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主義及其對當代中國社會影響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2-13 19:37
本文關鍵詞:消費主義及其對當代中國社會影響的研究
【摘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方面,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作為基本的經濟活動和文化現象,在社會生活中發(fā)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轉型時期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存在諸多的不完善,全球化浪潮下西方消費主義的滲透,加上現代大眾媒介的推波助瀾作用,消費主義對我國的影響日趨深入。它不僅僅影響人們正常的消費活動,而且影響我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和諧發(fā)展。它導致消費主體“虛假需求”的滋生,使人們沉迷于物欲的世界中,淪為商品的奴隸。消費主義制約著人們全面自由發(fā)展的同時,給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造成了巨大的社會壓力。如,過度的使用和浪費自然資源,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大肆污染。因此,遏制消費主義在中國社會的蔓延已迫在眉睫。 本文從分析消費的含義為切入點,論述消費主義產生的背景、特征、及危害,結合消費主義在中國社會的表現形式及危害特點,全面分析消費主義在當代中國社會蔓延的原因,并運用科學發(fā)展觀理論為指導,提出構建和諧消費模式和消費觀是抑制消費主義蔓延的根本對策。全文共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消費與消費主義的基本問題。首先,對于消費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天天面對的社會現象的理解,以往很多學者只是從經濟學角度進行研究。要深入理解消費的含義和本質,本文不僅僅從經濟學、社會會、生態(tài)學、心理學等角度展開研究,而且要站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角度,以人學觀點為出發(fā)點,深入理解消費的哲學含義和根本屬性。其次,我們只有達到對消費問題的全面解讀,才能深入理解消費主義的本質特征和危害性;才能針對問題解決問題,提出和諧消費理論,取代消費主義。因此,本節(jié)是逐步引申和介紹消費、消費主義、和諧消費三者的定義及特征。 第二部分:消費主義在中國社會的表現形式及其危害。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消費主義價值觀開始進入我國,它已慢慢占據了我國居民生活方式的主導地位。它不但作為一種物質生活消費方式引導著人們的消費趨向,而且已漸漸滲透到了精神文化生活的領地。它通過大眾媒介的廣泛傳播,已逐步取得對思想道德、文化知識、政治文明等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支配權,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消費文化觀念。它最終阻礙了人的自由和全面發(fā)展。 第三部分:消費主義在當代中國社會蔓延的原因。消費主義在中國社會的扎根,不但有國內“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而且有國外源源不斷給予的充足“養(yǎng)料”。探析消費主義滋生的根源,我們可以從內外因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處于轉型時期的中國社會,伴隨著經濟碩果累累的背后也存在著許多社會問題。另一方面,跨國公司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迅速發(fā)展。它們不但推動了區(qū)域間經濟的繁榮與合作,而且也廣泛傳播了西方的消費文化價值觀,引入了“消費社會”思想。 第四部分:堅持科學發(fā)展觀,構建和諧消費模式和消費觀。針對消費主義在轉型期中國社會的影響,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和帶來的危害。我們立足于科學發(fā)展觀的視角,堅持人的利益為根本出發(fā)點,協(xié)調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間的矛盾和利益,構建和諧消費模式和消費觀,才能有效的抵制消費主義對我國的危害 總之,抵制西方消費主義在中國社會的蔓延,構建“和諧”消費價值觀,創(chuàng)造良好的消費環(huán)境,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本文借鑒了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對“消費”理論批判的精華,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構建科學的、和諧的現代消費價值觀,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內容。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F014.5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靳曉靜;婚戀交友節(jié)目《非誠勿擾》透視[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陳天然;消費主義視角下大眾旅游消費行為的社會心理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2863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1286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