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壽命周期的鋼管混凝土結構分析理論及其應用
發(fā)布時間:2020-12-24 10:31
鋼管混凝土是指在鋼管中填充混凝土而成,且鋼管及其核心混凝土能共同承受外荷載作用的結構形式.組成該類結構的材料間協(xié)同互補作用,可有效避免或延緩鋼管發(fā)生局部屈曲及混凝土發(fā)生脆性破壞.鋼管混凝土具有強度高、塑性和韌性好、抗震和抗火性能優(yōu)越、施工方便等一系列技術優(yōu)勢,已在工業(yè)廠房、地鐵站、輸電桿塔、高層建筑以及橋梁等現代工程結構中得到廣泛應用,取得了良好的建筑效果和經濟效益.本文簡要回顧了鋼管混凝土結構的發(fā)展概況;針對全壽命周期服役過程中長期荷載和復雜受力兩種常遇作用、地震和火災兩種極端作用工況,闡述了基于全壽命周期的鋼管混凝土結構分析理論及其應用;最后,對鋼管混凝土結構研究的發(fā)展趨勢進行了簡要展望.
【文章來源】:科學通報. 2020年Z2期 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12 頁
【部分圖文】:
(網絡版彩色)鋼板組合剪力墻.(a)雙鋼板組合剪力墻;(b)多腔鋼板組合剪力墻
鋼管混凝土結構是更充分考慮結構的安全性、適用性、和諧性以及良好的可施工性等綜合因素的產物合理設計并應用鋼管混凝土結構,符合現代工程結構發(fā)展和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的需要,有利于較大限度地實現建設投入經濟性與結構性能有效性的統(tǒng)一.本文簡要回顧了鋼管混凝土結構的發(fā)展概況,闡述了基于全壽命周期的鋼管混凝土結構分析理論及其應用.圖1 1 (網絡版彩色)鋼管混凝土框架結構.(a)多層鋼管混凝土框架;(b)高層鋼管混凝土結構
圖1 0 (網絡版彩色)鋼管混凝土柱-鋼(型鋼混凝土)梁平面框架.(a)方鋼管混凝土柱-型鋼混凝土梁框架;(b)鋼管混凝土加勁混合柱-型鋼混凝土梁框架;(c)帶支撐內置夾層板方鋼管混凝土柱-鋼梁框架;(d)鋼管混凝土柱-工字形鋼梁框架目前,國內外雖然在鋼管混凝土結構設計理論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對鋼管混凝土結構仍有不少問題需要深入研究,簡要歸納如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鋼管混凝土混合結構設計原理及其在橋梁工程中的應用[J]. 韓林海,牟廷敏,王法承,范碧琨,李威,梁健,侯超,馬丹陽,陳錦陽,李成君. 土木工程學報. 2020(05)
[2]中空型外壁鋼板-混凝土組合橋塔塔柱承載力研究[J]. 張喜剛,劉高,高原,李沖. 土木工程學報. 2018(03)
[3]鋼管混凝土柱巨型交叉節(jié)點受力性能研究[J]. 孫飛飛,冉明明,周健,黃杰,王述文,王鋒,王榮. 建筑結構學報. 2017(05)
[4]武漢光谷國際網球中心主場館動力彈塑性分析[J]. 范浩,王麗君,溫四清,董衛(wèi)國,施剛. 建筑結構. 2016(01)
[5]太原國海廣場主樓罕遇地震彈塑性時程分析[J]. 路江龍,楊律磊,龔敏鋒,朱尋焱,張謹. 建筑結構. 2014(21)
[6]喀什國際免稅廣場A塔超高層鋼結構性能化抗震設計[J]. 劉瓊祥,王啟文,張建軍,周斌,駱日旺,楊旺華. 建筑結構. 2014(16)
[7]不同火災工況下鋼梁-鋼管混凝土柱平面框架受火全過程分析[J]. 王景玄,王文達. 建筑結構學報. 2014(03)
[8]基于變形和能量的低烈度區(qū)超高層建筑抗震性能分析[J]. 袁康,李英民,劉立平,韓夏. 建筑結構. 2014(02)
