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商業(yè)銀行重啟不良資產證券化的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3-23 02:06
資產證券化起源于美國,作為近三十年來全球金融領域發(fā)展迅猛的創(chuàng)新工具,已經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獲得了快速的發(fā)展。而我國資產證券化起步比較晚,發(fā)展比較慢。2005年,我國開始不良資產證券化的試點工作,但是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進而引起了全球金融海嘯,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fā),我國經濟增速陡然間從兩位數增長變?yōu)閭位數增長,國內當時金融風險防范能力還不強,所以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我國暫停了不良資產證券化業(yè)務。隨著全球的經濟逐漸復蘇,我國開始重新審視是否開展不良資產證券化。特別是2016年我國商業(yè)銀行所累積的不良貸款進入井噴時期,因此,我國監(jiān)管部門開始重新重視國際上處置不良資產比較成熟的手段---不良資產證券化。在2016年5月重啟試點后,我國商業(yè)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發(fā)展進一步加快,已成為商業(yè)銀行處置不良貸款的主要手段。不良資產證券化不僅可以改善商業(yè)銀行資本充足率,加快流動性,而且可以防微杜漸,加快處置不良資產的效率,防止產生新的不良資產。同時,不良資產證券化業(yè)務為投資者拓寬了新的融資渠道,為發(fā)行主體轉移風險,提高盈利性提供了良好的機會,這也是我國快速開展不良資產證券化業(yè)務的動因所在。所以研究我國商業(yè)銀行重...
【文章頁數】: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文獻綜述
1.2.1 國外研究現狀
1.2.2 國內研究現狀
1.2.3 國內外文獻綜述評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論文框架結構
1.5 研究重點、難點及創(chuàng)新點
1.5.1 研究重點
1.5.2 研究難點
1.5.3 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
2 商業(yè)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的相關理論
2.1 不良資產證券化的界定
2.2 不良資產證券化的交易結構
2.2.1 不良資產證券化的參與方
2.2.2 不良資產證券化的運作流程
2.3 我國不良資產證券化的發(fā)展歷程
2.3.1 不良資產證券化少量嘗試階段(2003-2004年)
2.3.2 不良資產證券化試點開展階段(2005-2008年)
2.3.3 不良資產證券化暫停階段(2008-2015年)
2.3.4 不良資產證券化重啟階段(2016年至今)
2.4 我國商業(yè)銀行重啟不良資產證券化的現實背景
2.4.1 我國經濟階段性特征發(fā)生了明顯變化
2.4.2 新一輪不良資產“雙升”態(tài)勢日益突出
2.4.3 當前不良資產證券化的市場主體有所改變
2.4.4 金融市場新一輪的“資產荒”日益凸顯
2.5 我國商業(yè)銀行重啟不良資產證券化的特點
2.5.1 基礎資產類型較多
2.5.2 預計回收率較高
2.5.3 交易結構優(yōu)化
2.6 我國商業(yè)銀行重啟不良資產證券化存在的問題
2.6.1 信息評級制度尚不完善
2.6.2 不良資產證券化存在滯留性
2.6.3 資產定價技術不成熟
2.6.4 會計稅收制度不健全
2.7 我國商業(yè)銀行重啟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意義
2.7.1 改善商業(yè)銀行資本充足率
2.7.2 加快商業(yè)銀行流動性
2.7.3 降低新的不良資產的發(fā)生率
2.7.4 提高商業(yè)銀行管理水平
3 不良資產證券化的國際經驗及啟示
3.1 美國不良資產證券化的實踐
3.2 韓國不良資產證券化實踐
3.3 日本不良資產證券化實踐
3.4 歐洲主要國家不良資產證券化實踐
3.4.1 德國
3.4.2 意大利
3.4.3 波蘭
3.5 不良資產證券化國際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4 招商銀行“和萃二期”案例分析
4.1 案例概述
4.1.1 “和萃二期”發(fā)行概況
4.1.2 “和萃二期”方案分析
4.1.3 “和萃二期”發(fā)行現狀
4.2 案例啟示
4.2.1 資產池創(chuàng)新
4.2.2 盡調方法的創(chuàng)新
4.2.3 估值方法的創(chuàng)新
4.2.4 設置雙重流動性支持機制
