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對債券投資者保護條款設計影響的實證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11 06:11
本文關鍵詞: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對債券投資者保護條款設計影響的實證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我國資本市場經過近三十年的發(fā)展,逐漸形成了一個集股票、債券和衍生品等多品種、多層次、滿足不同主體需求的市場。它一方面為企業(yè)提供融資和控制風險的多層次渠道,另一方面也為民眾提供投資的豐富產品。然而,我國資本市場的發(fā)展并不平衡,這種不平衡不僅體現(xiàn)在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不平衡,長期借款和短期借款的不平衡,也體現(xiàn)在直接融資渠道內部的不平衡。作為直接融資渠道,我國債券市場,尤其是以企業(yè)為發(fā)行主體的債券市場,相對于股票市場來說發(fā)展遠遠不足。我國債券市場發(fā)展較晚,很多制度還很不完善,投資者保護就是其中一部分。研究表明若債權人保護機制設計不足,將會嚴重阻礙債券市場的發(fā)展。在我國大力發(fā)展債券市場的現(xiàn)實背景下,研究我國債券投資者的保護機制顯得尤為重要。從理論上說,債權人與股東之間的代理沖突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1)債券發(fā)行前存在的逆向選擇(2)債券發(fā)行后存在的道德風險。信息不對稱會導致債券發(fā)行前的逆向選擇問題。而在公司債券發(fā)行成功后,投資者購買債券時與發(fā)債公司之間形成的委托代理關系會引發(fā)道德風險問題。因此,發(fā)債公司在債券契約里面添加保護投資者的條款一方面可以減少信息不對稱,另一方面可以降低道德風險,從而降低公司債券的發(fā)行成本;谝陨媳尘,本文以2007年至2014年間發(fā)行的442只公司債為樣本,在委托代理和信號傳遞理論框架下,采用實證研究方法,從發(fā)債公司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兩個角度研究其對債券是否包含保護投資者契約條款的影響。首先,本文分別考察了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對債券契約條款的影響。本文通過手工摘錄和歸納債券契約中投資者保護的條款,進一步將其分類為期權類條款、資產轉移限制類條款、投資限制類條款和融資限制類條款。分別研究這四類條款與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的關系。研究發(fā)現(xiàn):流動性風險對于公司債發(fā)行條款里是否包含保護投資者的契約條款是沒有影響的,而信用風險對于公司債發(fā)行條款里是否包含保護投資者的契約條款是有影響的。其次,鑒于發(fā)生于美國的次貸危機對全球市場造成了重大影響,本文研究了金融危機中和金融危機后信用風險與債券契約條款之間關系的變化。本文發(fā)現(xiàn),在金融危機發(fā)生后,發(fā)債公司所發(fā)債券引入期權類條款的比率沒有顯著變化,但是包含融資限制類條款的比率變大了。最后,本文還考察了銀行貸款對信用風險與債券契約條款之間關系的影響。本文發(fā)現(xiàn),銀行貸款作為公司的一種融資渠道,在金融危機中和金融危機后起到了完全不同的作用。在金融危機中,由于銀行貸款作為償債優(yōu)先級高于債券的債務,因此,債券投資者要求更多的契約條款來保護自己。而在金融危機后,由于銀行貸款可以起到信號傳遞的作用,因此發(fā)債公司盡量減少對公司未來經營產生較大不確定性的期權類條款而保留對公司未來經營產生較小不確定性的融資限制類條款。本文的主要貢獻在于:手工收集公司債合約中的每一個條款,包括債權人保護條款和基本條款。從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角度研究了這兩種風險對債券契約條款的影響。并且進一步研究了金融危機以及銀行貸款對信用風險和債券契約條款之間關系的影響。作者希望研究結論對發(fā)債公司在設計債券契約條款時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并且對債券投資者、監(jiān)管部門等債券市場相關主體有參考意義。
【關鍵詞】:公司債 債券投資者保護 流動性風險 信用風險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F832.51
【目錄】:
- 摘要2-4
- Abstract4-8
- 1 引言8-15
- 1.1 研究背景8-11
- 1.2 研究意義11-12
- 1.3 研究思路12-13
- 1.4 主要創(chuàng)新點13-14
- 1.5 研究框架14-15
- 2 文獻綜述15-20
- 2.1 債券契約條款剛性15-16
- 2.2 債券投資者的議價能力16-17
- 2.3 代理沖突17-18
- 2.4 現(xiàn)有研究的不足18-20
- 3 樣本選擇與變量定義20-25
- 3.1 樣本選擇20
- 3.2 契約條款分類20-22
- 3.3 控制變量22-25
- 4 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25-28
- 4.1 流動性風險的度量25
- 4.2 信用風險的度量25-26
- 4.3 模型設計26-28
- 5 實證結果28-42
- 5.1 描述性統(tǒng)計28-29
- 5.2 流動性風險對債券契約條款的影響29-31
- 5.3 信用風險對債券契約條款的影響31-36
- 5.4 進一步的研究36-40
- 5.5 穩(wěn)健性檢驗40-42
- 6 結論與進一步研究的問題42-45
- 6.1 研究結論42-43
- 6.2 進一步研究的問題43-45
- 參考文獻45-48
- 后記48-4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潔;海外投資者保護基金制度及借鑒[J];證券市場導報;2005年08期
2 毛小云;期貨經紀業(yè)中的風險、監(jiān)管與投資者保護[J];當代經濟管理;2005年04期
3 巴曙松;屠沂楓;;救助投資者——證券投資者保護制度的國際比較[J];資本市場;2005年02期
4 張敏聰;;投資者保護基金的幾個問題[J];決策與信息(財經觀察);2005年09期
5 吳秋t,
本文編號:2984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9847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