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威脅情境下控制感對消費者商品選擇偏好和消費傾向的影響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9-07 12:47
自我威脅指來自外界的某些信息或特定的情景暗示個體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時,他們所感受到的現(xiàn)實自我和理想自我或現(xiàn)實自我和應該自我之間存在差距的心理狀態(tài)。消費者每天都可能會遭遇各種自我威脅,如能力受到質疑、遭到他人的社會排斥、感覺自己的吸引力不足、地位受到別人的挑戰(zhàn)等等。在這種自我威脅情境下,消費者可能會表現(xiàn)出對不同類型商品的偏好,他們既可以通過自我成長型的商品來直接應對和解決所受到的威脅,也可以通過自我享樂型的商品來轉移注意力和緩解自我威脅所造成的負面情緒。除此之外,在自我威脅情境下,消費者還可能會表現(xiàn)出對相同商品的不同的消費傾向,對宣稱能夠幫助他們提升被威脅特質的商品,消費者既可能表現(xiàn)出接納和認可的積極態(tài)度,進而采取接納性的消費,也可能會表現(xiàn)出防御和排斥的消極態(tài)度,進而采取防御性消費。探究何種因素會影響消費者自我威脅情境下的商品選擇偏好和消費傾向,不僅具有拓展理論框架的理論意義,還具有引導消費者健康消費以及幫助企業(yè)更精準把握客戶需求和商品定位的實踐意義。本文在回顧與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引入控制感變量作為影響自我威脅情境下消費者商品選擇偏好和消費傾向的邊界條件,基于理論推演提出與本研究問題相關的12條假設,并通過兩個子研究中的8個實驗分別探究了自我威脅情境下控制感對消費者商品選擇偏好和消費傾向的影響機制。研究一在對自我威脅、應對方式和控制感的相關理論與文獻進行綜述的基礎上,提出控制感會影響自我威脅情境下消費者的商品選擇偏好,具體來說:當消費者對所受威脅具有較強控制感的時候,他們更傾向于認為所遭受的威脅是可以解決或自己是有能力去解決的,進而更可能采取問題聚焦的應對策略,并表現(xiàn)出對能夠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自我成長型商品的偏好;而當消費者對所受威脅的控制感較弱的時候,他們更傾向于認為所遭受的威脅是無法解決的或自己沒有能力解決的,進而更可能采取情緒聚焦的應對策略,并且表現(xiàn)出對能夠幫助他們轉移注意力和緩解情緒的自我享樂型商品的偏好;谝陨线壿,研究一提出6個假設(H_1—H_6),并通過4個實驗分別檢驗了自我威脅情境下三種不同的控制感來源(威脅本身是否可控、消費者的控制源、已有的應對經驗)對消費者自我享樂型和自我成長型商品選擇偏好的影響。實驗1到實驗4分別操縱了被試的死亡威脅、智力威脅、權力感威脅和社會排斥作為對不同來源自我威脅的操縱,并測量了被試的應對方式(問題聚焦應對、情緒聚焦應對)和消費者的商品選擇偏好(自我成長型商品、自我享樂型商品),結果發(fā)現(xiàn)控制感調節(jié)了自我威脅情境下消費者的商品選擇偏好,并且消費者的應對方式在以上過程中起中介作用。研究二在對自我威脅、防御機制以及控制感的相關理論與文獻進行綜述的基礎上,提出控制感會影響自我威脅情境下消費者的消費傾向,具體來說:當消費者對所受威脅具有較低控制感的時候,他們會更傾向于采用心理防御機制,進而對宣稱能夠幫助他們提升被威脅特質的商品表現(xiàn)出拒絕和排斥的防御性消費傾向;而當消費者對所受威脅具有較高控制感的時候,他們會更不傾向于采用心理防御機制,進而對宣稱能夠幫助他們提升被威脅特質的商品表現(xiàn)出接納和認同的接納性消費傾向。基于以上邏輯,研究二也提出6個假設(H_7—H_(12)),并通過4個實驗分別檢驗了自我威脅情境下與研究一相同的三種控制感來源對消費者消費傾向的影響(接納性消費、防御性消費)。實驗5到實驗8分別操縱了被試的吸引力威脅、智力威脅、社會排斥和地位威脅作為對不同來源自我威脅的操縱,并且測量了被試的防御機制的使用情況和對宣稱能夠幫助他們提升被威脅特質商品的消費傾向,結果發(fā)現(xiàn)控制感調節(jié)了自我威脅情境下消費者的消費傾向,并且消費者的防御機制在以上過程中起中介作用。通過研究一和研究二本文可以得出以下結論:自我威脅情境下,威脅是否可控、控制源和已有應對經驗這三種控制感的來源會通過影響消費者的應對方式(問題聚焦的應對vs.情緒聚焦的應對)來影響消費者的商品選擇偏好(自我享樂型商品vs.自我成長型商品),同時還會通過影響消費者防御機制的使用來影響消費者的消費傾向(防御性消費vs.接納性消費)。最后,本文對兩個研究的結果進行了歸納和分析,討論了本文的理論貢獻和實踐啟示,并且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和對未來研究的展望。
