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鋼再生混凝土柱—鋼梁組合框架邊節(jié)點受力性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21 05:52
型鋼再生混凝土柱-鋼梁組合框架邊節(jié)點結合了型鋼再生混凝土柱承載力高、抗震性能好的優(yōu)點,又具備了鋼梁力學性能好、施工簡便的特點,同時對廢棄混凝土的回收再利用也符合國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因此具有較為廣闊的應用前景。本文主要通過試驗和有限元模擬相結合的方法,進行了再生混凝土柱-鋼梁組合框架邊節(jié)點的抗震性能試驗研究,主要研究內容與成果如下:(1)根據再生骨料的特點以及試驗要求,配置了滿足設計要求的再生混凝土配合比。本文共設計制作了 3榀不同軸壓比的型鋼再生混凝土柱-鋼梁組合框架邊節(jié)點試件,通過低周反復荷載試驗,觀察了邊節(jié)點的破壞過程以及破壞特征,獲取了試件的滯回曲線和部分荷載-應變曲線。在此基礎上,對組合框架邊節(jié)點的剛度退化、強度退化、延性、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標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分析了軸壓比對邊節(jié)點抗震性能的影響規(guī)律。(2)通過對邊節(jié)點的破壞特征以及抗震性能指標分析發(fā)現,3榀組合框架邊節(jié)點試件在節(jié)點核心區(qū)均發(fā)生典型的剪切破壞,3榀邊節(jié)點滯回曲線較為飽滿,大致呈現梭形,位移延性系數除高軸壓比試件外均大于3.0,表明邊節(jié)點具有相對較好的抗震性能;軸壓比對邊節(jié)點的抗震性能影響較為明顯,各試件滯回曲...
【文章來源】:西安理工大學陜西省
【文章頁數】: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鋼材材性試驗
柱型鋼翼緣 329.8 465.8 2.02×101632腹板 391.5 503 1.99×1051967梁型鋼翼緣 268.3 443.6 1.93×1051390腹板 329.8 465.8 2.02×1051632縱筋 HRB335 446.3 523.8 2.15×1052075箍筋 HRB335 418.9 491.6 2.12×1051976(2)再生混凝土材料性能再生混凝土技術是解決建筑垃圾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不僅解決了廢棄混凝土難以處理的問題又能減小對自然資源的過度依賴。隨著再生混凝土實踐和研究的不斷深入, 再生混凝土將逐漸擴大在建筑領域中的應用, 具有顯著的社會價值和經濟效益,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是發(fā)展綠色混凝土的主要途徑之一。本文中型鋼再生混凝土柱-鋼梁組合框架邊節(jié)點試件所使用的再生混凝土強度等級均為 C40,其中再生粗骨料基體混凝土來源于同一拆遷建筑,然后經過破碎、篩分后的再生粗骨料在級配、粒形、粒徑、吸水率等各項材料指標基本均能滿足《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25177-2010)[81]的配置要求;水泥選用 42.5 級普通硅酸鹽水泥,再生混凝土用水均來自于飲用自來水。試驗所用再生骨料如圖 2-4 所示。
2.型鋼再生混凝土柱-鋼梁組合框架邊節(jié)點抗震性能試驗批留樣,預留尺寸為100mm 1 00mm 1 00mm的立方體試塊,試塊與試件一同進行養(yǎng)當達到養(yǎng)護期限后,依照我國現行《普通混凝土力性能驗方法》(GB/T50081-2002)[82]準對試塊進行軸心抗壓試驗。經過實測后得到立方體試塊抗壓強度(frcu)= 40.65Mp達到設計要求。立方體抗壓試塊以及試塊試驗見圖 2-5。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高強再生混凝土梁抗彎性能試驗研究[J]. 董宏英,王超超,陳桂林,姜瑋,曹萬林,鞏曉雪. 自然災害學報. 2016(02)
[2]纖維復合增強再生混凝土框架節(jié)點抗震承載性能試驗研究[J]. 杜園芳,王社良. 建筑結構學報. 2016(04)
[3]圓鋼管高強再生混凝土柱重復加載偏壓試驗[J]. 曹萬林,牛海成,周中一,董宏英.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 2015(12)
[4]中強再生混凝土樓板抗彎性能試驗研究[J]. 曹萬林,張潔,董宏英,喬崎云,周中一. 自然災害學報. 2015(03)
[5]高強再生混凝土T形截面梁受彎性能[J]. 周中一,曹萬林,董宏英,郜泰. 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 2015(06)
[6]帶鋼筋桁架高強再生混凝土板受彎性能試驗研究[J]. 曹萬林,張潔,董宏英,喬崎云,周中一. 建筑結構學報. 2014(10)
[7]低周反復荷載下再生混凝土框架中間節(jié)點的受力性能[J]. 彭有開,吳徽,梁能山,焦志超,高全臣. 世界地震工程. 2014(03)
[8]閉口型壓型鋼板-再生混凝土組合樓板的受彎性能[J]. 張建偉,祝延濤,曹萬林,董宏英. 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 2014(08)
[9]低周反復荷載下強梁弱柱型鋼混凝土變柱T型節(jié)點力學性能研究[J]. 王博,白國良,代慧娟,朱佳寧,李紅星. 土木工程學報. 2014(03)
[10]ABAQUS混凝土損傷因子取值方法研究[J]. 秦浩,趙憲忠. 結構工程師. 2013(06)
博士論文
[1]型鋼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及設計計算方法研究[D]. 馬輝.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3
[2]型鋼混凝土異形柱框架抗震性能及設計方法研究[D]. 劉祖強.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2
[3]再生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抗震性能試驗及理論研究[D]. 尹海鵬.北京工業(yè)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型鋼再生混凝土框架中節(jié)點抗震性能試驗研究[D]. 鮑雨澤.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4
