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易報文指紋關系的商業(yè)銀行風險交易識別與發(fā)現(xiàn)
本文選題:商業(yè)銀行 + 風險交易; 參考:《計算機應用研究》2017年03期
【摘要】:商業(yè)銀行風險由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三類組成。隨著金融產品不斷創(chuàng)新,商業(yè)銀行交易操作變得日益復雜,由于交易風險引發(fā)的商業(yè)銀行安全事故頻出。目前,商業(yè)銀行主要從規(guī)章制度上規(guī)范交易操作步驟以及使用信息系統(tǒng)對當天交易產生的票據進行復核做到事后監(jiān)督,而對正在操作中的交易只能通過業(yè)務部門制定的規(guī)則對交易報文進行規(guī)則匹配,但也只能處理已知的風險交易。為了保證國家金融市場秩序的穩(wěn)定和商業(yè)銀行正常的經營,迫切需要一種能有效識別出商業(yè)銀行日常操作交易中關于風險交易的方法,針對這些問題,在整合商業(yè)銀行風險交易和數(shù)據挖掘技術的基礎上,設計了基于交易報文指紋關系的風險交易識別方案。
[Abstract]:Commercial bank risk consists of market risk, credit risk and operational risk. With the continuous innovation of financial products, commercial bank trading operations become increasingly complex, due to transaction risks caused by commercial bank security accidents frequently. At present, commercial banks mainly regulate the operation steps of transactions from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use information systems to review the bills generated during the day's trading, so as to supervise after the day. The transaction in operation can only match the rules of the transaction packets through the rules made by the business department, but it can only deal with the known risk transaction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 order and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a method that can effectively identify the risk transactions in the daily operations of commercial banks,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commercial bank risk transaction and data mining technology, a risk transaction identification scheme based on transaction packet fingerprint relationship is designed.
【作者單位】: 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電子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成都銀行都江堰分行;
【分類號】:F832.33;TP311.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李舟軍;張俊賢;廖湘科;馬金鑫;;軟件安全漏洞檢測技術[J];計算機學報;2015年04期
2 董豪雨;;淺析有效控制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與操作風險[J];中國外資;2013年08期
3 李偉明;張愛芳;劉建財;李之棠;;網絡協(xié)議的自動化模糊測試漏洞挖掘方法[J];計算機學報;2011年02期
4 張子棟;;商業(yè)銀行操作風險的成因及其應對分析[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5 吳博;;操作風險管理視角下的商業(yè)銀行信息科技風險管理研究[J];新金融;2010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邱洋;王軼駿;薛質;;基于符號執(zhí)行的Python攻擊腳本分析平臺[J];計算機工程;2016年11期
2 潘巍巍;陶樺;;無線通信網絡中攻擊信號定位識別仿真研究[J];計算機仿真;2016年11期
3 劉靜靜;袁耀東;;基于啟發(fā)式搜索和分類樹的網絡協(xié)議模糊測試用例生成方法研究[J];現(xiàn)代電子技術;2016年21期
4 孟凡治;李桐;劉淵;張春瑞;;基于概率比對的通信協(xié)議格式逆向分析方法[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16年09期
5 李艷;黃光球;張斌;;動態(tài)攻擊網絡Markov演化博弈安全分析模型[J];計算機科學與探索;2016年09期
6 張開便;董振華;李喜艷;;基于模糊測試的網絡協(xié)議漏洞挖掘研究[J];現(xiàn)代電子技術;2016年13期
7 羅建楨;余順爭;蔡君;;基于最大似然概率的協(xié)議關鍵詞長度確定方法[J];通信學報;2016年06期
8 吳波;云雷;金先濤;劉北水;;工業(yè)監(jiān)控組態(tài)軟件模糊測試方法研究[J];電子產品可靠性與環(huán)境試驗;2016年03期
9 Rui Ma;Daguang Wang;Changzhen Hu;Wendong Ji;Jingfeng Xue;;Test Data Generation for Stateful Network Protocol Fuzzing Using a Rule-Based State Machine[J];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6年03期
10 張俊賢;李舟軍;;基于動態(tài)符號執(zhí)行的C代碼緩沖區(qū)溢出檢測[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6年S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維;劉曉鳴;;我國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探究[J];商品與質量;2011年S6期
2 崔展齊;王林章;李宣東;;一種目標制導的混合執(zhí)行測試方法[J];計算機學報;2011年06期
