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貿模式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03 11:12
本文關鍵詞:印度外貿模式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印度 外貿政策 外貿模式 RCA 剩余產品出口模式
【摘要】:對外貿易對一國經濟發(fā)展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貿易政策是經濟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于一國經濟發(fā)展的總戰(zhàn)略。一國貿易政策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fā)展情況呈現(xiàn)不同的特征。在合乎經濟發(fā)展狀況的貿易戰(zhàn)略指引下所形成的外貿模式促進經濟快速發(fā)展,不當?shù)馁Q易戰(zhàn)略有損于經濟的良性發(fā)展。因此外貿戰(zhàn)略及政策的選擇以及受此影響形成的外貿模式成為當前學術界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印度作為崛起的發(fā)展中大國,經濟改革呈現(xiàn)“獨特的經濟增長模式”。這種獨特性主要體現(xiàn)在:第一,印度經濟改革堅持漸進主義;第二,早在拉·甘地時期,印度就將服務業(yè)作為重點發(fā)展產業(yè)。這兩大特點也體現(xiàn)在印度外貿模式的演進中。一方面,印度的外貿自由化的改革同樣呈現(xiàn)漸進的特征,另一方面印度外貿結構轉變不同于其他東亞國家,形成獨特的外貿模式。把印度的外貿模式演變作為不發(fā)達國家外貿發(fā)展的案例,來研究不發(fā)達國家的外貿政策與外貿模式的演進機理,對于豐富不發(fā)達國家外貿發(fā)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本文首先對印度外貿模式的相關文獻并進行綜述梳理,在此基礎上對印度改革以來對外貿易政策的發(fā)展,包括貿易目標、進口自由化措施以及出口促進的貿易政策進行歸納總結。得出結論,印度在貿易自由化過程中,重視對國內市場的保護。同時,印度重視培養(yǎng)國內有發(fā)展?jié)摿熬蜆I(yè)潛力的產業(yè)。在此基礎上進分析印度改革以來外貿模式的演變。通過印度1991年改革以來進出口商品總量及結構變化從一個側面反映印度外貿模式。但是基于這種反映的不準確,本文采用RCA指標和外貿依存度來分析印度出口商品結構。此外,由于當前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生產“碎片化”導致一國總出口中包含很多國外增值的內容,因此本文試圖采用價值增值的數(shù)據來剔除這一統(tǒng)計的弊端。并對兩種不同的計算方式進行比較,探求數(shù)據差距的根源。最后基于“剩余產品出口理論”對印度外貿模式進行評價。對照“剩余產品出口理論”的內容、增長機制及缺陷,對印度外貿模式及其增長功能進行綜合分析后得出結論,印度外貿模式非“剩余產品出口模式”這使印度避免了“剩余產品出口模式”的不利影響,外貿改革較好的處理了進口與出口、貿易保護與貿易開放、長期收益與短期收益的關系。對比印度“先國內后外貿”的改革特征與中國“先外貿后國內”的改革特征,對中國今后的外貿改革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印度 外貿政策 外貿模式 RCA 剩余產品出口模式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物資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F75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緒論8-12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8-9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意義9
- 1.2 研究內容9-10
- 1.3 研究方法10-11
- 1.3.1 文獻研讀法10
- 1.3.2 理論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10
- 1.3.3 比較歸納法10-11
- 1.4 創(chuàng)新之處11
- 1.5 本章小結11-12
- 第2章 文獻綜述12-15
- 2.1 外貿模式的國內外研究綜述12
- 2.2 印度外貿模式的國內外研究綜述12-14
- 2.2.1 印度外貿政策的國內外研究綜述13
- 2.2.2 印度外貿模式的國內外研究綜述13
- 2.2.3 對印度外貿模式評價的國內外研究綜述13-14
- 2.3 本章小結14-15
- 第3章 印度外貿政策15-26
- 3.1 印度外貿政策的背景15
- 3.2 印度外貿政策的目標15-16
- 3.3 當前印度外貿政策的主要措施16-24
- 3.3.1 貿易自由化措施16-19
- 3.3.2 出口鼓勵措施19-22
- 3.3.3 出口鼓勵措施的特點22-24
- 3.4 本章小結24-26
- 第4章 印度外貿模式26-37
- 4.1 印度外貿現(xiàn)狀26-29
- 4.1.1 貿易總值與結構26-27
- 4.1.2 貿易增加值與結構27-29
- 4.2 印度外貿模式(根據總值數(shù)據)29-31
- 4.2.1 外貿模式的觀察指標29
- 4.2.2 觀察指標的測算與解釋29-31
- 4.3 印度外貿模式(根據增加值數(shù)據)31-36
- 4.3.1 觀察指標及測算數(shù)據31-33
- 4.3.2 觀察指標的測算與解釋33-35
- 4.3.3 兩種不同測算方式的比較35-36
- 4.4 印度外貿政策及模式的特點總結36
- 4.5 本章小結36-37
- 第5章 印度外貿模式評價37-43
- 5.1 剩余產品出口理論及模式37-39
- 5.1.1 剩余產品出口理論37-38
- 5.1.2 剩余產品出口理論指導下的生產組合38-39
- 5.1.3 “剩余產品出口模式”及其判斷依據39
- 5.2 印度外貿模式的增長功能及其評價39-41
- 5.2.1 印度外貿模式的增長功能39-40
- 5.2.2 印度外貿模式的評價40-41
- 5.3 啟示41-42
- 5.3.1 印度模式與中國模式的不同41
- 5.3.2 印度模式的積極意義41-42
- 5.4 本章小結42-43
- 第6章 總結與展望43-44
- 6.1 總結43
- 6.2 展望43-44
- 參考文獻44-47
- 附錄47-54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及科研情況54-55
- 致謝5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6條
1 牛e,
本文編號:9648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964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