[9]廣州新電視塔透空區(qū)外筒群柱面外穩(wěn)定承載力與設計方法研究[J]. 郭彥林,王永海. 建筑結構學報. 2010(01)
[10]地下工程中鋼管混凝土柱的抗火計算與實踐[J]. 李竹,王文達,于清. 鐵道建筑. 2009(09)
本文編號:2935495
【文章來源】:科學通報. 2020年Z2期 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12 頁
【部分圖文】:
(網絡版彩色)鋼板組合剪力墻.(a)雙鋼板組合剪力墻;(b)多腔鋼板組合剪力墻
鋼管混凝土結構是更充分考慮結構的安全性、適用性、和諧性以及良好的可施工性等綜合因素的產物合理設計并應用鋼管混凝土結構,符合現代工程結構發(fā)展和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的需要,有利于較大限度地實現建設投入經濟性與結構性能有效性的統(tǒng)一.本文簡要回顧了鋼管混凝土結構的發(fā)展概況,闡述了基于全壽命周期的鋼管混凝土結構分析理論及其應用.圖1 1 (網絡版彩色)鋼管混凝土框架結構.(a)多層鋼管混凝土框架;(b)高層鋼管混凝土結構
圖1 0 (網絡版彩色)鋼管混凝土柱-鋼(型鋼混凝土)梁平面框架.(a)方鋼管混凝土柱-型鋼混凝土梁框架;(b)鋼管混凝土加勁混合柱-型鋼混凝土梁框架;(c)帶支撐內置夾層板方鋼管混凝土柱-鋼梁框架;(d)鋼管混凝土柱-工字形鋼梁框架目前,國內外雖然在鋼管混凝土結構設計理論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對鋼管混凝土結構仍有不少問題需要深入研究,簡要歸納如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鋼管混凝土混合結構設計原理及其在橋梁工程中的應用[J]. 韓林海,牟廷敏,王法承,范碧琨,李威,梁健,侯超,馬丹陽,陳錦陽,李成君. 土木工程學報. 2020(05)
[2]中空型外壁鋼板-混凝土組合橋塔塔柱承載力研究[J]. 張喜剛,劉高,高原,李沖. 土木工程學報. 2018(03)
[3]鋼管混凝土柱巨型交叉節(jié)點受力性能研究[J]. 孫飛飛,冉明明,周健,黃杰,王述文,王鋒,王榮. 建筑結構學報. 2017(05)
[4]武漢光谷國際網球中心主場館動力彈塑性分析[J]. 范浩,王麗君,溫四清,董衛(wèi)國,施剛. 建筑結構. 2016(01)
[5]太原國海廣場主樓罕遇地震彈塑性時程分析[J]. 路江龍,楊律磊,龔敏鋒,朱尋焱,張謹. 建筑結構. 2014(21)
[6]喀什國際免稅廣場A塔超高層鋼結構性能化抗震設計[J]. 劉瓊祥,王啟文,張建軍,周斌,駱日旺,楊旺華. 建筑結構. 2014(16)
[7]不同火災工況下鋼梁-鋼管混凝土柱平面框架受火全過程分析[J]. 王景玄,王文達. 建筑結構學報. 2014(03)
[8]基于變形和能量的低烈度區(qū)超高層建筑抗震性能分析[J]. 袁康,李英民,劉立平,韓夏. 建筑結構. 2014(02)
[9]廣州新電視塔透空區(qū)外筒群柱面外穩(wěn)定承載力與設計方法研究[J]. 郭彥林,王永海. 建筑結構學報. 2010(01)
[10]地下工程中鋼管混凝土柱的抗火計算與實踐[J]. 李竹,王文達,于清. 鐵道建筑. 2009(09)
本文編號:29354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93549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