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應變軟化效應的裂隙巖體損傷本構模型的開發(fā)及應用
[Abstract]:The deeper the underground cavity is, the more obvious the strain softening phenomenon is. In order to study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after excavation of deep fractured rock mass, based on strain softening model, combined with damage and evolution constitutive equation of fractured rock mass, using the secondary development function of FLAC~ (3D) software, VC programming language is adopted. The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of fractured rock mass considering strain softening effect is established. Taking underground circular tunnel excavation in a mine as an example, the strain softening model and the self-developed constitutive model are used to simulate the example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displacement, plastic zone and safety factor of surrounding rock of roadway show that the displacement, plastic zone and safety factor of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a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The developed constitutive model can well reflect the strain softening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mass and the damage of fracture to rock mass and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mass.
【作者單位】: 安徽理工大學能源與安全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374013,51174005,51134012) 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科研活動項目(DG073)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項目(20133415110006,20123415130001)
【分類號】:TU45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周家文;徐衛(wèi)亞;李明衛(wèi);周先齊;石崇;;巖石應變軟化模型在深埋隧洞數(shù)值分析中的應用[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9年06期
2 李術才,朱維申;復雜應力狀態(tài)下斷續(xù)節(jié)理巖體斷裂損傷機理研究及其應用[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1999年02期
3 柴紅保;曹平;趙延林;林杭;;裂隙巖體損傷演化本構模型的實現(xiàn)及應用[J];巖土工程學報;2010年07期
4 李樹忱;李術才;徐幫樹;;隧道圍巖穩(wěn)定分析的最小安全系數(shù)法[J];巖土力學;2007年03期
5 徐靖南,朱維申,白世偉;壓剪應力作用下多裂隙巖體的力學特性──斷裂損傷演化方程及試驗驗證[J];巖土力學;1994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藍航;節(jié)理巖體采動損傷本構模型及其在露井聯(lián)采工程中的應用[D];煤炭科學研究總院;2007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亮;曾宜江;羅杰;;基于增量加載法的隧洞上方地基承載力研究[J];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2009年04期
2 劉向峰;何峰;王振偉;王來貴;;露井聯(lián)采下巖體變形規(guī)律[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2期
3 高謙;吳永博;王思敬;;金川礦區(qū)深部高應力礦床開采關鍵技術研究與發(fā)展[J];工程地質學報;2007年01期
4 祁長青;許人平;吳繼敏;俞縉;;基于遺傳算法的隧道圍巖變形穩(wěn)定可靠性分析[J];工程地質學報;2008年02期
5 楊圣奇;蔣昱州;溫森;;兩條斷續(xù)預制裂紋粗晶大理巖強度參數(shù)的研究[J];工程力學;2008年12期
6 何紅忠;王星華;;海底隧道修建中注漿加固圈參數(shù)研究[J];公路交通技術;2008年05期
7 周成濤;陳俊濤;;襯砌背后矩形空洞對隧道初支應力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2012年12期
8 王紅才;趙衛(wèi)華;孫東生;郭彬彬;;巖石塑性變形條件下的Mohr-Coulomb屈服準則[J];地球物理學報;2012年12期
9 鐘祖良;劉新榮;方金炳;李小勇;廖靜薇;;基于經(jīng)濟安全系數(shù)比的隧道穿越超淺埋大偏壓段方案優(yōu)化研究[J];工業(yè)建筑;2013年02期
