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邏輯支配下的消費異化及其揚棄
本文選題:消費 切入點:資本邏輯 出處:《理論月刊》2011年07期
【摘要】:在當代生產(chǎn)力高速發(fā)展的形勢下,人們的生活方式較以往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眾多學者宣稱當代人們的異化已經(jīng)由生產(chǎn)領(lǐng)域擴散到消費領(lǐng)域,甚至是整個日常生活領(lǐng)域。于是馬克思所講的勞動異化理論就被打上了"過時"的印記。然而事實上,勞動異化并沒有得到揚棄,生產(chǎn)領(lǐng)域內(nèi)的勞動異化仍然存在。生產(chǎn)與消費本是經(jīng)濟發(fā)展當中一對不可分割的因素,消費異化不是勞動異化的否定,也不是勞動異化的補償,他們內(nèi)在統(tǒng)一于資本邏輯支配下的生產(chǎn)方式,要揚棄消費異化,必須將生產(chǎn)與消費有機結(jié)合起來,揚棄異化勞動。
[Abstract]:Under the situation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productive forces, people's way of life has changed greatly compared with the past. Many scholars of Western Marxism claim that the alienation of contemporary people has spread from the field of production to the field of consumption. Even in the whole field of daily life, Marx's theory of labor alienation was marked "out of date." but in fact, labor alienation has not been subsumed. The alienation of labor in the field of production still exists.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are a pair of inseparable factor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sumption alienation is not the negation of labor alienation, nor is it the compensation of labor alienation. If they want to sublate the alienation of consumption, they must combin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rganically and abandon the alienated labor.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
【分類號】:F014.5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穆亞一;消費異化的產(chǎn)生與危害[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2 童萍;消費與人的全面發(fā)展[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5年03期
3 韓慶祥,王勤;從文藝復興“人的發(fā)現(xiàn)”到現(xiàn)代“人文精神的反思”——近現(xiàn)代西方人的問題研究的清理與總結(jié)[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6期
4 王岳川;消費社會中的精神生態(tài)困境——博德里亞后現(xiàn)代消費社會理論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5 曹海英;;論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價值觀[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6 駱建建,聶家昕;符號消費理論研究——解析波德里亞的“消費社會”[J];北方論叢;2005年04期
7 曾文婷;“生態(tài)學馬克思主義”的生態(tài)危機理論評析[J];北方論叢;2005年05期
8 鄭召利;早期法蘭克福學派對馬克思哲學本質(zhì)的理解和闡發(fā)[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9 王仲生;歷史追蹤中的雙重啟示——試論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識[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10 向蓓莉;比較教育學的價值判斷與研究范式:普遍主義與相對主義的研究視角[J];比較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8條
1 云國強;呂品;;從娛樂的文化起源、本質(zhì)解析電視傳播的娛樂功能[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shù)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2 黃順銘;;“偷拍”與“瘋狂”:一種病理分析[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3 吳飛;;試論媒介與政治權(quán)力的共生關(guān)系[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4 賀建平;;消費社會的炫耀性消費與廣告的意義建構(gòu)[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5 葉慧玨;;新聞點評的異化:大眾傳媒和專家學者的相互介入及其方式[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6 徐明宏;;夫妻同悅的理想與現(xiàn)實——論女性的性和家庭角色的轉(zhuǎn)向[A];秩序與進步:社會建設(shè)、社會政策與和諧社會研究——浙江省社會學學會成立二十周年紀念暨2007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康瑞華;;生態(tài)社會主義對我國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啟示[A];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李鵬;;消費價值體系與消費社會的產(chǎn)品設(shè)計[A];第十一屆全國包裝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一)[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解保軍;馬克思自然觀的生態(tài)哲學意蘊及現(xiàn)代意義[D];黑龍江大學;2001年
2 趙海峰;阿多諾的“否定的辯證法”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3 張軍;人的發(fā)展的歷史形態(tài)及其當代意蘊[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4 馬和民;社會化危機及其出路[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李福華;高等學校學生主體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趙永紅;服務(wù)選區(qū)與代表國家[D];復旦大學;2003年
7 張健;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8 何建華;經(jīng)濟正義論[D];復旦大學;2004年
9 李慶霞;社會轉(zhuǎn)型中的文化沖突[D];黑龍江大學;2004年
10 李軼芳;交往教學理論探討[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汪麗;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廣義歷史唯物主義——兼對狹義歷史唯物主義理解方式歷史考察[D];蘇州大學;2001年