3 滿菲;穆彤;;淺析我國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問題[J];中國商界(下半月);2010年10期
4 梅宏;王千祥;張路;王戟;;軟件分析技術進展[J];計算機學報;2009年09期
5 李夢君;李舟軍;陳火旺;;基于抽象解釋理論的程序驗證技術[J];軟件學報;2008年01期
6 魏瑜豪;張玉清;;基于Fuzzing的MP3播放軟件漏洞發(fā)掘技術[J];計算機工程;2007年24期
7 劉奇旭;張玉清;;基于Fuzzing的TFTP漏洞挖掘技術[J];計算機工程;2007年20期
8 劉立芳;霍紅衛(wèi);王寶樹;;PHGA-COFFEE:多序列比對問題的并行混合遺傳算法求解[J];計算機學報;2006年05期
9 陳火旺,王戟,董威;高可信軟件工程技術[J];電子學報;2003年S1期
10 林惠民,張文輝;模型檢測:理論、方法與應用[J];電子學報;2002年S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光榮;決策樹在商業(yè)銀行風險分析中的應用[J];華南金融電腦;2005年08期
2 楊晏忠;當前商業(yè)銀行風險的表現(xiàn)與對策[J];中國信用卡;2005年05期
3 王紅昕;;論巴塞爾新資本協(xié)議下我國商業(yè)銀行風險數(shù)據管理[J];情報雜志;2006年04期
4 朱之偉,王廣新,徐林娉;商業(yè)銀行風險監(jiān)督系統(tǒng)設計[J];中國金融電腦;1996年07期
5 牛艷梅;;企業(yè)家倫理與商業(yè)銀行風險規(guī)避[J];華南金融電腦;2007年02期
6 邢英;王建;;商業(yè)銀行風險管理技術研究概述[J];中國金融電腦;2010年11期
7 李勇;;信息化商業(yè)銀行風險與效益的最優(yōu)組合[J];中國金融電腦;2008年04期
8 李忠民;武琦;;中國商業(yè)銀行風險管理體系建設進展與完善[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9 陳琛娜;;金融危機后如何加強商業(yè)銀行風險監(jiān)控[J];華南金融電腦;2010年08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胡永前;;試論我國國有商業(yè)銀行風險防范問題[A];第三屆廣西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社會科學篇)[C];2004年
2 張晨;吳亞奇;楊仙子;;董事會結構與商業(yè)銀行風險的交互影響——基于16家上市銀行數(shù)據的實證研究[A];第九屆中國軟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周武英;德國擬立法遏制商業(yè)銀行風險投機[N];經濟參考報;2013年
2 張建平;銀監(jiān)會強化商業(yè)銀行風險識別和預警防范[N];市場報;2006年
3 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 曹翼;淺析商業(yè)銀行風險的“管”與“理”[N];河北經濟日報;2013年
4 記者 戴磊;《核心指標》:商業(yè)銀行風險監(jiān)管的新標桿[N];金融時報;2006年
5 付亞辰;具有實踐指導價值的力作[N];吉林日報;2003年
6 李曙光;制定好防范和化解商業(yè)銀行風險的政策措施[N];法制日報;2003年
7 記者 朱益;英設立專門機構監(jiān)督商業(yè)銀行風險[N];經濟參考報;2008年
8 許經濤;現(xiàn)階段商業(yè)銀行風險談[N];中國社會報;2003年
9 韓雪萌;全國城市商業(yè)銀行風險狀況明顯改善[N];金融時報;2007年
10 南軻;銀監(jiān)會制定商業(yè)銀行風險核心指標[N];金融時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侯景波;股份制商業(yè)銀行風險治理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段紅濤;我國商業(yè)銀行風險防范問題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3 官學清;商業(yè)銀行風險經營論[D];西南財經大學;2010年
4 楊宜;國有商業(yè)銀行風險防范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0年
5 楊yN;商業(yè)銀行風險監(jiān)管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6 王志剛;中國商業(yè)銀行風險的實證分析及監(jiān)管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7 吳靜鳴;我國商業(yè)銀行風險的早期預警模型研究[D];廈門大學;2003年
8 石漢祥;國有商業(yè)銀行風險成因、效應及治理策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9 常巍;開放經濟下國有商業(yè)銀行風險的積累、沖擊和防范[D];蘇州大學;2005年
10 黃學軍;商業(yè)銀行風險承擔的度量及其關聯(lián)效應研究[D];湖南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曉丹;區(qū)域性商業(yè)銀行風險評價及研究[D];鄭州大學;2015年
2 陳少嬌;商業(yè)銀行風險集成計量模型的實證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5年
3 付蓉;市場競爭對我國商業(yè)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研究[D];暨南大學;2015年
4 李春輝;我國農村商業(yè)銀行風險管理問題研究[D];湖北省社會科學院;2015年
5 徐洋;非利息業(yè)務對中國商業(yè)銀行風險的影響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6 陳皇秀;資本充足率監(jiān)管對我國城市商業(yè)銀行風險承擔影響的實證研究[D];暨南大學;2015年
7 王帥;董事會治理、地方政府干預與城市商業(yè)銀行風險行為[D];東北財經大學;2015年
8 張?zhí)旎?基于支持向量機的商業(yè)銀行風險預警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5年
9 向朝霞;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對商業(yè)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D];天津財經大學;2015年
10 張?zhí)锾?我國商業(yè)銀行風險評價的實證研究[D];南京財經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9065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906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