4.2.5 拓寬不良資產處置通道,促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
5 完善我國不良資產證券化發(fā)展的政策建議
5.1 建立信用評級制度,防范信用風險
5.2 抑制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滯留性
5.3 完善估值定價方法
5.4 建立適應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會計稅收制度
5.5 完善SPV標準,明確SPV獨立法人資格
5.6 加大政府對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扶持力度
6 結論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768057
【文章頁數】: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文獻綜述
1.2.1 國外研究現狀
1.2.2 國內研究現狀
1.2.3 國內外文獻綜述評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論文框架結構
1.5 研究重點、難點及創(chuàng)新點
1.5.1 研究重點
1.5.2 研究難點
1.5.3 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
2 商業(yè)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的相關理論
2.1 不良資產證券化的界定
2.2 不良資產證券化的交易結構
2.2.1 不良資產證券化的參與方
2.2.2 不良資產證券化的運作流程
2.3 我國不良資產證券化的發(fā)展歷程
2.3.1 不良資產證券化少量嘗試階段(2003-2004年)
2.3.2 不良資產證券化試點開展階段(2005-2008年)
2.3.3 不良資產證券化暫停階段(2008-2015年)
2.3.4 不良資產證券化重啟階段(2016年至今)
2.4 我國商業(yè)銀行重啟不良資產證券化的現實背景
2.4.1 我國經濟階段性特征發(fā)生了明顯變化
2.4.2 新一輪不良資產“雙升”態(tài)勢日益突出
2.4.3 當前不良資產證券化的市場主體有所改變
2.4.4 金融市場新一輪的“資產荒”日益凸顯
2.5 我國商業(yè)銀行重啟不良資產證券化的特點
2.5.1 基礎資產類型較多
2.5.2 預計回收率較高
2.5.3 交易結構優(yōu)化
2.6 我國商業(yè)銀行重啟不良資產證券化存在的問題
2.6.1 信息評級制度尚不完善
2.6.2 不良資產證券化存在滯留性
2.6.3 資產定價技術不成熟
2.6.4 會計稅收制度不健全
2.7 我國商業(yè)銀行重啟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意義
2.7.1 改善商業(yè)銀行資本充足率
2.7.2 加快商業(yè)銀行流動性
2.7.3 降低新的不良資產的發(fā)生率
2.7.4 提高商業(yè)銀行管理水平
3 不良資產證券化的國際經驗及啟示
3.1 美國不良資產證券化的實踐
3.2 韓國不良資產證券化實踐
3.3 日本不良資產證券化實踐
3.4 歐洲主要國家不良資產證券化實踐
3.4.1 德國
3.4.2 意大利
3.4.3 波蘭
3.5 不良資產證券化國際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4 招商銀行“和萃二期”案例分析
4.1 案例概述
4.1.1 “和萃二期”發(fā)行概況
4.1.2 “和萃二期”方案分析
4.1.3 “和萃二期”發(fā)行現狀
4.2 案例啟示
4.2.1 資產池創(chuàng)新
4.2.2 盡調方法的創(chuàng)新
4.2.3 估值方法的創(chuàng)新
4.2.4 設置雙重流動性支持機制
4.2.5 拓寬不良資產處置通道,促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
5 完善我國不良資產證券化發(fā)展的政策建議
5.1 建立信用評級制度,防范信用風險
5.2 抑制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滯留性
5.3 完善估值定價方法
5.4 建立適應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會計稅收制度
5.5 完善SPV標準,明確SPV獨立法人資格
5.6 加大政府對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扶持力度
6 結論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7680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376805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