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金手銬”問題研究 ——基于光迅科技股權激勵方案的考察
發(fā)布時間:2020-12-10 00:16
高新技術企業(yè)是以研發(fā)作為企業(yè)的發(fā)展動力,是我國未來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中不可忽視的企業(yè)群體。隨著我國產(chǎn)業(yè)結構的升級,股權激勵逐漸成為眾多高新技術企業(yè)留住核心團隊的“金手銬”。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目前國內(nèi)上市公司更偏好于實施限制性股票模式的股權激勵方案,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討論股權激勵對公司績效的影響,而對于股權激勵方案的設計尤其是對契約要素股權激勵模式的研究并不多。通信設備制造業(yè)屬于高新技術行業(yè),是我國研發(fā)投入較大,同時實施股權激勵較多的行業(yè),因此本文選擇通信設備制造企業(yè)光迅科技作為案例的研究對象,在委托代理理論與契約約束理論的指導下,從股權激勵方案設計的角度,通過橫向和縱向?qū)Ρ确治龉竟嫉膬善诠蓹嗉罘桨?探討光迅科技首期股權激勵計劃行權失敗和激勵效果不佳的原因,為上市高新技術企業(yè)股權激勵方案的設計提供有益的參考。本文通過案例研究得出以下結論:對于高新技術企業(yè)而言,股權激勵可以提高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能力;股權激勵方案契約要素設置的合理性會影響股權激勵的實施效果;股權激勵方案的行權條件設置過高會影響股權激勵的實施效果;高新技術企業(yè)選擇限制性股票激勵模式更加合適。本文的研究對于提高高新技術企業(yè)股權激勵方案的...
【文章來源】:蘇州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8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內(nèi)容框架
1.4 研究創(chuàng)新點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
2.1 相關概念
2.1.1 股權激勵
2.1.2 高新技術企業(yè)
2.2 理論基礎
2.2.1 委托代理理論
2.2.2 最優(yōu)契約論
2.2.3 管理權力論
2.2.4 人力資本理論
2.2.5 激勵理論
2.3 文獻綜述
2.3.1 股權激勵的動機
2.3.2 股權激勵的影響因素
2.3.3 股權激勵的方案設計
2.3.4 股權激勵經(jīng)濟后果
2.3.5 文獻綜述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光迅科技股權激勵的實施背景及方案
3.1 公司簡介
3.2 股權激勵的實施背景
3.3 股權激勵計劃方案
3.3.1 股票期權激勵計劃方案
3.3.2 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方案
3.3.3 兩期股權激勵計劃的實施情況
3.4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光迅科技股權激勵方案的契約要素分析
4.1 公司兩期股權激勵方案的對比分析
4.1.1 激勵對象
4.1.2 授予數(shù)量
4.1.3 行權價格
4.1.4 激勵期限
4.1.5 激勵條件
4.2 行業(yè)股權激勵方案的對比分析
4.2.1 激勵對象
4.2.2 授予數(shù)量
4.2.3 行權價格
4.2.4 激勵期限
4.2.5 激勵條件
4.3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光迅科技股權激勵實施的后果分析
5.1 市場反應
5.2 財務績效
5.2.1 盈利能力
5.2.2 成長能力
5.2.3 營運能力
5.2.4 償債能力
5.3 創(chuàng)新能力
5.3.1 創(chuàng)新投入
5.3.2 創(chuàng)新產(chǎn)出
5.3.3 創(chuàng)新轉換能力
5.4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研究結論與啟示
6.1 研究結論
6.2 研究的啟示
6.3 局限性與不足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2907725
【文章來源】:蘇州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8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內(nèi)容框架
1.4 研究創(chuàng)新點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
2.1 相關概念
2.1.1 股權激勵
2.1.2 高新技術企業(yè)
2.2 理論基礎
2.2.1 委托代理理論
2.2.2 最優(yōu)契約論
2.2.3 管理權力論
2.2.4 人力資本理論
2.2.5 激勵理論
2.3 文獻綜述
2.3.1 股權激勵的動機
2.3.2 股權激勵的影響因素
2.3.3 股權激勵的方案設計
2.3.4 股權激勵經(jīng)濟后果
2.3.5 文獻綜述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光迅科技股權激勵的實施背景及方案
3.1 公司簡介
3.2 股權激勵的實施背景
3.3 股權激勵計劃方案
3.3.1 股票期權激勵計劃方案
3.3.2 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方案
3.3.3 兩期股權激勵計劃的實施情況
3.4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光迅科技股權激勵方案的契約要素分析
4.1 公司兩期股權激勵方案的對比分析
4.1.1 激勵對象
4.1.2 授予數(shù)量
4.1.3 行權價格
4.1.4 激勵期限
4.1.5 激勵條件
4.2 行業(yè)股權激勵方案的對比分析
4.2.1 激勵對象
4.2.2 授予數(shù)量
4.2.3 行權價格
4.2.4 激勵期限
4.2.5 激勵條件
4.3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光迅科技股權激勵實施的后果分析
5.1 市場反應
5.2 財務績效
5.2.1 盈利能力
5.2.2 成長能力
5.2.3 營運能力
5.2.4 償債能力
5.3 創(chuàng)新能力
5.3.1 創(chuàng)新投入
5.3.2 創(chuàng)新產(chǎn)出
5.3.3 創(chuàng)新轉換能力
5.4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研究結論與啟示
6.1 研究結論
6.2 研究的啟示
6.3 局限性與不足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29077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90772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