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年健康公司借殼上市案例研究
本文選題:企業(yè)并購 切入點:資本運作 出處:《寧夏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19世紀下半葉,企業(yè)并購作為一種資本運作模式首次出現在國際市場上,之后發(fā)生的五次并購浪潮豐富了企業(yè)并購的內容和形式。借殼上市作為企業(yè)并購的一種,于1934年首次亮相西方資本市場,并逐漸得到市場參與者的認可。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fā)展,謀求上市已經成為企業(yè)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然選擇,但由于我國資本市場的特殊性,選擇IPO直接上市不僅難度大、成本高,而且歷時較長。因此,很多企業(yè)開始謀求“曲線救國”之路——借殼上市。本文選取美年健康公司成功借殼江蘇三友上市的案例作為研究對象。首先,運用文獻研究法梳理以往學者對有關企業(yè)借殼上市的研究,并從中找到相關的理論基礎;其次,梳理借殼上市過程,并運用事件分析法對借殼事件的結果進行評價;再次,通過收集信息和整理數據,運用財務指標等分析方法分別從借殼對象的特征、借殼方案的設計、借殼雙方的資產評估情況、借殼時機的把握和借殼籌備期并購事件的影響等角度分析美年健康公司借殼成功的原因,并分別總結出相應的經驗啟示。案例選取原因:一是美年健康公司屬于健康體檢行業(yè)龍頭企業(yè),研究該案例的成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二是美年健康公司在借殼籌備期對同業(yè)競爭對手慈銘體檢進行了股權收購,該案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Abstract]:In 19th century, M & A appeared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for the first time as a mode of capital operation. The five waves of M & A since then enriched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M & A. In 1934, the western capital market appeare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was gradually recognized by the market participan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apital market, seeking listing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but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capital market in China, The choice of direct IPO listing is not only difficult, high cost, but also takes a long time. Many enterprises have begun to seek the road of "curve saving the nation"-backdoor listing. In this paper, the case of Sanyou listing in Jiangsu Province i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is used to sort out the previous scholars' research on the backdoor listing of enterprises, and find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basis; secondly, comb the process of backdoor listing, and use the event analysis method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the backdoor listing; third, By collecting information and collating data, using financial indicators and other analytical methods, respectively,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ckdoor object, the design of the backdoor scheme, and the assets evaluation of both sides of the shel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iming of backdoor borrowing and the impact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the preparatory period of backdoor borrowing, the reasons for the successful backdoor borrowing of Mannian Health Company are analyzed. The reasons of the case selection are as follows: firstly, the Mian Health Company belongs to the leading enterprise in the health examination industry,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ase has certain representativeness; Second, Mannian Health Company made a stock purchase in the preparation period of shell borrowing, and this case has a certain particularity.
【學位授予單位】:寧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F832.5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薛愛娟;;企業(yè)并購中需要解決的問題[J];中國經濟快訊;2000年22期
2 周鵬舉;我國企業(yè)并購的特點與風險[J];財經科學;2000年S1期
3 潘建亭;美國企業(yè)并購簡析及對我國企業(yè)并購的政策建議[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0年11期
4 魏鈞;論企業(yè)并購后的文化重組[J];經濟師;2000年03期
