鎂基復合材料制備及其吸氟性能研究
【圖文】:
Cs/Ce(L·g-1)為吸附平衡常數(shù), (kJ·mol-1)為標準吸附吉布斯自 (J·mol-1·K-1)為標準吸附熵變, (kJ·mol-1)為標準吸附焓變,T文溫度,R (8.314 J·mol-1·K-1)為氣體摩爾常數(shù)。 結果與討論.1 Fe/Ce 摩爾比對去除氟離子的影響保持 Mg/(Fe+Ce)摩爾比為 5/1 不變,調節(jié) Fe/Ce 摩爾比分別為 1/0,3/10/1,探討不同 Fe/Ce 摩爾比對材料吸附氟離子的影響,實驗結果如。隨著 Ce 含量的增加,Mg-Fe-Ce-O 對氟離子的吸附量先增加后降低,的 Ce 會提高材料的吸附性能,當 Fe/Ce 摩爾比為 1/3 時,吸附量最大 53.64 mg·g-1,因此 Mg-Fe-Ce-O 合成的最優(yōu) Fe/Ce 摩爾比為 1/3,F(xiàn)e/Ce 摩爾比為 20/1/3。
圖 2-3 (a) MFC13,,(b) MFC13-400 和(c) MFC13-400-F 的 FTIR 圖譜Fig.2-3 FTIR spectra of the (a) MFC13, (b) MFC13-400 and (c) MFC13-400-F描電鏡和 X 射線能譜分析(SEM-EDS) 2-4A 和圖 2-4B 分別為 MFC13 和 MFC13-400 的掃描電鏡圖,從圖FC13 為層狀形貌且表面粗糙,分布較均勻,同時 MFC13 的 EDS 元明元素 Mg,F(xiàn)e 和 Ce 分布均勻,煅燒后,MFC13-400 仍具有層狀形不均勻,這可能是因為在煅燒過程中氫氧化物轉變成了復合氧化3-400 的 EDS 能譜圖見圖 2-4B 內插圖,從圖中可知,實際合成 MFC13,Mg/Fe/Ce 摩爾比與理論 Mg/Fe/Ce 摩爾比相一致。
【學位授予單位】:青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TU991.2;TB33;O647.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琪;羅琳;張嘉超;劉武嫦;胡偉斌;;磁性水滑石快速吸附水體中Cu(Ⅱ)離子[J];環(huán)境工程學報;2015年09期
2 馮翠娥;高存榮;王俊濤;劉文波;宋建新;康偉;;內蒙古河套平原淺層高鐵高氟地下水分布與成因[J];地球學報;2015年01期
3 張琪;張致慧;陳樂;陳群;;原位法合成Cu-BTC負載二氧化硅吸附材料的研究[J];離子交換與吸附;2014年01期
4 周勇;;化學沉淀法處理高濃度含氟廢水的研究[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3年02期
5 楊利錦;郭華明;;化學沉淀法處理除氟吸附劑再生尾液的試驗研究[J];安全與環(huán)境工程;2012年05期
6 張玉紅;張愛麗;周集體;孫筱雨;;Cu(Ⅱ)印跡殼聚糖交聯(lián)膜的表征及其吸附熱力學特性[J];環(huán)境科學;2012年07期
7 李龍;;青海鹽湖鎂資源利用概述[J];廣東化工;2011年09期
8 陳穎林;呂丹桂;陳洪江;;青海鹽湖鎂資源的綜合利用[J];浙江化工;2011年06期
9 張愛君;;氟斑牙的形成機制[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1年01期
10 李增榮;徐徽;龐全世;石西昌;王恒章;;鹽湖鎂資源開發(fā)技術進展及鎂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與設想[J];青海科技;2010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周江文;內循環(huán)流化床吸附—膜分離飲水除氟工藝研究[D];安徽農業(yè)大學;2015年
2 張艷素;鐵鋯復合氧化物去除砷氟的性能研究及機制探討[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3 吉鴻飛;鎂鋁型類水滑石的制備及其對水中氟和重金屬離子的去除性能研究[D];長安大學;2012年
4 張國彥;水滑石基核殼結構磁性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1年
5 李松南;磁性水滑石及其改性材料對六價鉻及銅離子吸附性能的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6 李波;改性除氟吸附劑的制備及其除氟機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6845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684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