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經濟論文 > 銀行論文 >

英國和德國助推人民幣國際化的動機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04-16 22:22

  本文選題:人民國際化 + 雙層博弈; 參考:《北京外國語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一直致力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根據蘇珊·斯特蘭奇提出的四種國際貨幣類型,人民幣目前是一個協(xié)商貨幣,因此在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研究中,對發(fā)行國和"追隨國"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的政治分析尤其重要。然而,許多關于人民幣的研究都是針對發(fā)行國家進行的,但是對為什么追隨者支持人民幣的研究相對較少,而且大多數(shù)只是簡單地分析外國政府或個人使用者的經濟考量。因此,本文引入國際貨幣理論和普特南的雙層博弈理論,并采用英國和德國的案例來調查追隨國家的動機和構成動機的深層原因。本文探討第二層級行為者(國內利益集團)的動機時,發(fā)現(xiàn)英國的支持主要源于金融業(yè)希望將倫敦發(fā)展成人民幣產品交易中心的愿景。而實體經濟對人民幣解決方案的需求構成了德國的首要動機。本文認為這種分歧是由利益和制度決定的,而制度——英國自由市場經濟與德國的協(xié)調市場經濟——之間的分歧是首要原因。然后,本文提出,第一層級行為者(首席談判代表和國家領導)受到利益和觀念的影響。對于英國來說,與中國達成的協(xié)議有助于促進與該國的商業(yè)關系,幫助英國從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恢復從而保障保守黨的連任。對于德國來說,中國在歐元區(qū)危機期間的援助幫助了默克爾總理控制歐元貶值和推行救市計劃,為其連任提供了支持。支持人民幣可以說是德國的一種善意的回報。最后,通過采用諾洛夫三種權力的框架,本文發(fā)現(xiàn),盡管中國在這兩個國家輻射的影響力一直在加強,但是還沒有達到可以使權力重心從美國向中國轉移的程度,同時還沒有跡象表明美國在這兩個國家的影響力在大幅度的削減。這意味著人民幣與美元相比仍然使用仍然是有限的。最后,本文探討了兩個層次的相對重要性,本文認為第二層級是主導力量,而第一層級起支持作用。然而,在某些情況下,第一層級會自主發(fā)起協(xié)議來向支持的聯(lián)盟提供公共物品。
[Abstract]:Since the 2008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China has been committed to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yuan.According to the four types of international currencies proposed by Susan Strange, the RMB is currently a negotiated currency, so in the study of the proces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Political analysis of issuers and "follower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However, much of the research on renminbi is directed at the issuing countries, but there is relatively little research on why followers support the currency, and most simply analyse the economic considerations of foreign governments or individual users.Therefor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theory and Putnam's two-level game theory, and uses the cases of Britain and Germany to investigate the underlying reasons of the motive of following the country and the motiv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motiv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otivations of second-tier actors (domestic interest groups) and finds that British support stems largely from the financial sector's vision of turning London into a trading centre for renminbi products.And demand for a yuan solution in the real economy is Germany's primary motivation.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is divergence is determined by interest and institution, and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ritish fre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coordinated market economy in Germany is the primary reason.The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first level actors (chief negotiator and state leader) are influenced by interests and ideas.For Britain, the deal with China will help boost business relations with the country and help it recover from the 2008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o secure a Conservative term.For Germany, China's aid during the euro zone crisis helped Chancellor Merkel control the depreciation of the euro and push through the rescue plan, supporting her re-election.Supporting the yuan is arguably a well-meaning reward for Germany.Finally, by adopting the framework of the three powers of Norlov, this paper finds that although China's radiative influence in these two countries has been increasing, it has not yet reached the point where the focus of power can be transferre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to China.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no sign that America's influence in these two countries has been greatly reduced.This means that the use of the yuan against the dollar is still limited.Final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two levels. The second level is the leading force, and the first level plays a supporting role.In some cases, however, the first level initiates a protocol to provide public goods to the supporting alliance.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F832.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杰;;前瞻人民幣國際化進程[J];中國貨幣市場;2002年03期

