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遺產視角下西安影劇院建筑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07-11 12:03
【摘要】:文化作為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與精神財富的總和,表現(xiàn)出無比深厚的內涵。城市因所處地域的文化內涵,在發(fā)展過程中呈現(xiàn)出完全不同的特征。文化積淀所反映出的傳統(tǒng)理念,以及物化的風格樣式,成為城市空間的典型表象,并作為文脈而傳承。在城市形成的歷史過程中,實質空間的形成是時間積累重疊的結果。然而,歷史性城市中的重要角色,維系原有城市特有風貌具備控制力的老建筑,卻在近現(xiàn)代的發(fā)展中逐漸消失了。西安的現(xiàn)代建筑發(fā)展是西安政經活動、城市發(fā)展和人文變遷的時代縮影和物質見證,影劇院在這方面顯得較為突出。影劇院作為文化場所,以其特別的開放性形式和與人民群眾互動緊密的參與性等特點,更加貼近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使得研究具有較高的關注度和可識性。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一個人如此,一個劇場更是如此。難以想象一個沒有戲的城市是如何的無聊、無趣。本文基于西安現(xiàn)代建筑的整體框架下,以城市遺產視角研究的視角,針對性地對西安影劇院建筑進行研究。研究西安影劇院建筑的歷史演進、保存現(xiàn)況、風格特點和遺產價值,對其作統(tǒng)一的系統(tǒng)研究,總結影劇院建筑在近現(xiàn)代史中的變化歷程、分析不同時期影劇院建筑的設計特色、分析影劇院城市遺產所應具備的價值因素,并能對西安整個城市的文化遺產體系作些許的補充。本文通過文獻研究、實地調查、走訪了解等方式對西安影劇院建筑進行初步的了解和認識,再根據(jù)不同時段分期的城市其建設發(fā)展的動力與原因,再結合比較研究的方法總結出其發(fā)展規(guī)律和呈現(xiàn)出來的時代特征和價值。對研究西安現(xiàn)代建筑整體框架甚至社會文化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同時對西安城市遺產認識、研究的普及以及未來可能的建筑遺產保護等工作提供一些理論參考。
文內圖片:
圖片說明:研究框架
文內圖片:
圖片說明: 其建筑形制有露天與室內之分。廣大場,室內戲場多系宮廷和達官顯貴所筑,設: 每歲正月十五日,于端門外,建國門外,從昏達旦,以縱觀之,故戲場亦謂之場屋。梨園、尚勤殿、興慶宮等,民間的演出場所、興福寺、新昌宅等。教坊和梨園既是訓練歌舞、戲劇的場所。營造法式為典型的樓亭式建筑,,大荔縣朝邑的演出場所,也是陜西現(xiàn)存建筑時間最早的其一,長安等都市,多為勾欄式建筑,如元勾欄一處。其二,廣大鄉(xiāng)村多為戲樓。、道、佛三教,到處敕寺建廟,大興酬神賽。此時演出場所建筑風格與營造法式有明顯組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U984.114;TU242.2
本文編號:2513143
文內圖片:
圖片說明:研究框架
文內圖片:
圖片說明: 其建筑形制有露天與室內之分。廣大場,室內戲場多系宮廷和達官顯貴所筑,設: 每歲正月十五日,于端門外,建國門外,從昏達旦,以縱觀之,故戲場亦謂之場屋。梨園、尚勤殿、興慶宮等,民間的演出場所、興福寺、新昌宅等。教坊和梨園既是訓練歌舞、戲劇的場所。營造法式為典型的樓亭式建筑,,大荔縣朝邑的演出場所,也是陜西現(xiàn)存建筑時間最早的其一,長安等都市,多為勾欄式建筑,如元勾欄一處。其二,廣大鄉(xiāng)村多為戲樓。、道、佛三教,到處敕寺建廟,大興酬神賽。此時演出場所建筑風格與營造法式有明顯組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U984.114;TU242.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王建鋒;;近現(xiàn)代中國傳統(tǒng)復興建筑現(xiàn)象比較研究[J];建筑學報;2005年12期
2 陳綱倫,熊利萍;中國現(xiàn)代建筑哲學建構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引領[J];華中建筑;2003年01期
3 劉杰;“科學性”與“民族性”──縈繞中國近現(xiàn)代建筑創(chuàng)作的兩大主題[J];華中建筑;2000年03期
4 顧孟潮;;從十九世紀中葉世界切片上看中國[J];華中建筑;1988年03期
本文編號:25131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51314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