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中失地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楊風;梁偉;;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民市民化發(fā)展路徑探析[J];上海城市管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2 沈關寶;李耀鋒;;網絡中的蛻變:失地農民的社會網絡與市民化關系探析[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3 韓丹;;失地農民的身份認同與城市適應[J];社會科學輯刊;2011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寶紅;胡適中西文化觀的文化學基礎[J];安徽史學;2003年04期
2 閔德美;;農村土地征收問題及對策[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09期
3 李兆捷;;我國農村社會資本研究評述[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16期
4 王長坤,尹潔;全球化與文化多元趨同趨勢[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5 江靜;胡順強;苗偉東;;北京近郊失地農民市民化現(xiàn)狀研究——以來廣營村為例[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6 馬振東;張曉義;;“闖關東”:近代山東移民與武術的傳播——文化傳播學的視角[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年07期
7 楊斌;江曉;汪洋;;法哲學視野下的失地農民權益保護問題分析[J];北京農業(yè)職業(yè)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8 黃建偉;;失地農民生計研究現(xiàn)狀及其動態(tài)分析[J];商業(yè)研究;2011年07期
9 劉佳;;吉林省失地農民就業(yè)難問題成因分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10 劉樹曉;李智鋒;;淺談“文化認同”對高校班級管理工作的啟示[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岳麗艷;王海傳;;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與道德提升的同向性的人學追問[A];人的發(fā)展與社會進步——第十四屆全國人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2 于洪生;;文化視域下的經濟社會和諧發(fā)展[A];文化復興:人文學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十屆學術年會文集(2012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12年
3 白剛;;馬克思主義原理課教學模式的轉換[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第二輯)[C];2011年
4 劉繼高;夏從亞;;馬克思主義哲學觀視閾下少數民族哲學研究的幾個問題[A];回顧與創(chuàng)新:多元文化視野下的中國少數民族哲學——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及社會思想史學會成立30年紀念暨2011年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岑孝清;;文化的科技創(chuàng)意與人的自由發(fā)展[A];人的發(fā)展與社會進步——第十四屆全國人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6 田心銘;;文明進步中人的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的統(tǒng)一——對馬克思恩格斯人的發(fā)展思想的一點理解[A];人的發(fā)展與社會進步——第十四屆全國人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7 董學文;;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內核是什么?[A];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論壇第一期、第二期[C];2014年
8 王川飛;;馬克思主義譜系中資本批判理論探析[A];安徽省哲學學會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9 熊韻波;;生態(tài)概念的意識形態(tài)性探析[A];安徽省哲學學會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10 劉晨曄;宋揚;;現(xiàn)代社會視域下堅持群眾路線問題的思考[A];“改革與創(chuàng)新——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14年年會論文集[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康德強;傳統(tǒng)體育養(yǎng)生的文化哲學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藺淑英;唯物史觀在中國的傳播與創(chuàng)造性運用(1919-1949)[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鄭皓;北京新城城市文化環(huán)境建設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4 溫靜;十六大以來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5 孫波;城鄉(xiāng)經濟社會一體化背景下的農民市民化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6 周曉波;中美德育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程秀梅;中國農業(yè)支持政策體系構建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張麗;農地城市流轉中的農民權益保護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9 楊宏波;胡錦濤人才思想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10 何會寧;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大學生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志科;我國農村集體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張侃;不同類型失地農民征地補償機制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梁瀟;產業(yè)結構演變與城市化的互動關系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4 曹龍兵;南通市區(qū)失地農民社會保障機制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5 吳永鑫;城中村改造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6 陳志;失地農民基本養(yǎng)老保險政策探究[D];蘇州大學;2010年
7 王華;江蘇X鎮(zhèn)失地農民資產狀況的調查及其啟示[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8 林賽;農村勞動力非永久性轉移行為實證分析[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9 李銀;滁州市失地農民就業(yè)保障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10 劉慧慧;論民事行政裁判執(zhí)行的檢察監(jiān)督[D];山東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美涵,董文松;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研究——以龍港的社會保障為例[J];財經論叢(浙江財經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2 朱冬梅;方綱;;城郊失地農民就業(yè)意向、就業(yè)選擇與社會支持網研究——以成都市龍泉驛區(qū)、郫縣、都江堰市為例[J];城市發(fā)展研究;2008年01期
3 劉猛;袁斌;賈麗靜;申俊利;;失地農民可持續(xù)生計研究——以大連市為例[J];城市發(fā)展研究;2009年01期
4 鮑海君,吳次芳;論失地農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J];管理世界;2002年10期
5 鄭杭生;農民市民化:當代中國社會學的重要研究主題[J];甘肅社會科學;2005年04期
6 陳映芳;征地農民的市民化——上海市的調查[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7 文軍;農民市民化:從農民到市民的角色轉型[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8 黎民;進城農民轉變?yōu)樾率忻駟栴}探討[J];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2期
9 李一平;加強非正式制度建設 推進城郊失地農民市民化進程[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05期
10 張忠法 ,沈和 ,黃華波;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與農民市民化進程政策建議[J];經濟研究參考;2003年05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薛小和 ;[N];經濟日報;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玲玲;論“移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J];探索;2003年04期
