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中美高層鋼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結(jié)構(gòu)抗震設計與評估

發(fā)布時間:2018-01-11 06:08

  本文關鍵詞:中美高層鋼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結(jié)構(gòu)抗震設計與評估 出處:《清華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中美規(guī)范 高層建筑 基于性能 抗震設計 地震損失


【摘要】:鋼筋混凝土(RC)框架-核心筒結(jié)構(gòu)是中美兩國高層建筑廣泛采用的結(jié)構(gòu)形式之一,對比研究兩國鋼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結(jié)構(gòu)的抗震設計方法以及抗震性能,對進一步完善我國高層建筑抗震設計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系統(tǒng)研究了兩組中美典型鋼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對比案例的抗震設計及其抗震性能,主要成果如下:(1)總結(jié)歸納中美兩國基于性能抗震設計規(guī)范的發(fā)展及現(xiàn)狀,介紹了各現(xiàn)行基于性能抗震設計規(guī)范的主要成果,以及下一代基于性能抗震設計方法。(2)選取了兩組中美高烈度區(qū)RC框架-核心筒結(jié)構(gòu)的對比案例,完成了案例一之中的中國方案抗震設計,并詳細對比了各組案例中美設計結(jié)果的差異。結(jié)果表明,在相同地震危險性條件下(案例一),由中國規(guī)范反應譜計算的設計地震作用較大,且中國規(guī)范對結(jié)構(gòu)層間位移角的限制比較嚴格,二者共同導致中國方案的材料用量顯著高于美國方案;在相同設計基底剪力條件下(案例二),美國方案部分構(gòu)件的截面較大,剪力墻邊緣構(gòu)件的約束范圍及邊緣構(gòu)件的總縱筋面積和箍筋體積配箍率均較大,并且框架柱的體積配箍率也比中國方案大,因而美國方案主要承重構(gòu)件的材料用量略大于中國方案。(3)建立了案例結(jié)構(gòu)的三維有限元模型,采用彈塑性時程分析方法評估了兩組案例、四個結(jié)構(gòu)在三種地震強度下的抗震性能,并研究了結(jié)構(gòu)的抗地震倒塌能力。結(jié)果表明,在相同地震危險性條件下(案例一),中國方案的抗震性能及抗倒塌能力略好于美國方案;在相同設計基底剪力條件下(案例二),美國方案的抗震性能及抗倒塌能力均好于中國方案。(4)采用下一代基于性能抗震評估方法——FEMA P58方法評估對比了兩組研究案例各結(jié)構(gòu)方案在三種地震強度作用下的損失情況(修復費用、修復時間和人員傷亡)。結(jié)果表明,非結(jié)構(gòu)構(gòu)件的修復費用及修復工日均占總費用、總工日的絕大部分;除結(jié)構(gòu)倒塌外,可能引起人員傷亡的易損集合主要是天花板和電梯。在相同地震危險性條件下(案例一),三種地震強度下,中國方案的修復費用均小于美國方案;在多遇地震和設防地震下,中國方案的修復工日小于美國方案,而在罕遇地震下中國方案修復工日略大。在相同設計基底剪力條件下(案例二),三種地震強度下,美國方案的修復費用和修復工日均小于中國方案。
[Abstract]:Reinforced concrete (RC) frame core tube structure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structure form two high-rise buildings, the seismic design method of comparison of two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core wall structure and seismic performance, 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eismic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s in our country. The seismic design and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is system on the two group of typical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core tube between case,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summarizes the two performance based seismic design code development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troduced the current main achievements performance based on seismic design code, as well as the next generation of performance based seismic design method. (2) the comparative case the two group of Sino US high intensity zone RC core structure, China scheme of seismic design completed in one case, and a detailed comparison of each cas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sign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same seismic hazard conditions (one case), by China standard response spectrum seismic design calculation and specification of large Chinese structure interlayer displacement angle of more stringent restrictions, the two common cause China scheme the amount of materia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America in the same design scheme; base shear conditions (case two), the program component of the larger, bound shear wall edge member and edge member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s and stirrups stirrup ratio are larger, and the column volume stirrup ratio than the Chinese scheme, so the United States scheme of the main load-bearing components of materials the amount is slightly larger than the Chinese scheme. (3) the establishment of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case structure, the elastic-plastic time history analysis method to evaluate two groups of cases, four in three kinds of earthquake intensity structure under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to study the seismic collapse resistance of the 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same seismic hazard conditions (one case),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collapse resistant capacity Chinese scheme i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e U.S. program; in the same design base shear conditions (two cases),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collapse resistant capacity were better than the U.S. Chinese. (4) the next generation of performance based seismic evaluation method, FEMA P58 method to assess the loss of contrast group two cases each model under three kinds of earthquake intensity under the action (repair cost, repair time and casual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pair costs and repair work of non structural components are the total cost of most of the total days; in addition to the structure collapse, may cause casualties of the vulnerability is mainly set ceiling and elevator. In the same seismic hazard conditions (one case), three kinds of earthquake intensity, China. The repair costs are less than the case; in the earthquake and the earthquake intensity, repair work Chinese scheme is less th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under rareearthquake Chinese scheme slightly. On the same day to repair the design base shear conditions (two cases), three kinds of earthquake intensity, the scheme and repair costs the repair work is less than China scheme.

