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軌道交通車站內(nèi)外銜接空間的建筑形式美設(shè)計研究
[Abstract]:In the 21 century, the problem of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the world, energy saving and low carb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various fields. In our coun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the continuous growth of urban population, the tightening of resource constraints,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eople's travel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in the city. People's livelihood Project has become the core of the report of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Urban rail transit, with its unique advantages, has become the main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urba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d people's travel, and is also the first choice to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transportation problems in the "people's livelihood Project". It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nd building a beautiful new city. Urban rail transit not only needs to realize the transportation function, but also needs to consider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nection of each station,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the connecting space and the aesthetic sense of architecture,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s function and aesthetics.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hanghai rail transit st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nection, limits its scope, and aims at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pace and aesthetic sense of architecture, and studies the contents of architectural formal beauty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necting space. Based on the formal beauty ru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of architectural beauty in the connecting space of Shanghai rail transit station, including the factors of formation and influence, and so on. The architectural quality and aesthetic sense of its space are discussed, includ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architectural form, entrance and exit space design, interactive interface design, light design, marking oriented design and so on. Summing up the design strategy of architectural form beauty of its inner and outer connecting space, combining with the case analysi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quality of the connecting space inside and outside of Shanghai rail transit station and the elements of its architectural beauty design. The paper also looks forward to the trend of architectural beauty design of the connecting space inside and outside of urban rail transit stations in the future,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help for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is kind of projects in the future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學(xué)位授予單位】:上海交通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U921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遜;;城市軌道交通車站疏散乘客行為及影響分析[J];交通標(biāo)準(zhǔn)化;2012年06期
2 王治;葉霞飛;管旭日;;上海城市軌道交通車站銜接交通設(shè)施問題分析[J];山西建筑;2006年11期
3 王依琳;饒曉明;;軌道交通車站照明設(shè)計探討[J];地下工程與隧道;2006年04期
4 劉瑩;吳嬌蓉;林航飛;;軌道交通車站行人路徑選擇研究[J];城市交通;2008年06期
5 楊建國;張軍軍;;基于嵌入式技術(shù)的軌道交通車站設(shè)備監(jiān)控系統(tǒng)研發(fā)[J];城市公共交通;2008年09期
6 周樂;;軌道交通車站地區(qū)整體規(guī)劃設(shè)計實(shí)踐——以北京市為例[J];城市交通;2008年05期
7 五一;;德國斯圖加特市軌道交通車站公交銜接的布置案例剖析[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09年06期
8 李瑜芬;徐瑞華;;火災(zāi)下城市軌道交通車站乘客疏散特點(diǎn)分析[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0年02期
9 況昌鵬;;以色列特拉維夫市軌道交通車站的設(shè)計和施工特點(diǎn)[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0年05期
10 陳扶];吳海軍;;基于定量分析的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分級探討[J];現(xiàn)代城市軌道交通;2010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9條
1 龔迪嘉;;城市軌道交通車站的低碳接駁交通方式選擇[A];多元與包容——2012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05.城市道路與交通規(guī)劃)[C];2012年
2 朱效潔;馬藝芳;;突發(fā)事件下軌道交通車站內(nèi)人員的疏散方案研究[A];2010城市軌道交通關(guān)鍵技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王璇;楊春立;楊立兵;;國內(nèi)外軌道交通車站標(biāo)識系統(tǒng)的比較研究[A];全國城市地下空間學(xué)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4 何利英;王中岳;蔣麗華;;行人仿真技術(shù)在軌道交通車站設(shè)計中的應(yīng)用[A];面向低碳經(jīng)濟(jì)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技術(shù)——中國土木工程學(xué)會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隧道及地下空間運(yùn)營安全與節(jié)能環(huán)保專業(yè)委員會第一屆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羅誠;陳峰;李小紅;;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內(nèi)擁擠人群的分析與評價[A];2014中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fā)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4年
6 夏元旦;陶利;;緊鄰軌道交通車站的狹小空間內(nèi)蓋挖加層施工技術(shù)[A];2010城市軌道交通關(guān)鍵技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0年
7 高守平;;軌道交通車站機(jī)電系統(tǒng)設(shè)置若干功能探討[A];2007年湖南水電科普論壇論文集[C];2007年
8 孫永華;趙琛;杜毅;;既有軌道交通車站改擴(kuò)建施工的耐久性措施與影響分析[A];中國土木工程學(xué)會隧道與地下工程分會防排水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三屆學(xué)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9 曹瑋;;軌道交通車站周邊用地與交通一體化銜接研究——以南京為例[A];規(guī)劃創(chuàng)新:2010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重慶市政協(xié);重慶: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急需改造[N];人民政協(xié)報;2013年
2 記者 王怡;軌道交通車站信號系統(tǒng)安全達(dá)歐標(biāo)[N];科技日報;2013年
3 本報實(shí)習(xí)生 朱正炎邋本報記者 陶健;配套措施到位了嗎?[N];解放日報;2007年
4 記者 袁京;中心城區(qū)百日之內(nèi)實(shí)現(xiàn)無黑車[N];北京日報;2010年
5 楊燁;上海近8000名志愿者增援奧運(yùn)安保[N];人民公安報;2008年
6 記者 王燕;政協(xié)委員力促上海打造無障礙設(shè)施示范城[N];人民政協(xié)報;2003年
7 記者 汪丹;地鐵扶梯將受視頻監(jiān)視[N];北京日報;2012年
8 顧定海 張雅薇;殘疾人出門將無障礙[N];聯(lián)合時報;2003年
9 記者 蘇建鳳 特約記者 孫文劍;4號線“十一”前通車試運(yùn)營[N];首都建設(shè)報;2009年
10 記者 蘇建鳳 謝琳 特約記者 孫文劍 張桂芳;“行”之有效 本市交通運(yùn)輸量增質(zhì)優(yōu)[N];首都建設(shè)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2條
1 王子甲;基于行人仿真的軌道交通車站設(shè)施規(guī)模及布局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xué);2013年
2 胡清梅;軌道交通車站客流承載能力的評估與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xué);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法政;突發(fā)狀況下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客流疏散時間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xué);2015年
2 宋志昌;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合理接駁范圍研究[D];長安大學(xué);2015年
3 何山;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多目標(biāo)布局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xué);2015年
4 賀章珂;基于軌道交通車站的TOD社區(qū)土地利用強(qiáng)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xué);2015年
5 余麗潔;基于停車換乘的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分類研究[D];長安大學(xué);2015年
6 謝東山;上海市軌道交通車站內(nèi)外銜接空間的建筑形式美設(shè)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xué);2015年
7 張海麗;城市軌道交通車站乘客通行服務(wù)水平的仿真評價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xué);2011年
8 李洪旭;城市軌道交通車站設(shè)施設(shè)備與整體服務(wù)水平分級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xué);2013年
9 潘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長春軌道交通車站空間設(shè)計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xué);2015年
10 蔣啟文;城市軌道交通車站進(jìn)出站設(shè)施優(yōu)化配置問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xué);2009年
,本文編號:23902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390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