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建筑小區(qū)雨水徑流控制及資源化利用設施構建
【圖文】:
咭圓斡?設計的溫州市某坡地高層住宅小區(qū)為例,淺述如何結合小區(qū)坡地地形貫徹低影響開發(fā)理念,構建雨水徑流控制和資源化利用設施。該小區(qū)位于溫州市鹿城區(qū),是浙江省坡地高層住宅小區(qū)試點項目。小區(qū)用地面積為98719m2,總建筑面積為34.76×104m2,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為24×104m2,小區(qū)容積率為2.43,綠化率為30%,由23幢16~18層的二類高層住宅、局部的地下一層商業(yè)區(qū)和二層地下車庫組成,場地南側為河道和市政道路,其余三面均為山坡,南北向高差為50m,分為4個臺地,每個平臺高差為9~12m,見圖1。圖1項目場地剖面示意Fig.1Schematiccross-sectionofprojectsite2徑流總量控制目標根據(jù)《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fā)雨水系統(tǒng)構建(試行)》,將全國大陸地區(qū)分為5個區(qū),并給出了各區(qū)年徑流總量控制率α的最低和最高限值,溫州市位于Ⅲ區(qū),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為·143·第32卷第15期2016年8月中國給水排水CHINAWATER&WASTEWATERVol.32No.15Aug.2016
線的敷設,如不合理規(guī)劃勢必造成管道交叉、增加覆土層厚度;需在設計前期與景觀專業(yè)及建筑專業(yè)協(xié)商中心綠地的位置,,屋面雨水、路面雨水、透水鋪裝入滲雨水的設置位置,給水管道、污水管道的敷設位置,做到雨、污水管道不交叉。溢水口道路路緣石雨水井道路雨水管埋敷綜合功能型雨水花園建筑落水管建筑溢水口雨水管埋敷調蓄型雨水花園接入市政雨水管線凈化型雨水花園圖3雨水花園平面示意Fig.3Schematicplaneofrainfallgarden防滲膜(可選)接雨水管渠溢流口穿孔排水管:DN100~150礫石層:250~300mm透水土工布或100mm厚的砂層換土層:250~1200mm樹皮覆蓋層:50~100mm蓄水層:200~300mm雨水花園類型宜采用的填料凈化型沸石調蓄型瓜子片綜合功能型改良種植土圖4雨水花園剖面示意Fig.4Schematiccross-sectionofrainfallgarden3.3植草溝措施植草溝指種有植被的地表溝渠,坡地建筑的特征就是高落差會對短時徑流起到增大效應,如何減少或延緩上層雨水進入下層綠地是本項目的設計關鍵之一。本項目考慮采用植草溝將上一層臺地的雨水轉輸至下一層臺地的綠地接納,植草溝的設置既可預處理雨水,也能減緩雨水流速,下滲部分雨水。植草溝斷面形式宜采用拋物線形、梯形或三角形。其中,拋物線形適于用地受限較小的地段,梯形適于用地緊張地段,三角形適用于低填方路基且占地面積充裕的地段,路面的匯流沿路肩以漫流的形式或通過集流槽流入植草溝,再通過植草溝的出口排出界外。植草溝邊坡坡度(垂直∶水平)不宜大于1∶3,縱坡不應大于4%,縱坡較大時宜設置為階梯型或在中途設置臺坎。道路立緣石可采用平石或立緣石開孔的形式,保證徑流引入植草溝內(nèi)。植草溝剖面如圖5所示。混凝土蓋
【作者單位】: 溫州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分類號】:TU9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凌帆;桂林;;雨水徑流中污染指標的相關性[J];人民黃河;2010年07期
2 張凡;董志龍;王寶山;;建筑屋頂雨水徑流初期沖刷效應研究[J];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2011年06期
3 趙現(xiàn)勇;程方;張杏娟;王秀朵;趙樂軍;;不同結構透水路面對雨水徑流污染物的削減作用[J];天津城市建設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4 雷年生,燕君穆;雨水徑流抑制型下水道[J];中國給水排水;1986年02期
5 岑國平;城市雨水徑流計算模型[J];水利學報;1990年10期
6 林徐達;;高速公路路面雨水徑流污染物的系統(tǒng)聚類分析[J];市政技術;2013年05期
7 馮瑋雋;李澤琴;Gregory Goblick;;城市雨水徑流環(huán)境污染控制研究進展[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6年04期
8 申麗勤;車伍;李海燕;何衛(wèi)華;李世奇;;我國城市道路雨水徑流污染狀況及控制措施[J];中國給水排水;2009年04期
9 劉章君;鄭志磊;洪興駿;鄒霞;劉睿;;城市雨水徑流生態(tài)處理研究現(xiàn)狀與進展[J];海河水利;2011年03期
10 陳淑芬;劉連江;張茜雯;王鶴立;李艷紅;;濟南城區(qū)不同下墊面雨水徑流水質變化規(guī)律研究[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1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張曉昕;馬洪濤;;美國城市雨水徑流管理概況與借鑒[A];多元與包容——2012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07.城市工程規(guī)劃)[C];2012年
2 丁年;胡愛兵;任心欣;;城市排水防澇綜合規(guī)劃中雨水徑流控制目標及方法研究[A];城鄉(xiāng)治理與規(guī)劃改革——2014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01城市安全與防災規(guī)劃)[C];2014年
3 安延濤;;城市雨水徑流減量研究[A];城市時代,協(xié)同規(guī)劃——2013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05-工程防災規(guī)劃)[C];2013年
4 夏遠芬;萬玉秋;;南京市地面停車場透水鋪裝使用分析[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卷)[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童國慶;澳大利亞的城市水敏感設計[N];中國水利報;2012年
2 廣東建設報記者 紀辛;深圳低沖擊開發(fā)助力綠色市政[N];廣東建設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莊鄭悅;透水材料驅散“熱島效應”[N];中國建材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寶山;城市雨水徑流污染物輸移規(guī)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2 干里里;城市雨水徑流污染控制與排水管道缺損狀況量化評價研究[D];清華大學;2012年
3 楊栩;城市綠地對降雨徑流及其污染物削減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勃;塘西河初期雨水徑流混凝凈化處理探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潘忠成;不同類型綠地對雨水徑流中COD和氮的削減效應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6年
3 張映鵬;大連城區(qū)雨水徑流規(guī)律及污染負荷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4 賈玉強;邢臺市雨水徑流控制與資源化利用方法的研究[D];燕山大學;2016年
5 陳雙;宜興市城市雨水徑流污染特性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6年
6 徐雪;兩段式混合滲濾介質系統(tǒng)處理雨水徑流污染物的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6年
7 熊力劍;重慶市屋面雨水徑流水質分析及處理試驗研究[D];重慶大學;2016年
8 田歡;雨水徑流污染物總量的計測及其評估方法研究[D];北京建筑大學;2016年
9 薛鵬程;波羅江流域雨水徑流污染特征研究[D];蘇州科技大學;2016年
10 于姍姍;校園雨水徑流污染特征及利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5421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542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