【學位授予單位】:清華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U973.1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云霞;綜合樓的抗震設計之我見[J];哈爾濱鐵道科技;2003年01期

2 常慶芬;;抗震設計中的“概念設計”[J];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3 徐曉冰;;抗震設計中的“概念設計”[J];科技資訊;2009年32期

4 蔡金蘭;;淺談建筑中抗震設計理念的發(fā)展[J];價值工程;2010年23期

5 衛(wèi)明;日本建筑物抗震設計簡介[J];煤礦設計;1984年09期

6 朱七七;Getty;;“地震之城”的抗震設計[J];商務旅行;2010年04期

7 張強;抗震設計中的幾個問題[J];丹東紡專學報;2001年04期

8 方景耀;抗震設計存在的質(zhì)量通病[J];建筑設計管理;2001年03期

9 馬宏旺,呂西林;建筑結(jié)構(gòu)基于性能抗震設計的幾個問題[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12期

10 李玉蘭,崔振庫;小型火力發(fā)電廠主廠房抗震設計淺談[J];河北煤炭;200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董海棉;;磚混結(jié)構(gòu)體系的合理性對抗震設計的影響[A];河南省土木建筑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董啟灝;陸延紅;;抗震設計常遇若干爭議問題討論[A];首屆全國建筑結(jié)構(gòu)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3 蔡益燕;;淺談高層鋼框架的抗震設計[A];慶賀劉錫良教授執(zhí)教五十周年暨第一屆全國現(xiàn)代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報告會論文集[C];2001年

4 蔡林峰;高勝戰(zhàn);;磚混結(jié)構(gòu)的應用和抗震設計注意事項[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16卷)[C];2012年

5 白建永;王衛(wèi)忠;項兵;高飛;;多層酒店抗震設計[A];第四屆全國建筑結(jié)構(gòu)技術交流會論文集(下)[C];2013年

6 李怡;馬銘;;建筑結(jié)構(gòu)基于性能抗震設計初探[A];中國交通土建工程學術論文集(2006)[C];2006年

7 方建橋;胡志堅;;加州新一代橋梁的抗震設計標準研究[A];第二十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2年

8 康凱;;西郊莊園大酒店抗震設計[A];第四屆全國建筑結(jié)構(gòu)技術交流會論文集(下)[C];2013年

9 朱潔靜;楊必峰;沈忠賢;;東方金融廣場抗震設計[A];建筑結(jié)構(gòu)(2009·增刊)——第二屆全國建筑結(jié)構(gòu)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10 蔡益燕;;日本在抗震設計中的創(chuàng)新戰(zhàn)略和技法[A];第六屆全國現(xiàn)代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劉彥斌;省建設廳為我州贈送抗震設計圖集[N];甘南日報(漢文版);2008年

2 本報記者 鐘振宇;有無抗震設計 受損情況大不同[N];四川日報;2013年

3 張孔生;我市執(zhí)行抗震設計新規(guī)[N];揚州日報;2008年

4 陳熹熹邋汪曉霞;抗震能力可否寫進購房合同[N];市場報;2008年

5 袁弘;未通過抗震設計審查 施工圖設計文件不得使用[N];成都日報;2008年

6 記者 王一博;新建小區(qū)須過抗震關[N];鄭州日報;2008年

7 黃歆邋陳亦南;建筑專家:必須進一步加強建筑物防震抗震設計和施工[N];建筑時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吳楠;提高震后橋隧病害評估和處置效率[N];中國交通報;2011年

9 記者 曹軒;我省開展抗震設計質(zhì)量專項抽查[N];吉林日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劉關;“生命線工程”急需抗震設計優(yōu)化[N];中國房地產(chǎn)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鄒昀;上海環(huán)球金融中心大廈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2 張海明;基于能量譜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及設計方法研究[D];湖南大學;2014年

3 江輝;近場地震下橋梁結(jié)構(gòu)基于性能抗震設計的能量方法[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夢珂;中美高層鋼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結(jié)構(gòu)抗震設計與評估[D];清華大學;2015年

2 陸本燕;鋼筋混凝土橋梁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D];長安大學;2007年

3 羅蘭芳;鋼筋混凝土框架結(jié)構(gòu)基于損傷性能的抗震設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4 王寧;基于抗震設計和構(gòu)造改進的鋼框架結(jié)構(gòu)抗倒塌性能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5 程佳佳;鋼筋混凝土框架結(jié)構(gòu)基于位移的抗震設計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4年

6 唐輝;中海國際社區(qū)某高層結(jié)構(gòu)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與分析[D];湖南大學;2012年

7 孫鵬;近場地震下框架結(jié)構(gòu)基于損傷抗震設計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2年

8 胡炬;某超限高層建筑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D];華南理工大學;2014年

9 徐國鋒;高烈度區(qū)連續(xù)梁橋延性抗震設計初步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09年

10 刁現(xiàn)偉;不規(guī)則框架結(jié)構(gòu)抗震性能研究及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D];同濟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40839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40839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fd46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