2 李斌,王久淵;思想政治教育的經濟穩(wěn)定功能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3 唐紅潔;網絡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3年01期
4 林忠;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7期
5 陳少嵐;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點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3年02期
6 梁穎;試論美育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促進作用[J];貴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7 王宏強;論公民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8 李幼斌,吳冬春;論思想政治教育藝術的原則與要求[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9 譙遠;對思想政治教育產品的經濟學分析[J];河北學刊;2003年06期
10 郝文清;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代化功能[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與教育效果之間的關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加強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建設服務型政府”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8·理論?C];2008年
2 張松峰;;加強和改進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A];河南省煙草學會2008年學術交流獲獎論文集(下)[C];2008年
3 黃振宣;;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yè)教育結合的途徑[A];2009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09年
4 許溪沙;王施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分階段培養(yǎng)中的引領作用[A];第八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王芳;程影;;以科學發(fā)展觀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與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學術年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10·?2)[C];2011年
6 許克毅;曹凱松;;思想政治教育評估中若干理論問題的探討[A];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電子教育研究論文集[C];2004年
7 林燕;陳玉民;;探索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A];海南省“人才發(fā)展與榮辱觀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李志軍;;寬容——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新理念[A];社會進步與人文素養(yǎng)——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6年
9 段文靈;;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邏輯關系辯證[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7年
10 余俊;;試論思想政治教育系統(tǒng)管理的內容和原則[A];輝煌的歷程——紀念建國50周年學術研究文集[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石國亮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少年工作系副主任,法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博士后;和諧社會視野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5年
2 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夏文斌;如何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N];中國教育報;2005年
3 武漢大學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顧海良;從戰(zhàn)略角度思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5年
4 ;以人為本不斷開創(chuàng)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N];大連日報;2005年
5 記者 尹濱;扎實工作開拓進取努力開創(chuàng)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N];德州日報;2005年
6 管向群;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N];光明日報;2003年
7 李紅;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N];光明日報;2004年
8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報;2004年
9 程天權;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N];光明日報;2004年
10 王山;加強黨組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N];光明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祖國華;思想政治教育審美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徐艷國;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環(huán)境論[D];中南大學;2010年
3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理論探要[D];上海大學;2010年
4 王新剛;思想政治教育物質環(huán)境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陳華洲;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邵獻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王蓓蓓;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8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段建斌;人的存在與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體維度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隋寧;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結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瑋哲;大學生寬容思想政治教育[D];中南大學;2008年
2 劉兆軍;“博客社區(qū)”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進[D];復旦大學;2008年
3 趙瓏;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挑戰(zhàn)及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4 郭春華;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述評(1949-1957)[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5 李強天;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中的大學生閱讀現(xiàn)象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林海玲;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比較[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7 叢琳;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及對中國的啟示[D];沈陽航空工業(yè)學院;2010年
8 曾民;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轉型同構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年
9 張藝昆;高校畢業(yè)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方法構建初探[D];西北大學;2010年
10 孔北平;社會轉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與特點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5788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578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