理論與勞動力價值[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8年08期

2 李建華;;農民工低工資收入問題探析[J];商場現(xiàn)代化;2008年23期

3 張俊才;;廉價勞動力給我們帶來什么?[J];長三角;2006年02期

4 杜滿慶;;提高工資對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的作用分析[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5 ;最低工資標準缺乏抗風險能力 全國政協(xié)委員吳正德建議改為基本工資標準[J];領導決策信息;2008年09期

6 林志弟;;企業(yè)特征與勞動力價值關系[J];中外企業(yè)家;2009年24期

7 胡承龍;張欣榮;;農民工結構變化對農民工勞動力價值的影響及啟示[J];知識經濟;2010年17期

8 劉文;羅潤東;;從人力資本到“人的自由和全面發(fā)展”[J];山東社會科學;2011年03期

9 韓風蘭;周桃蓮;;當前我國勞動力價值的界定及其實現(xiàn)[J];許昌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10 雷寧;;工資構成及變動趨勢的實證分析——以美國為例[J];中外企業(yè)家;2011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藍寶江;李軍;;產出增長、資本積累與中國工業(yè)就業(yè)彈性——基于東部與中西部1998-2002年省際工業(yè)數據的測算[A];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文集[C];2006年

2 蔣南平;;學習十七大精神 用發(fā)展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解讀中國失業(yè)問題[A];全國高等財經院!顿Y本論》研究會第24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嚴法善;;勞動力市場與按勞分配[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理論與實踐[C];1993年

4 陸曉禾;;馬克思的相對過剩人口理論與中國的“民工荒”問題——對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一種反思[A];上海市經濟學會學術年刊(2010)[C];2010年

5 馮守權;;青年人力資源開發(fā)的規(guī)律與趨勢[A];青年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報告——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1)[C];2001年

6 翟志俊;;和諧社會的必然路徑——體面工資的提出及其意義[A];上海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與中國發(fā)展道路”理論研討征文集[C];2011年

7 侯風云;;人力資本概念產生的現(xiàn)實基礎和方法論基礎[A];中國經濟改革和發(fā)展的理論與實踐[C];1999年

8 牟萌;;對馬克思失業(yè)理論與我國失業(yè)問題的再思考[A];全國高等財經院!顿Y本論》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山東經濟學院與會人員論文匯編[C];2006年

9 馮金華;;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的勞動市場和產品市場的一般均衡[A];上海市經濟學會學術年刊(2010)[C];2010年

10 張躍慶;;論綜合素質與人才培訓[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魏文彪;勞動力適度短缺或非壞事[N];中國審計報;2007年

2 何豐倫;網上流行“曬工資”[N];中國稅務報;2007年

3 魏文彪;勞動力相對短缺亦非壞事[N];西部時報;2007年

4 記者  俞嘉駿;上海市應利用相對優(yōu)勢吸引人才[N];組織人事報;2006年

5 魏文彪 (南昌 編輯);勞動力適度短缺并非壞事[N];華夏時報;2007年

6 何豐倫;網民“曬工資”,勞資博弈添依據[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7 劉錄勤;社保缺失對勞動力價值的影響[N];安康日報;2006年

8 胡春雷;勞動力價格上漲的積極效應[N];消費日報;2006年

9 魏文彪;適度短缺或非壞事[N];中華工商時報;2007年

10 陳昭鋒;蘇州人力資本積累優(yōu)于南通[N];中國信息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李利民;中外工業(yè)化進程中的工資水平比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2 李德偉;中國經濟增長與失業(yè)治理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3 張顯宏;農民工勞動力產權問題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7年

4 朱貴云;中國農民工收入與生活狀況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琳;馬克思勞動力價值理論視閾下的我國勞資沖突問題研究[D];北京物資學院;2011年

2 陳子君;教師勞動的性質與價值創(chuàng)造[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3 姚萍;最低工資應以最低為本位[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4 陳偉;馬克思勞動力價值理論視角下農民工工資研究[D];魯東大學;2012年

5 王燕飛;中國對外貿易的勞動就業(yè)效應[D];重慶大學;2007年

6 李芬芳;人力資源管理理論探源及其實踐[D];東南大學;2005年

7 頓紅;馬克思主義勞動力商品理論在我國的現(xiàn)實發(fā)展[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8 劉芳;勞動力轉移的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9 張立偉;基于中國實際對馬克思相對過剩人口理論的深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10 李瀅;我國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影響效應分析[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43822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243822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a7b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