[2]改性再生混凝土框架邊節(jié)點抗震性能試驗研究[D]. 周點龍.合肥工業(yè)大學 2014
[3]型鋼再生混凝土梁受彎性能試驗研究[D]. 薛智升.西華大學 2012
[4]不同含鋼率型鋼再生混凝土柱受壓承載性能試驗研究[D]. 郭朋葉.西華大學 2012
[5]廢混凝土的再利用研究[D]. 李駿峰.浙江大學 2012
[6]型鋼再生混凝土梁受剪性能試驗研究[D]. 王秀振.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1
[7]低周反復荷載作用下鋼骨混凝土T形柱節(jié)點抗震性能研究[D]. 萬云芳.廣西大學 2006
本文編號:2929307
【文章來源】:西安理工大學陜西省
【文章頁數】: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鋼材材性試驗
柱型鋼翼緣 329.8 465.8 2.02×101632腹板 391.5 503 1.99×1051967梁型鋼翼緣 268.3 443.6 1.93×1051390腹板 329.8 465.8 2.02×1051632縱筋 HRB335 446.3 523.8 2.15×1052075箍筋 HRB335 418.9 491.6 2.12×1051976(2)再生混凝土材料性能再生混凝土技術是解決建筑垃圾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不僅解決了廢棄混凝土難以處理的問題又能減小對自然資源的過度依賴。隨著再生混凝土實踐和研究的不斷深入, 再生混凝土將逐漸擴大在建筑領域中的應用, 具有顯著的社會價值和經濟效益,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是發(fā)展綠色混凝土的主要途徑之一。本文中型鋼再生混凝土柱-鋼梁組合框架邊節(jié)點試件所使用的再生混凝土強度等級均為 C40,其中再生粗骨料基體混凝土來源于同一拆遷建筑,然后經過破碎、篩分后的再生粗骨料在級配、粒形、粒徑、吸水率等各項材料指標基本均能滿足《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25177-2010)[81]的配置要求;水泥選用 42.5 級普通硅酸鹽水泥,再生混凝土用水均來自于飲用自來水。試驗所用再生骨料如圖 2-4 所示。
2.型鋼再生混凝土柱-鋼梁組合框架邊節(jié)點抗震性能試驗批留樣,預留尺寸為100mm 1 00mm 1 00mm的立方體試塊,試塊與試件一同進行養(yǎng)當達到養(yǎng)護期限后,依照我國現行《普通混凝土力性能驗方法》(GB/T50081-2002)[82]準對試塊進行軸心抗壓試驗。經過實測后得到立方體試塊抗壓強度(frcu)= 40.65Mp達到設計要求。立方體抗壓試塊以及試塊試驗見圖 2-5。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高強再生混凝土梁抗彎性能試驗研究[J]. 董宏英,王超超,陳桂林,姜瑋,曹萬林,鞏曉雪. 自然災害學報. 2016(02)
[2]纖維復合增強再生混凝土框架節(jié)點抗震承載性能試驗研究[J]. 杜園芳,王社良. 建筑結構學報. 2016(04)
[3]圓鋼管高強再生混凝土柱重復加載偏壓試驗[J]. 曹萬林,牛海成,周中一,董宏英.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 2015(12)
[4]中強再生混凝土樓板抗彎性能試驗研究[J]. 曹萬林,張潔,董宏英,喬崎云,周中一. 自然災害學報. 2015(03)
[5]高強再生混凝土T形截面梁受彎性能[J]. 周中一,曹萬林,董宏英,郜泰. 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 2015(06)
[6]帶鋼筋桁架高強再生混凝土板受彎性能試驗研究[J]. 曹萬林,張潔,董宏英,喬崎云,周中一. 建筑結構學報. 2014(10)
[7]低周反復荷載下再生混凝土框架中間節(jié)點的受力性能[J]. 彭有開,吳徽,梁能山,焦志超,高全臣. 世界地震工程. 2014(03)
[8]閉口型壓型鋼板-再生混凝土組合樓板的受彎性能[J]. 張建偉,祝延濤,曹萬林,董宏英. 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 2014(08)
[9]低周反復荷載下強梁弱柱型鋼混凝土變柱T型節(jié)點力學性能研究[J]. 王博,白國良,代慧娟,朱佳寧,李紅星. 土木工程學報. 2014(03)
[10]ABAQUS混凝土損傷因子取值方法研究[J]. 秦浩,趙憲忠. 結構工程師. 2013(06)
博士論文
[1]型鋼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及設計計算方法研究[D]. 馬輝.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3
[2]型鋼混凝土異形柱框架抗震性能及設計方法研究[D]. 劉祖強.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2
[3]再生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抗震性能試驗及理論研究[D]. 尹海鵬.北京工業(yè)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型鋼再生混凝土框架中節(jié)點抗震性能試驗研究[D]. 鮑雨澤.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4
[2]改性再生混凝土框架邊節(jié)點抗震性能試驗研究[D]. 周點龍.合肥工業(yè)大學 2014
[3]型鋼再生混凝土梁受彎性能試驗研究[D]. 薛智升.西華大學 2012
[4]不同含鋼率型鋼再生混凝土柱受壓承載性能試驗研究[D]. 郭朋葉.西華大學 2012
[5]廢混凝土的再利用研究[D]. 李駿峰.浙江大學 2012
[6]型鋼再生混凝土梁受剪性能試驗研究[D]. 王秀振.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1
[7]低周反復荷載作用下鋼骨混凝土T形柱節(jié)點抗震性能研究[D]. 萬云芳.廣西大學 2006
本文編號:29293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92930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