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VM法的農戶保持退耕還林的接受意愿研究-以重慶萬州為例
本文關鍵詞:基于CVM法的農戶保持退耕還林的接受意愿研究-以重慶萬州為例 出處:《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5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退耕還林 接受意愿(WTA) 條件價值評估法(CVM) 重慶萬州
【摘要】:退耕還林今后的主要任務是如何保持和鞏固既有成果,退耕戶的態(tài)度至關重要。文中以重慶萬州197份有效調查樣本為依據,采用條件價值評估方法 (CVM)實證分析農戶保持退耕還林的接受意愿(WTA)。結果發(fā)現:補貼依然是農戶保持退耕還林的主要激勵,單邊界和雙邊界二分式CVM的農戶平均WTA分別為61.89元/畝·年和107.76元/畝·年;顯著影響農戶WTA的因素是農戶對退耕還林政策的經濟功能認知、家庭勞動力數、家庭收入、種植業(yè)的重要性。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應該建立在促進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yè)、不斷提高農村經濟發(fā)展水平和增加農戶收入的基礎之上。
[Abstract]:The main task of returning cropland to forest in the future is how to maintain and consolidate the existing achievements, and the attitude of returning farmland households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197 effective investigation samples in Wanzhou, Chongqing. The conditional value assessment method (CVM) is used to analyze the willingness of farmers to keep farmland into for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subsidy is still the main incentive for farmers to keep returning cropland to forest. The average WTA of single boundary and double boundary dichotomous CVM was 61.89 yuan / mu 路year and 107.76 yuan / mu 路year respectively. The factors that significantly affect farmers' WTA are farmers' cognition of economic function, the number of family labor force and family income. The importance of planting industry. Consolidating the achievements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ry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romotion of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of rural labor forc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作者單位】: 重慶三峽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三峽庫區(qū)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中心;
【基金】: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三峽庫區(qū)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中心"2011年度開放基金項目(2011-sxxyjd-0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71203088)資助
【分類號】:F326.2;F224
【正文快照】: 2007年"國務院關于完善退耕還林政策的通知(國發(fā)[2007]25號,2007)"標志著后退耕時代的到來[1],退耕還林成果的維護和保持成為工程實施的主要任務。由于退耕還林的直接實施主體是千百萬原本從事種植業(yè)的農戶,工程的順利實施及其成果的長期保持的關鍵在于農戶的持續(xù)參與[2,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王立安;鐘方雷;王靜;喬俊果;;退耕還林工程對農戶緩解貧困的影響分析——以甘肅南部武都區(qū)為例[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3年07期
2 王術華;支玲;張媛;;退耕還林后期農戶復耕意愿選擇研究分析——以甘肅省安定區(qū)為例[J];林業(yè)經濟問題;2010年06期
3 龐淼;;后退耕還林時期生態(tài)補償的難點與問題探析[J];社會科學研究;2012年05期
4 張靜;支玲;高淑桃;;新一輪補助下農戶退耕還林成果保持的意愿分析[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5 王昌海;溫亞利;郝春旭;時鑒;;大熊貓自然保護區(qū)退耕農戶前期滿意度及后續(xù)退耕意愿研究——以陜西長青自然保護區(qū)周邊124退耕戶為例[J];資源科學;2010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麗潔;劉媛;;農民對退耕還林政策的評價與認識[J];經營管理者;2013年17期
2 趙靜;李紅勛;;集體林改政策滿意度及森林經營意愿研究——以福建三明寧化縣為例[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3 喻永紅;;補貼期后農戶退耕還林的態(tài)度研究——以重慶萬州為例[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14年06期
4 丁艷如;;退耕還林生態(tài)補償機制完善研究[J];才智;2014年18期
5 劉文;;對平昌縣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的思考[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4年14期
6 李樺;姚順波;郭亞軍;;新一輪補助下黃土高原農戶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意愿實證分析[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7 邵礫群;孫愛軍;閆金金;;基于logistic模型的影響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因素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1年33期