2 郭海龍;西方馬克思主義“總體的人”學說及其啟示[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3 李琳;弗洛姆論人的生存[D];湘潭大學;2002年
4 張華強;試論馬爾庫塞對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的批判[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5 付勇;從小說到電視劇[D];暨南大學;2003年
6 陳秋霞;本質(zhì)主義及其祛魅歷程[D];鄭州大學;2003年
7 曹穩(wěn);成功性就業(yè)與當前大學生職業(yè)指導策略[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8 唐陟;分眾化傳播時代的中國電視綜合頻道[D];四川大學;2003年
9 李敏;娛樂新聞特征研究[D];河北大學;2003年
10 沈君彬;居民住宅消費觀念與消費行為演變研究[D];福州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任海濱;;弗洛姆與馬爾庫塞消費異化理論之比較研究[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0年01期
2 王磊;;消費異化、生態(tài)危機及其對策[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3 王文亮;梁強;;論資本邏輯視角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J];中共山西省直機關(guān)黨校學報;2010年01期
4 張志祥;;從理念走向行動:消費社會公民消費責任的擔當[J];中州學刊;2010年01期
5 楊振東;;從生態(tài)馬克思主義視角看消費異化與信用卡泛濫[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6 曾貴;;消費異化問題及其對策[J];中共南昌市委黨校學報;2010年02期
7 曾永超;;馬克思對資本的現(xiàn)代性批判及其當代啟示[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8 王傳利;肖炳蘭;;資本邏輯與科技社會功能的發(fā)揮——兼論和諧社會的制度基礎(chǔ)[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0年05期
9 武建竹;;弗洛姆的消費異化理論評析及其啟示[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10 雷雪;;關(guān)于構(gòu)建和諧消費的若干思考[J];改革與開放;2010年1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飛樂;高遠;;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現(xiàn)代性問題研究述論[A];現(xiàn)代化的機遇與挑戰(zhàn)——第八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耿波;;北京建設(shè)世界城市的范式創(chuàng)新與文化使命[A];建設(shè)世界城市提高首都軟實力——2010北京文化論壇文集[C];2010年
3 林德山;;全球化與社會主義:觀念與政策爭議[A];“后國際金融危機時代的世界社會主義”學術(shù)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高春花;;發(fā)展目的的倫理向度[A];倫理視野下的社會發(fā)展——第17次中韓倫理學國際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5 劉芳;;論人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結(jié)合研究的歷史必然性[A];新中國人學理路——第十一屆全國人學研討會文集[C];2009年
6 鮑金;;消費文化的資本化及其后果——現(xiàn)代消費文化的資本控制邏輯[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shù)論壇(科學技術(shù)哲學)[C];2008年
7 戴生岐;;新時期30年中國人社會價值觀之變遷[A];價值哲學發(fā)展論[C];2008年
8 張永縝;;人類面向未來的路向選擇:共生時代[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博士卷)[C];2008年
9 鮑金;;發(fā)現(xiàn)意義:大眾文化再闡釋——兼評法蘭克福學派大眾文化批判理論[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劉仁勝;;生態(tài)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生態(tài)思想[A];“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前沿和熱點問題”學術(shù)研討會暨2007年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邵嶺;誰來為中國電影的“思想”埋單[N];文匯報;2011年
2 復旦大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教授 陳學明;馬克思主義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N];文匯報;2010年
3 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 張再林;最大的危機是生命意義的缺失[N];社會科學報;2009年
4 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 楊建華;責任消費:從理念走向行動[N];光明日報;2008年
5 記者 楊雙菁;行政事業(yè)單位的成本賬誰來算?[N];中國財經(jīng)報;2006年
6 爽人;陽光采購遏制“權(quán)力揩油”[N];經(jīng)濟參考報;2006年
7 袁艷;中外學者研討跨文化傳播[N];光明日報;2004年
8 李淵;為全球傳播業(yè)把脈[N];人民日報;2004年
9 韓曉東 楊建飛;現(xiàn)代市場營銷理念的人文關(guān)懷[N];光明日報;2003年
10 步德迎;消費異化現(xiàn)象需警惕[N];經(jīng)濟參考報;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高廣旭;意義批判的邏輯[D];吉林大學;2010年
2 王淼;形而上學的社會歷史批判[D];吉林大學;2010年
3 白剛;瓦解資本的邏輯—馬克思辯證法的批判本質(zhì)[D];吉林大學;2006年
4 張興橋;消費異化與消費倫理[D];吉林大學;2004年
5 尹智雄;員工持股制度與國有企業(yè)改革[D];浙江大學;200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桂艷;消費社會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建構(gòu)[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倩;兩種消費思想的理論路徑[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劉康華;福斯特的生態(tài)危機理論[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4 趙奎;當代美育理論建構(gòu)的現(xiàn)實背景和理論基礎(chǔ)[D];西南大學;2010年
5 王雪;當代消費主義文化批判[D];燕山大學;2010年
6 魏慶;對中國消費倫理的分析和范導[D];西北大學;2010年
7 李鑫鑫;人對自身的一種新的枷鎖[D];黑龍江大學;2010年
8 朱慧芳;法蘭克福學派的消費異化論[D];蘭州大學;2010年
9 穆春;鮑德里亞消費異化思想探析[D];黑龍江大學;2010年
10 程曉;馬克思資本本質(zhì)思想及當代意義[D];山西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6610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1661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