10 高永濤;范高齡;吳順川;韓浩亮;高利立;周喻;;基于不同強度折減路徑下的隧洞圍巖穩(wěn)定性分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13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慧;水—巖作用下多裂隙巖體斷裂機制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2 柴紅保;基于巖體斷裂損傷模型的邊坡穩(wěn)定性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3 楊立云;巖石類材料的動態(tài)斷裂與圍壓下爆生裂紋的實驗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4 王宏偉;長壁孤島工作面沖擊地壓機理及防沖技術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5 李正軍;基于最小耗能原理水力壓裂裂縫啟裂及擴展規(guī)律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1年
6 郭子紅;地下立交近接隧道穩(wěn)定性的理論分析與模擬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7 張志;平莊西露天礦露井協(xié)調開采控制技術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8 唐詩佳;脆性斷層構造的三維幾何模型研究[D];中南大學;2000年
9 田榮;連續(xù)與非連續(xù)變形分析的有限覆蓋無單元方法及其應用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0年
10 王建學;開采沉陷塑性損傷結構理論與冒矸空隙注漿充填技術的研究[D];煤炭科學研究總院;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偉杰;基于滲流—應力耦合作用的裂隙型底板突水機理及危險性預測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王濤;大峪溝—三架嶺引水隧洞圍巖穩(wěn)定性分析[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3 劉社豪;節(jié)理巖體等效本構關系研究及工程應用[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4 董蕾;采動結構參數(shù)優(yōu)化設計及可靠度分析[D];中南大學;2010年
5 韓書紅;川東北地區(qū)深探井堵漏技術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1年
6 周奎;含三維裂隙的脆性巖體破壞機理的試驗與數(shù)值分析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7 韓科周;淺埋暗挖地鐵車站合理埋深確定及圍巖穩(wěn)定性分析[D];青島理工大學;2011年
8 朱龍;隧道掘進中的圍巖蠕變與土體軟化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9 薛俊濤;露井協(xié)調開采三維數(shù)字礦山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10 喬正;千米深井巷道群穩(wěn)定性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龍元,劉繼紅,常來山,肖輝;Morgenstern-Price改進法在邊坡穩(wěn)定性計算中的應用[J];鞍山鋼鐵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2 許強,嚴明,黃潤秋;某水電站左岸深裂縫對工程荷載下邊坡穩(wěn)定性影響的FLAC~(3D)分析[J];地質災害與環(huán)境保護;2002年01期
3 張強勇,向文,朱維申;節(jié)理巖體能量損傷本構模型與工程應用[J];工程地質學報;1999年04期
4 譚云亮,,王泳嘉;巷道圍巖塑性狀態(tài)判定分析方法[J];工程地質學報;1996年02期
5 何滿潮,王旭春;開采沉陷工程巖體本構關系研究[J];工程地質學報;1997年04期
6 李世qG,宋軍;變形速率比值判據(jù)與貓山隧道工程驗證[J];中國工程科學;2002年06期
7 譚文輝,蔡美峰,王家臣;確定邊坡臨界滑面的FLAC-Monte Carlo法[J];金屬礦山;2001年03期
8 許傳華,任青文,李瑞;地下工程圍巖穩(wěn)定性分析方法研究進展[J];金屬礦山;2003年02期
9 常來山,王家臣,李慧茹,陳亞軍;節(jié)理巖體邊坡?lián)p傷力學與FLAC-3D耦合分析[J];金屬礦山;2004年09期
10 侯克鵬,阮永芬;離散元法模擬邊坡穩(wěn)定性若干問題探討[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米加,陳明雄,賀永年;裂隙巖體注漿模擬實驗研究[J];實驗力學;2001年01期
2 向文飛;周創(chuàng)兵;;裂隙巖體表征單元體研究進展[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5年S2期
3 丁紅瑞;王如賓;;基于單裂隙巖體二維穩(wěn)定溫度場數(shù)值模擬分析[J];災害與防治工程;2005年02期
4 韓嵩;蔡美峰;;單軸荷載下裂隙巖體超聲波傳播速度研究[J];黃金;2006年12期
5 陳益峰;周創(chuàng)兵;盛永清;;應變敏感的裂隙及裂隙巖體水力傳導特性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6年12期
6 張海波;王媛;王魯明;張偉;;裂隙巖體動力特性的試驗模擬研究[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3期
7 劉曉麗;王恩志;王思敬;;裂隙巖體精細結構描述及工程特性數(shù)值試驗[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8年S2期
8 趙旭平;;工程建設中裂隙巖體的三維非線性有限元分析[J];中國煤炭地質;2008年S1期
9 紀成亮;李曉昭;王駒;趙曉豹;汪志濤;邵冠慧;王益壯;;裂隙巖體滲透系數(shù)確定方法研究[J];工程地質學報;2010年02期
