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進城的區(qū)域差異研究——基于家庭發(fā)展能力的分析框架
發(fā)布時間:2022-01-23 18:37
農民進城能力的核心在于家庭發(fā)展能力的差異化表達。文章從"半工半耕"的構成、代際合力的強度和家庭目標與策略三個維度建構家庭發(fā)展能力的分析框架,以此探討同屬中西部一般農業(yè)型村莊農民城市化路徑的區(qū)域差異。農民城市化研究應摒棄制度決定論的單一視角,注重從城鄉(xiāng)關系視角出發(fā),深入探討農民進城的主體性及其與農村家鄉(xiāng)之間的經濟和制度關聯(lián),從城鄉(xiāng)互動的角度討論農民進城的彈性選擇空間。在提升家庭發(fā)展能力的基礎上,增強農民進城的主體選擇,最終實現(xiàn)"人的城市化"和彈性的城市化秩序。
【文章來源】:蘭州學刊. 2020,(02)CSSCI
【文章頁數(shù)】:12 頁
【部分圖文】:
農民家庭發(fā)展能力的維度展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農民城市化的動力、類型與策略[J]. 朱戰(zhàn)輝. 華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1)
[2]半工半耕與中國漸進城鎮(zhèn)化模式[J]. 夏柱智,賀雪峰. 中國社會科學. 2017(12)
[3]接力式進城:代際支持與農民城鎮(zhèn)化的成本分擔機制研究——基于皖東溪水鎮(zhèn)的調查[J]. 張建雷. 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5)
[4]論攤大餅式的城市化[J]. 賀雪峰. 社會科學家. 2017(08)
[5]發(fā)展型半城市化的具體類型及其良性循環(huán)機制——中國農民進城過程的經驗研究[J]. 陳文瓊,劉建平. 城市問題. 2017(06)
[6]彈性城市化與接力式進城--理解中國特色城市化模式及其社會機制的一個視角[J]. 王德福. 社會科學. 2017(03)
[7]婚姻連帶:理解農村光棍現(xiàn)象的一個新視角——對鄂中和鄂東三村光棍成窩現(xiàn)象的解釋[J]. 余練. 人口與經濟. 2017(01)
[8]半工半耕:一個農村社會學的中層概念——與兼業(yè)概念相比較[J]. 夏柱智. 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6)
[9]分家、代際互動與農村家庭再生產——以魯西北農村為例[J]. 印子. 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4)
[10]城市化背景下的農村新三代家庭結構分析[J]. 張雪霖.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5)
本文編號:3604945
【文章來源】:蘭州學刊. 2020,(02)CSSCI
【文章頁數(shù)】:12 頁
【部分圖文】:
農民家庭發(fā)展能力的維度展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農民城市化的動力、類型與策略[J]. 朱戰(zhàn)輝. 華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1)
[2]半工半耕與中國漸進城鎮(zhèn)化模式[J]. 夏柱智,賀雪峰. 中國社會科學. 2017(12)
[3]接力式進城:代際支持與農民城鎮(zhèn)化的成本分擔機制研究——基于皖東溪水鎮(zhèn)的調查[J]. 張建雷. 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5)
[4]論攤大餅式的城市化[J]. 賀雪峰. 社會科學家. 2017(08)
[5]發(fā)展型半城市化的具體類型及其良性循環(huán)機制——中國農民進城過程的經驗研究[J]. 陳文瓊,劉建平. 城市問題. 2017(06)
[6]彈性城市化與接力式進城--理解中國特色城市化模式及其社會機制的一個視角[J]. 王德福. 社會科學. 2017(03)
[7]婚姻連帶:理解農村光棍現(xiàn)象的一個新視角——對鄂中和鄂東三村光棍成窩現(xiàn)象的解釋[J]. 余練. 人口與經濟. 2017(01)
[8]半工半耕:一個農村社會學的中層概念——與兼業(yè)概念相比較[J]. 夏柱智. 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6)
[9]分家、代際互動與農村家庭再生產——以魯西北農村為例[J]. 印子. 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4)
[10]城市化背景下的農村新三代家庭結構分析[J]. 張雪霖.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5)
本文編號:36049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360494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