8 李榮耀;;后退耕時代農民退耕還林意愿的實證分析——基于陜西省吳起縣248個農戶的調查[J];林業(yè)資源管理;2011年04期
9 任靜;余勁;;退耕還林工程碳匯生態(tài)效益補償研究[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3年08期
10 陳厚濤;姜志德;;退耕農戶生態(tài)建設意愿與行為分析——基于安塞和米脂的調研數據[J];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201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晏小雪;王立群;;農戶退耕還林成果保持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以山西省大同縣為例[A];綠色發(fā)展與管理創(chuàng)新——第七屆中國林業(yè)技術經濟理論與實踐論壇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李明橋;農業(yè)政策、農戶行為與農村區(qū)域經濟的發(fā)展[D];西南財經大學;2012年
2 宋莎;基于自然資源依賴的秦嶺大熊貓棲息地社區(qū)發(fā)展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3年
3 李坦;基于收益與成本理論的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價值補償比較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3年
4 烏日嘎;內蒙古荒漠化治理制度分析與市場化制度構建[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5 喻永紅;退耕還林可持續(xù)性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6 趙靜;江西省非木質林產品產業(yè)發(fā)展及其對區(qū)域林業(yè)及林農收入的影響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劉志興;西部退耕還林工程資金投入效率及其可持續(xù)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年
2 賽斐;不同林種退耕農戶收益及持續(xù)意愿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3年
3 任靜;陜西省米脂縣退耕還林固碳增匯補償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年
4 唐敏鋒;退耕還林工程經濟可持續(xù)性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3年
5 易小梅;退耕還林農民權益保障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6 田偉東;退耕還林政策執(zhí)行為何出現偏差?[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海洋;蔣明康;卓明;王智;徐網谷;;浙江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有效管理現狀分析[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09年01期
2 林德榮;支玲;;退耕還林成果鞏固問題研究——基于退耕農戶機會成本視角的動態(tài)博弈模型[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3 危麗;楊先斌;劉燕;;農戶參與意愿與退耕還林政策的可持續(xù)性[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4 陶燕格;劉艷華;宋乃平;馬忠玉;羅春;;退耕還林對農戶收益情況影響的對比分析——以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原州區(qū)為例[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06年06期
5 曹心靜;米文寶;張媛;;寧夏南部山區(qū)退耕還林后草畜產業(yè)發(fā)展探討——以海原縣為例[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07年07期
6 許中旗;趙盼茹;孫秀菊;李東勝;張旺林;;基于農戶調查的退耕還林若干問題研究(Ⅰ)——以河北省豐寧縣為例[J];河北林果研究;2007年02期
7 魯鵬飛;;退耕還林生態(tài)補償機制激勵程度研究[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2年07期
8 孔祥智;顧洪明;韓紀江;;我國失地農民狀況及受償意愿調查報告[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6年07期
9 徐晉濤;陶然;徐志剛;;退耕還林:成本有效性、結構調整效應與經濟可持續(xù)性——基于西部三省農戶調查的實證分析[J];經濟學(季刊);2004年04期
10 王紅英;嚴成;蔣麟鳳;;基于退耕還林工程的農民利益保障與增收的中西部比較研究——以江西省與寧夏自治區(qū)退耕還林工程為例[J];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亞祥;;重慶萬州血橙首次進入上海市場[J];中國果業(yè)信息;2012年02期
2 喻永紅;;補貼期后農戶退耕還林的態(tài)度研究——以重慶萬州為例[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14年06期
3 鈞宗;;父被車撞身亡 兒子原諒“仇人”[J];農家顧問;2007年05期
4 韓洪云;喻永紅;;退耕還林的環(huán)境價值及政策可持續(xù)性——以重慶萬州為例[J];中國農村經濟;2012年11期
5 譚高;;萬州美食羊肉格格[J];農產品加工;2013年12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鄧成坤;三峽平湖旅游牌被重慶萬州注冊[N];中國水運報;2008年
2 崔小兵 記者 蔣維勝;標準引領重慶萬州質量強區(qū)建設[N];中國質量報;2013年
3 記者 李媛 通訊員 陳妍;重慶萬州體育場現雛形[N];建筑時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張國圣 本報通訊員 劉勇;重慶萬州:和諧山水堪入畫[N];光明日報;2010年
5 周明;重慶萬州工商聯(lián)推進黨風廉政建設[N];中華工商時報;2014年
6 劉中華;重慶萬州整合職教資源[N];中國教育報;2007年
7 李丹;奧運圣火在重慶萬州傳遞[N];經濟日報;2008年
8 李宏偉;重慶萬州重獎嚴罰掀起冬練熱潮[N];人民公安報·消防周刊;2011年
9 記者 李永文;重慶萬州 群眾喝啥水 政府下文說了算[N];新華每日電訊;2004年
10 袁昌斌;重慶萬州為廣場舞擾民解題[N];中國建設報;2014年
,本文編號:13751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375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