10 張樹光;趙亮;徐義洪;;裂隙巖體傳熱的流熱耦合分析[J];揚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付永勝;魏安;李雋蓬;;非貫通裂隙巖體裂紋擴展規(guī)律及破壞機制[A];第四屆全國工程地質大會論文選集(二)[C];1992年
2 李寧;張平;陳蘊生;;裂隙巖體試驗研究進展與思考[A];巖石力學新進展與西部開發(fā)中的巖土工程問題——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七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2年
3 吉小明;;裂隙巖體多重介質流固耦合分析的全耦合數(shù)學模型與有限元公式[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九屆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3年
4 柴軍瑞;;裂隙巖體水-巖-熱耦合非線性動力學模型研究綜述[A];全國巖土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上冊)[C];2003年
5 梁作景;;堅硬裂隙巖體中洞庫的錨噴支護[A];地下工程經(jīng)驗交流會論文選集[C];1982年
6 蔣爵光;凌建明;;非貫通裂隙巖體的損傷模型及其強度預測[A];巖土力學數(shù)值方法的工程應用——第二屆全國巖石力學數(shù)值計算與模型實驗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0年
7 李新平;朱維申;;裂隙巖體的損傷斷裂模型與強度特性分析[A];巖石力學測試技術及高邊坡穩(wěn)定性——第二次湖北省暨武漢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0年
8 劉曉麗;王恩志;王思敬;劉順貴;;裂隙巖體滲透性研究[A];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yè)委員會2006年學術年會暨“城市地質環(huán)境與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吳剛;;裂隙巖體模型的卸荷破壞試驗研究[A];第六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三卷)[C];1997年
10 鄭少河;姚海林;葛修潤;;裂隙巖體非穩(wěn)態(tài)滲流特性分析[A];巖石力學新進展與西部開發(fā)中的巖土工程問題——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七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李志偉;“杰青”催化出來的優(yōu)秀科學家[N];光明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超;硬質裂隙巖體三軸加載及卸荷蠕變特性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2 張志強;非貫通裂隙巖體破壞細觀特征及其宏觀力學參數(shù)確定方法[D];西安理工大學;2009年
3 張莉麗;裂隙巖體滲透典型單元體存在性[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4 易小明;裂隙巖體損傷位移反分析[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06年
5 向文飛;裂隙巖體表征單元體及力學特性尺寸效應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6 楊慧;水—巖作用下多裂隙巖體斷裂機制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7 路威;裂隙巖體水流—傳熱模型試驗與計算理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8 楊建平;裂隙巖體宏觀力學參數(shù)評價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09年
9 路亞妮;裂隙巖體凍融損傷力學特性試驗及破壞機制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10 張勇;稀疏裂隙巖體三維飽和水流—傳熱及熱應力半解析計算方法研究與應用[D];北京交通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辛;基于等效滲透張量的裂隙巖體典型單元體存在性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年
2 王利戈;多裂隙巖體的破壞機理試驗及數(shù)值分析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3 白蘭蘭;裂隙巖體熱流模型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4 張海波;動、靜荷載作用下不同傾角裂隙巖體力學性能試驗模擬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5 韓松峰;裂隙巖體在水—巖作用下的損傷機理分析及其加固機理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9年
6 項呂;滲流影響下裂隙巖體損傷斷裂機制的數(shù)值分析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7 徐劍;層狀裂隙巖體彈塑性損傷特性的分析與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8 孫健;裂隙巖體熱—水—力三場耦合米級尺度模型試驗及數(shù)值模擬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9 李維溪;裂隙巖體滲流—傳熱耦合的有限元模擬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5年
10 齊曲;裂隙巖體的隨機分析方法[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2631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263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