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廖仲愷的財政思想與實踐
本文關鍵詞:孫中山廖仲愷的財政思想與實踐
【摘要】:孫中山和廖仲愷在財政問題上都有過理論探索和實踐檢驗,他們在對財政的理解和經(jīng)費運作上同中有異,各有特長,甚至彼此相得益彰。孫中山側(cè)重尋求外部援助,試圖通過捐贈、銷售公債和借款來解決革命和建設所需的經(jīng)費,而廖仲愷則希望通過增加稅收、改革幣制、統(tǒng)一財政、科學理財、合理開支來實現(xiàn)收支平衡。廖仲愷懂經(jīng)濟、善理財,在短期內(nèi)解決了孫中山革命活動經(jīng)費短缺的燃眉之急,幫助孫中山擺脫了一次又一次的軍事、經(jīng)濟和政治危機。他們在財政思想和實踐方面各有建樹,都為近代中國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和財政工作的有序展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有益的指引。
【作者單位】: 中山市社科聯(lián);
【關鍵詞】: 孫中山 廖仲愷 財政思想 理論探索
【分類號】:F092.6;F810
【正文快照】: 在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歷程中,無論是作為革命領導者的孫中山,還是作為孫中山民主革命追隨者的廖仲愷,都高度重視財政問題,直接參與了革命事業(yè)經(jīng)費的籌措和管理,從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jīng)驗和深刻的教訓。他們在財政理論探索和實踐檢驗方面的努力,不僅關乎革命事業(yè)的前途和命運,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齊海鵬;孫文學;;論孫中山的財政思想[J];地方財政研究;2012年07期
2 劉剛;;淺析孫中山的財政思想[J];湖北社會科學;2012年10期
3 葉青,,呂東民;孫中山財稅思想對當前財稅改革之影響[J];中南財經(jīng)大學學報;1995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衛(wèi)莉;孫中山經(jīng)濟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永國;;國民革命運動與文化的現(xiàn)代啟蒙[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2 方瀟;;清代救災法律制度述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1期
3 沈素珍;;中國傳統(tǒng)政治哲學中的“德治”與“和諧”——以《大學》為中心的解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4 王憲明;楊琥;;五四時期李大釗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第二陣地——《晨報副刊》傳播馬克思主義的貢獻與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5 高強;清末革命派尊黃現(xiàn)象述論[J];安徽史學;2001年04期
6 李國環(huán);孫中山發(fā)展農(nóng)業(yè)和振興實業(yè)的經(jīng)濟思想述評[J];安徽史學;2002年03期
7 李里峰;代性及其限度:民國文官考試制度平議[J];安徽史學;2004年05期
8 操申斌;近代中國大同思想的比較研究及其啟示[J];安徽史學;2005年06期
9 肖建新;;宋代的監(jiān)察機制[J];安徽史學;2006年02期
10 龍長安;高力克;;聯(lián)邦制、國家統(tǒng)一與兩種話語之爭——對近代中國聯(lián)邦制論爭的回顧與思考[J];安徽史學;2008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冬松;;山田良政死難考[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2 王建華;;努力提高領導干部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能力[A];提高領導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能力理論研討會暨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2011年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孔寒冰;項佐濤;;十月革命與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解讀中國人的十月革命觀[A];紀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黃宇和;;山在虛無縹緲間:孫逸仙民生主義倫敦探源[A];北京論壇(2005)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視野中亞洲的機遇與發(fā)展:“歷史變化:實際的、被表現(xiàn)的和想象的”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5 孫曉春;;人民主權觀念與現(xiàn)代民主——近代以來中國政治發(fā)展過程的政治文化解讀[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國家建構與政治文化”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6 孔寒冰;項佐濤;;十月革命與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解讀中國人的十月革命觀[A];和諧社會:社會建設與改革創(chuàng)新——2007學術前沿論叢(上卷)[C];2007年
7 于建福;;孫中山中庸教育哲學思想探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劉海峰;;“科舉,非惡制也”——兼談教育史研究中的知今通古問題[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陳欣德;;“榮辱紛紛滿眼前”——從陸榮廷的巴孟巖題詩看其晚年的榮辱觀[A];陸榮廷與龍州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虞坤;;評護法運動中的岑春煊[A];句町國與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少輝;上海金融中心法制變遷及決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饒傳平;論近代中國憲法中基本權利條款之演變(1908-1947)[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郭勝利;民國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4 劉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叢報》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房芳;1930-1937:新文學中民族主義話語的建構[D];南開大學;2010年
6 黃宗華;中國國民黨江西省干部訓練研究:1932-1949[D];南開大學;2010年
7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東漸及其在廣州的實踐[D];暨南大學;2010年
8 胡鋒;黎元洪與民初政局[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9 劉榮臻;國民政府時期的北京社會救助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張衛(wèi)莉;孫中山經(jīng)濟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楠;賀麟文化哲學思想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趙聰影;論孫中山民生主義思想的構建及價值[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媛媛;近現(xiàn)代中國國家問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俊博;青年毛澤東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原因與特征[D];湘潭大學;2010年
5 柳楠;從革命黨到執(zhí)政黨:中國共產(chǎn)黨轉(zhuǎn)型問題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劉彬;慈善意識:我國慈善事業(yè)的倫理困境[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張盛滿;華僑參政權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劉新生;中學歷史教學中世界意識的培養(yǎng)[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趙煒中;試論當代中國和諧文化建設[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崔國軍;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探研[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云乃慶;孫中山開發(fā)長江中下游區(qū)域方案的經(jīng)濟思想特征[J];安徽史學;1997年01期
2 劉學照;略論孫中山的近代國家思想[J];安徽史學;1998年01期
3 袁新琳;略論孫中山與民國初年的銀行建設[J];安徽史學;1995年03期
4 沈Y
本文編號:10747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1074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