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性樁復合地基抗采動變形性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17 22:04
井下采煤工作面的開采致使上部土體發(fā)生變形,當上部為剛性樁復合地基時,也會隨之受到擾動。為提出采動區(qū)剛性樁復合地基工程設計方法,本文通過室內三軸試驗和數(shù)值模擬,對采動擾動前后剛性樁復合地基力學性能參數(shù)變化規(guī)律進行研究,最終給出采動區(qū)剛性樁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折減建議值,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擾動使復合地基強度參數(shù)降低,但樁體不發(fā)生破壞,復合地基強度參數(shù)降低是由樁間土體強度參數(shù)降低造成,側向卸載擾動致使剛性樁復合地基等效粘聚力和等效內摩擦角降低,降低程度約10%,側向加載擾動致使剛性樁復合地基等效粘聚力減小,減小幅度在5%以內,對等效內摩擦角影響較小;(2)剛性樁復合地基具有良好的抗采動變形性能,且隨地基土力學性能提高而提高,當復合地基承載力達600kPa時,其受擾動后強度參數(shù)降低均在5%以下;(3)采動區(qū)復合地基承載力要求較高時優(yōu)先考慮使用剛性樁復合地基,基于研究結果給出采動區(qū)剛性樁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建議折減系數(shù),當剛性樁復合地基承載力大于600kPa時,可不進行折減,大于450kPa小于600kPa時,以0.95的系數(shù)進行折減,小于450kPa時,以0.90的系數(shù)進行折減。該論...
【文章來源】:中國礦業(yè)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3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剛性樁復合地基示意圖
圖 1-2 Rigid inclusion 形式示意圖gure 1-2 Schematic Diagram of Rigid Incluion-Antirion 大橋[29,35]為世界上最合地基,具體方式為采用直徑 2m,由于橋基大,剛性樁也具有較大程已于 2004 年竣工。方面,墊層一直是剛性樁系統(tǒng)的研善樁身所受荷載,通常結合模型試對承載性能和變形特征的影響[36-3及復合地基擾動影響研究會致使地表發(fā)生沉陷,產(chǎn)生采動影變形和破壞,并最終在一定范圍內產(chǎn)地下煤層開采影響的地表土進行
1 緒論變化規(guī)律。(2)數(shù)值模擬以室內試驗結果為依據(jù)進行模型的數(shù)值擬合,對土體參數(shù)進行調整并進行三軸試驗過程數(shù)值模擬,獲得不同土體下剛性樁復合地基力學性能參數(shù)受采動擾動影響的變化規(guī)律。技術路線具體見圖 1-3: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剛性樁復合地基和樁基礎設計計算理論對比[J]. 張榮才. 防災科技學院學報. 2017(02)
[2]PHC與CFG樁復合地基在高速鐵路基底中處理效果試驗對比[J]. 沈宇鵬,毛遠鳳,荊鵬,程萬慧,田亞護.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14(S2)
[3]煤礦塌陷區(qū)地基穩(wěn)定性與承載力研究現(xiàn)狀分析[J]. 柴華彬,宋博,劉瑞斌,張子月,王云廣. 河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02)
[4]剛性樁復合地基墊層破壞機理研究[J]. 朱小軍,趙學亮,龔維明,徐國平,閆峭. 中國公路學報. 2014(05)
[5]剛性樁復合地基滲流固結性能分析[J]. 李耀琨,季靜,張文俊,韓小雷. 建筑結構學報. 2014(03)
[6]我國采煤沉陷土地損毀及其復墾技術現(xiàn)狀與展望[J]. 李樹志. 煤炭科學技術. 2014(01)
[7]不同樁體材料復合地基承載及變形性狀對比試驗研究[J]. 佟建興,孫訓海,楊新輝,羅鵬飛,閆明禮.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 2013(09)
[8]高填方后處理復合路基荷載傳遞機理[J]. 郭院成,魏艷卿,韓仲. 沈陽建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05)
[9]CFG樁復合地基的室內模擬試驗分析[J]. 吳建奇,肖波. 江西理工大學學報. 2012(05)
[10]考慮下臥層特性的復合地基荷載傳遞規(guī)律模型試驗研究[J]. 亓樂,劉薇,孫長帥,張勇. 巖土力學. 2012(S1)
博士論文
[1]剛性基礎下剛性長短樁復合地基樁土空間作用效應研究[D]. 張四化.鄭州大學 2014
[2]樁網(wǎng)復合地基承載機理及設計方法[D]. 連峰.浙江大學 2009
[3]采動區(qū)大變形擾動土物理力學性質演變及工程響應研究[D]. 于廣云.中國礦業(yè)大學 2009
[4]路堤荷載下剛性樁復合地基理論與應用研究[D]. 余闖.東南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組合樁復合地基數(shù)值模擬及工程應用[D]. 李叢潔.河北大學 2016
[2]高速鐵路CFG樁(帶樁帽)復合地基承載及變形特性研究[D]. 魯小龍.蘭州交通大學 2013