2 巴曙松;人民幣國際化從哪里切入[J];金融經濟;2003年08期

3 巴曙松;;人民幣國際化的邊貿之路[J];浙江經濟;2003年15期

4 彭少琴;人民幣國際化的路有多長[J];國際融資;2004年06期

5 徐洪水;論人民幣國際化——基于人民幣周邊流通的分析[J];上海金融;2004年05期

6 閔娟;;人民幣國際化的條件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2005年11期

7 王芬 ,章新;人民幣國際化熱的冷思考[J];粵港澳價格;2005年01期

8 查貴勇;對人民幣國際化一些問題的思考[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9 畢穎娟;人民幣國際化的現(xiàn)狀與途徑選擇[J];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10 人民幣國際化研究課題組;;人民幣國際化的時機、途徑及其策略[J];中國金融;200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宋敏;;人民幣國際化[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金融危機:挑戰(zhàn)與應對”經濟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2 黃志龍;;建議對人民幣國際化戰(zhàn)略進行調整[A];中國與世界年中經濟分析與展望(2010)[C];2010年

3 戴相龍;;人民幣國際化及匯率形成機制改革[A];中國經濟分析與展望(2010-2011)[C];2011年

4 黃志龍;王軍;;第九章 中國經濟再平衡第六大對沖措施:加快人民幣國際化[A];工資、匯率與順差——中國經濟再平衡路徑選擇[C];2011年

5 劉義圣;;人民幣國際化探析[A];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第19次年會暨外國經濟學說與國內外經濟發(fā)展新格局(會議文集)[C];2011年

6 李稻葵;徐欣;伏霖;;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研究[A];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報告(總第42期)[C];2011年

7 宗良;彭伊立;;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A];中國經濟分析與展望(2012~2013)[C];2013年

8 周宇;;論人民幣國際化的兩難選擇[A];全球治理:新認識與新實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十屆學術年會文集(2012年度)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12年

9 鐘利瓊;曾友中;;論人民幣國際化的策略組合[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四卷)[C];2013年

10 韓長征;;人民幣國際化與中資商業(yè)銀行國際化[A];“中國入世10周年——全面開放與走向國際的中國銀行業(y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駐馬尼拉記者 王傳軍;菲律賓:人民幣國際化的試金石[N];光明日報;2009年

2 林利民 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人民幣國際化選擇何種模式?[N];中國國防報;2010年

3 證券時報記者 孫玉;胡汝銀: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最有利時間已經不多[N];證券時報;2011年

4 記者 夏心愉;歐債危機或為人民幣國際化提速契機[N];第一財經日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尹世昌;香港要做人民幣國際化的試驗場[N];人民日報;2012年

6 王信川;人民幣國際化助推經濟轉型[N];經濟日報;2012年

7 中信銀行總行副行長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聯(lián)席所長 曹彤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 曲雙石;人民幣國際化措施密集推進[N];中國經濟導報;2012年

8 孫興杰;人民幣國際化需增強續(xù)航能力[N];新金融觀察;2012年

9 滕飛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產業(yè)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人民幣國際化要深耕細作[N];證券日報;2012年

10 本報記者 榮郁;人民幣國際化應“穩(wěn)”字當先[N];國際商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曉芹;人民幣國際化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2 卜國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匯率的決定和管理研究[D];中央財經大學;2015年

3 陸簡;制度變遷視角下的人民幣國際化[D];中央財經大學;2015年

4 郭步超;貨幣權力視角的人民幣國際化研究[D];南開大學;2015年

5 胥良;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褚華;人民幣國際化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7 楊現(xiàn)領;美元錨的退出與人民幣國際化[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張青龍;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9 徐新華;人民幣國際化研究:理論與實證[D];復旦大學;2006年

10 潘理權;人民幣國際化發(fā)展路徑及保障措施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芯;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2 裴真;人民幣國際化的收益與成本比較[D];河南大學;2010年

3 李朝永;人民幣國際化風險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4 孟思;人民幣國際化的國際經驗借鑒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2年

5 宋凡;新形勢下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2年

6 陸洋;人民幣國際化的收益與成本分析[D];南京財經大學;2012年

7 李洋;人民幣國際化相關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8 智偉亮;人民幣國際化制約因素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9 張峻梧;人民幣與日元直接交易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影響研究[D];遼寧大學;2013年

10 朱麗;人民幣國際化成本收益分析[D];遼寧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76084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76084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e88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