5 姚林香,高筠燕;我國企業(yè)并購發(fā)展的障礙與出路[J];金融與經濟;2000年09期
6 杜萬清,李世勇;我國企業(yè)并購活動的前景預測[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0年S2期
7 劉瑾;迎接我國企業(yè)并購高潮的到來[J];中國統(tǒng)計;2000年04期
8 徐彬;企業(yè)并購后的整合與協(xié)同[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9 周偉;“盈動”現象對我國企業(yè)并購的啟示[J];財稅與會計;2000年06期
10 牛卓,郝麗萍;我國企業(yè)并購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地質技術經濟管理;200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田冰川;;企業(yè)并購的盡職調查與風險點[A];2009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經濟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魏成龍;;企業(yè)并購中的政府行為分析[A];面向新世紀的中國經濟[C];2000年
3 ;中國民營企業(yè)并購報告[A];中國民營經濟發(fā)展報告 No.4(2006-2007)[C];2007年
4 馮彬;;資產重組與企業(yè)并購的風險及其防范[A];國際經貿研究論文集(2003年)[C];2003年
5 張永安;張盟;;美國企業(yè)并購的結構模式及其對我國企業(yè)國際化的啟示[A];科學發(fā)展觀與系統(tǒng)工程——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于兆吉;毛強;劉秀晨;;基于實物期權方法的企業(yè)并購決策方法的研究[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責任(B卷)——第五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文集[C];2008年
7 莊火木;;企業(yè)并購下的審計風險防范機制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9年學術會議(第十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萬倩雯;陳煒;;基于競爭力的企業(yè)并購類生物模擬[A];第九屆中國不確定系統(tǒng)年會、第五屆中國智能計算大會、第十三屆中國青年信息與管理學者大會論文集[C];2011年
9 文啟湘;樊秀峰;;基于環(huán)境分析的流通企業(yè)并購:目標、方式及制約因素[A];“銀座杯”現代企業(yè)產權制度改革征文集[C];2004年
10 李培勤;鄭凱方;;企業(yè)并購定價的拍賣競價博弈[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金融分會場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高翔 安徽工商管理學院;企業(yè)并購中的問題與對策[N];安徽經濟報;2001年
2 管仁林;推進企業(yè)并購法律制度研究[N];證券日報;2003年
3 ;今年全球企業(yè)并購交易額創(chuàng)紀錄[N];人民日報;2006年
4 唐真龍;蔡敏勇:中國企業(yè)并購日趨活躍[N];上海證券報;2007年
5 實習記者 徐暢;蔡敏勇:我國企業(yè)并購活躍[N];中國證券報;2008年
6 梁忻;世界企業(yè)并購低迷 國內企業(yè)并購紅火[N];中國企業(yè)報;2003年
7 魏林 記者 王瑋;我省企業(yè)并購蓄勢待發(fā)[N];黑龍江日報;2010年
8 陽光 記者 南澤良;黑龍江企業(yè)并購論壇在哈舉行[N];今日信息報;2010年
9 張民強 趙占偉 記者孫欣欣;我市企業(yè)并購快速發(fā)展[N];錦州日報;2012年
10 記者 萬靜;日美企業(yè)并購被附條件批準[N];法制日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祥華;企業(yè)并購機制與政策論[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0年
2 李江;企業(yè)并購中政府干預的經濟學分析[D];復旦大學;2003年
3 王丹;產業(yè)融合背景下的企業(yè)并購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8年
4 韓鷹東;戰(zhàn)略驅動型企業(yè)并購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5 陳劍洪;企業(yè)高管侵占型職務犯罪的會計調查與治理[D];江西財經大學;2015年
6 趙立;中國企業(yè)集團產業(yè)融合有效性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5年
7 牛振東;煤炭企業(yè)橫向并購后整合協(xié)同及績效評價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6年
8 屈海濤;政府控制下企業(yè)并購及其效應研究[D];天津大學;2015年
9 吳進良;中國改革中的企業(yè)并購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0年
10 胡玄能;企業(yè)并購分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繼幫;美年健康公司借殼上市案例研究[D];寧夏大學;2017年
2 王文淵;貴州制藥企業(yè)并購決策研究[D];貴州大學;2007年
3 于洋;我國企業(yè)并購的目標企業(yè)搜尋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8年
4 萬雪芹;企業(yè)并購的制度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5 尹健;企業(yè)并購的經濟學分析[D];安徽大學;2001年
6 錢曉紅;企業(yè)并購:動因、風險與財務選擇[D];蘇州大學;2001年
7 劉可;企業(yè)并購的效率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2001年
8 范曉敏;中國企業(yè)并購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9 王大陸;企業(yè)并購風險因素分析及其防范[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4年
10 林恩恩;我國企業(yè)并購中的反壟斷法規(guī)制[D];重慶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6234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623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