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識契合的經(jīng)濟學發(fā)展歷程及其問題——兼論經(jīng)濟學帝國主義運動的誤區(qū)
本文選題:契合 + 方法論 ; 參考:《財經(jīng)研究》2011年04期
【摘要】:契合是社會科學理論體系建立和發(fā)展的基礎,但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的發(fā)展卻與社會科學其他分支逐漸割裂,從而導致了經(jīng)濟學的日益貧困化。同時,當前的經(jīng)濟學帝國主義運動也是單向度的:一是包括數(shù)學、物理學以及生物學等自然科學向經(jīng)濟學單方向擴展,是經(jīng)濟學借鑒甚至搬用這些學科的基本方法;二是經(jīng)濟學根據(jù)自己固有的假設將從自然科學搬來的方法再一次擴展到其他社會學科,從而將其他社會科學的傳統(tǒng)領域納入經(jīng)濟學的研究范圍。因此,經(jīng)濟學帝國主義運動并不是真正的契合式發(fā)展,相反會造成經(jīng)濟學理論進一步狹隘和僵化。
[Abstract]:Fit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science theory system, bu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nomics is gradually separated from other branches of social science, which leads to the increasing poverty of economics. At the same time, the current economic imperialist movement is also unidirectional: first, the natural sciences, including mathematics, physics and biology, extend to the single direction of economics, which is the basic method for economics to learn from and even apply these disciplines; The second is that economics, based on its inherent assumption, will once again extend the method from natural science to other social sciences, thus bringing the traditional fields of other social sciences into the scope of economic research. Therefore, the economic imperialist movement is not a true congenial development, on the contrary, it will lead to further narrow and rigid economic theory.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0971143)
【分類號】:F09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胡大平;;從方法論反思到人文研究的自我批判[J];浙江社會科學;2008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程冰;;弗拉明戈游吟中的巴塞羅那[J];神州學人;2010年01期
2 劉紀鵬;劉妍;;做強資本市場要有正確的認識論和方法論[J];資本市場;2010年01期
3 盧思騁;;王石的NGO方法論——對話阿拉善SEE生態(tài)協(xié)會卸任會長王石[J];南風窗;2010年02期
4 汪茂軍;諶迎春;;經(jīng)濟學方法論的爭論與發(fā)展[J];企業(yè)導報;2010年01期
5 戚安邦;熊琴琴;楊玉武;;不同功能的項目工作分解技術方法及其方法論的研究[J];項目管理技術;2010年01期
6 楊承訓;;“中國模式”之經(jīng)濟科學方法論[J];中州學刊;2010年01期
7 楊士嶺;李憲華;;方法論、層次論在企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中的運用[J];冶金企業(yè)文化;2010年01期
8 劉亞欣;;管理研究方法論與分析[J];現(xiàn)代商貿(mào)工業(yè);2010年02期
9 林凱;;經(jīng)濟學帝國主義的實質(zhì)——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的擴張[J];中國商界;2010年02期
10 劉楨;;論經(jīng)濟學的實證研究方法[J];現(xiàn)代商貿(mào)工業(yè);201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許元澤;;多尺度物理方法研究高分子復雜流體過程[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7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2 尹筱莉;;科學教育研究方法論及其反思[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17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3 董浩平;;論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方法[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5)[C];2010年
4 王水;李大展;;軟件工程與辯證法方法論比較研究[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5)[C];2010年
5 張澤民;屈曉哲;;毛澤東“洋為中用”思想內(nèi)涵新探[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0年會暨“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李芬;吳俊杰;張際春;;基于數(shù)據(jù)挖掘的移動通信業(yè)客戶細分研究[A];2009全國計算機網(wǎng)絡與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7 王廣新;;刑事一體化視野中的犯罪心理學方法論[A];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劉潔民;;數(shù)學史研究生應該學一點歷史哲學(摘要)[A];第三屆數(shù)學史與數(shù)學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丁永為;;二十一世紀初杜威教育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四)[C];2009年
10 任鐘印;;祝賀與期待[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一)[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重慶市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 執(zhí)筆 黃小華 蘇偉;學習、掌握“重組世界”的方法論[N];重慶日報;2010年
2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信息所黨委;運用科學方法論做好新時期鐵路情報研究工作[N];人民鐵道;2010年
3 江蘇大學 鐘勇為;大學教學改革方法論探微[N];江蘇教育報;2010年
4 孫小強;方法論自覺與深度解讀“資本主義”[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5 施景鈐 中國發(fā)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江蘇省民營經(jīng)濟研究會顧問;解放思想與科學方法論[N];南通日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付燦華;尋找百年建筑的中國方法論[N];中國建設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肖國強 童樺 通訊員 張小媚 黃冰融;如何學:提煉學習升級的方法論[N];浙江日報;2010年
8 錢捷 中山大學哲學系;學術進步難離方法論“兩極分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9 李毅;為解決發(fā)展中的問題提供方法論支持[N];人民日報;2010年
10 特約記者 王靜書;“零碳工廠”方法論[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敬東;基于關系價值的顧客關系層次理論與實證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0年
2 張備;城市基層政府公共服務職能與公眾期望契合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3 司建波;虛擬組織的性質(zhì)和原因[D];吉林大學;2009年
4 劉偉;超越相對主義科學觀的探索和趨勢[D];吉林大學;2009年
5 陳小亮;論宇文所安的唐代詩歌史與詩學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6 封利強;司法證明系統(tǒng)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7 祖燕;行政解釋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8 王連心;基于系統(tǒng)復雜性科學及其方法論的中醫(yī)診療認知規(guī)律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9 黃雄;米塞斯經(jīng)濟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10 鐘勇為;沖突與調(diào)諧:大學教學改革的基本問題探論[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潘東燕;人格特質(zhì)分類視角下的員工與組織契合分析[D];山東大學;2010年
2 劉曉東;刑事實體法視野下的刑事和解[D];黑龍江大學;2010年
3 文福君;北京奧運會與儒家哲學契合發(fā)展的遺產(chǎn)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4 楊曉剛;工作價值觀、組織價值觀契合及其對敬業(yè)度的影響[D];河南大學;2010年
5 朱其松;基于產(chǎn)品價值的定位契合理論與實證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0年
6 胡啟萍;基于關系價值的4R策略理論與實證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0年
7 高娜;民間藝術元素對現(xiàn)代陶藝的影響[D];青島大學;2010年
8 李晨;實效主義司法裁判方法論[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9 劉鳳娟;流行文化視閾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10 丁熠;“契合”類語氣副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7994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1799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