[3]潮汕車站樁網(wǎng)復合地基承載性狀物理模型試驗研究[D]. 龍秀均.西南交通大學 2011
[4]CFG樁復合地基力學性狀及其應用研究[D]. 李明東.河北工程大學 2010
[5]剛性樁復合地基沉降計算與模型試驗研究[D]. 何臘平.湖南大學 2009
[6]CFG樁復合地基樁土共同作用性狀研究[D]. 熊釗.重慶大學 2009
[7]PHC樁在溫褔鐵路深厚軟土地基處理中的應用與研究[D]. 丁任盛.浙江大學 2009
[8]路堤荷載作用下CFG樁復合地基試驗分析[D]. 黃晶.西南交通大學 2008
[9]群樁中樁土共同作用的研究[D]. 楊紀.華中科技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501714
【文章來源】:中國礦業(yè)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3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剛性樁復合地基示意圖
圖 1-2 Rigid inclusion 形式示意圖gure 1-2 Schematic Diagram of Rigid Incluion-Antirion 大橋[29,35]為世界上最合地基,具體方式為采用直徑 2m,由于橋基大,剛性樁也具有較大程已于 2004 年竣工。方面,墊層一直是剛性樁系統(tǒng)的研善樁身所受荷載,通常結合模型試對承載性能和變形特征的影響[36-3及復合地基擾動影響研究會致使地表發(fā)生沉陷,產(chǎn)生采動影變形和破壞,并最終在一定范圍內產(chǎn)地下煤層開采影響的地表土進行
1 緒論變化規(guī)律。(2)數(shù)值模擬以室內試驗結果為依據(jù)進行模型的數(shù)值擬合,對土體參數(shù)進行調整并進行三軸試驗過程數(shù)值模擬,獲得不同土體下剛性樁復合地基力學性能參數(shù)受采動擾動影響的變化規(guī)律。技術路線具體見圖 1-3: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剛性樁復合地基和樁基礎設計計算理論對比[J]. 張榮才. 防災科技學院學報. 2017(02)
[2]PHC與CFG樁復合地基在高速鐵路基底中處理效果試驗對比[J]. 沈宇鵬,毛遠鳳,荊鵬,程萬慧,田亞護.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14(S2)
[3]煤礦塌陷區(qū)地基穩(wěn)定性與承載力研究現(xiàn)狀分析[J]. 柴華彬,宋博,劉瑞斌,張子月,王云廣. 河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02)
[4]剛性樁復合地基墊層破壞機理研究[J]. 朱小軍,趙學亮,龔維明,徐國平,閆峭. 中國公路學報. 2014(05)
[5]剛性樁復合地基滲流固結性能分析[J]. 李耀琨,季靜,張文俊,韓小雷. 建筑結構學報. 2014(03)
[6]我國采煤沉陷土地損毀及其復墾技術現(xiàn)狀與展望[J]. 李樹志. 煤炭科學技術. 2014(01)
[7]不同樁體材料復合地基承載及變形性狀對比試驗研究[J]. 佟建興,孫訓海,楊新輝,羅鵬飛,閆明禮.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 2013(09)
[8]高填方后處理復合路基荷載傳遞機理[J]. 郭院成,魏艷卿,韓仲. 沈陽建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05)
[9]CFG樁復合地基的室內模擬試驗分析[J]. 吳建奇,肖波. 江西理工大學學報. 2012(05)
[10]考慮下臥層特性的復合地基荷載傳遞規(guī)律模型試驗研究[J]. 亓樂,劉薇,孫長帥,張勇. 巖土力學. 2012(S1)
博士論文
[1]剛性基礎下剛性長短樁復合地基樁土空間作用效應研究[D]. 張四化.鄭州大學 2014
[2]樁網(wǎng)復合地基承載機理及設計方法[D]. 連峰.浙江大學 2009
[3]采動區(qū)大變形擾動土物理力學性質演變及工程響應研究[D]. 于廣云.中國礦業(yè)大學 2009
[4]路堤荷載下剛性樁復合地基理論與應用研究[D]. 余闖.東南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組合樁復合地基數(shù)值模擬及工程應用[D]. 李叢潔.河北大學 2016
[2]高速鐵路CFG樁(帶樁帽)復合地基承載及變形特性研究[D]. 魯小龍.蘭州交通大學 2013
[3]潮汕車站樁網(wǎng)復合地基承載性狀物理模型試驗研究[D]. 龍秀均.西南交通大學 2011
[4]CFG樁復合地基力學性狀及其應用研究[D]. 李明東.河北工程大學 2010
[5]剛性樁復合地基沉降計算與模型試驗研究[D]. 何臘平.湖南大學 2009
[6]CFG樁復合地基樁土共同作用性狀研究[D]. 熊釗.重慶大學 2009
[7]PHC樁在溫褔鐵路深厚軟土地基處理中的應用與研究[D]. 丁任盛.浙江大學 2009
[8]路堤荷載作用下CFG樁復合地基試驗分析[D]. 黃晶.西南交通大學 2008
[9]群樁中樁土共同作用的研究[D]. 楊紀.華中科技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5017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50171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