【學位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F274;F713.55
【部分圖文】:
組成自我的要素有些處于中心位置,有些處于邊緣位概念當中不同要素的重視程度不同,那么對個體認為重要脅所造成的自我威脅程度也不同。例如,Qiu(2010)發(fā)現(xiàn)面對個體自我價值確認的重要性越強,則個體越可能采用此,我們在選擇操縱被試的自我威脅時要考慮到所威脅的念的核心成分。自我威脅是可以被情景和特定的信息誘發(fā)的。自我的形成,但是個體的自我概念可能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產生2012),例如,向個體提供有關其自我某一維度上負性的反一具體的情景或將個體歸類為某一具體的社會群體中,都念的變化,并伴隨著相應的思維、情感和行為上的變化(Taj也為通過實驗方法來操縱被試的自我概念提供了理論上的
第 3 章 研究一:自我威脅情境下控制感對商品偏好的影響來源的作用:威脅是否可控(實驗 1、實驗 2)、內外控制源(實驗 3)和積極與消極應對經驗(實驗 4)。應對方式作為理論框架的中介變量包含兩種類型,分別為問題聚焦應對和情緒聚焦應對。商品選擇偏好作為理論框架的因變量包含兩種類型,分別為自我成長型商品和自我享樂型商品。在實證研究中我們將對以上變量的各個水平以及各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系統(tǒng)的檢驗,其中實驗 1 和實驗 2 的主要目的是檢驗假設 1 和假設 2,實驗 3 的主要目的是檢驗假設 3 和假設 4,實驗 4 的主要目的是檢驗假設 5 和假設 6。
注:coeff 代表非標準化的路徑系數(shù);p 代表顯著性水平;LLCI 代表 95%置信區(qū)間的下限,ULCI 代表 95%置信區(qū)間的上限,區(qū)間值不包含 0 代表達到 0.05 顯著性水平。圖 3-6:自我威脅×控制感對自我成長型商品偏好影響的雙中介效應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問題聚焦應對在“自我威脅 控制感”交互作用對自我成長型商品偏好影響中的間接效應顯著(Indirect effect = 0.548, LLCI = 0.193, ULCI =1.002)。進行進一步簡單斜率分析發(fā)現(xiàn):當消費者處于自我威脅情境下時,問題聚焦應對在控制感對自我成長型商品偏好影響中的中介效應顯著( Indirect effect= 0.960, LLCI = 0.610, ULCI = 1.402),這說明當消費者感覺到自我威脅可控時,比他們感覺自我威脅不可控時,具有更強的問題聚焦應對傾向,并提升了他們對自我成長型商品的偏好,假設 1 得到驗證。當不存在自我威脅時,問題聚焦應對在控制感對自我成長型商品偏好影響中的中介效應也顯著( Indirect effect = 0.412,LLCI = 0.151, ULCI = 0.783),但是中介作用卻小于自我威脅情境下的中介作用,這說明在沒有自我威脅的情境下,當消費者具有更強可控感時,具有更強的問題
本文編號:2813363
【學位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F274;F713.55
【部分圖文】:
組成自我的要素有些處于中心位置,有些處于邊緣位概念當中不同要素的重視程度不同,那么對個體認為重要脅所造成的自我威脅程度也不同。例如,Qiu(2010)發(fā)現(xiàn)面對個體自我價值確認的重要性越強,則個體越可能采用此,我們在選擇操縱被試的自我威脅時要考慮到所威脅的念的核心成分。自我威脅是可以被情景和特定的信息誘發(fā)的。自我的形成,但是個體的自我概念可能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產生2012),例如,向個體提供有關其自我某一維度上負性的反一具體的情景或將個體歸類為某一具體的社會群體中,都念的變化,并伴隨著相應的思維、情感和行為上的變化(Taj也為通過實驗方法來操縱被試的自我概念提供了理論上的
第 3 章 研究一:自我威脅情境下控制感對商品偏好的影響來源的作用:威脅是否可控(實驗 1、實驗 2)、內外控制源(實驗 3)和積極與消極應對經驗(實驗 4)。應對方式作為理論框架的中介變量包含兩種類型,分別為問題聚焦應對和情緒聚焦應對。商品選擇偏好作為理論框架的因變量包含兩種類型,分別為自我成長型商品和自我享樂型商品。在實證研究中我們將對以上變量的各個水平以及各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系統(tǒng)的檢驗,其中實驗 1 和實驗 2 的主要目的是檢驗假設 1 和假設 2,實驗 3 的主要目的是檢驗假設 3 和假設 4,實驗 4 的主要目的是檢驗假設 5 和假設 6。
注:coeff 代表非標準化的路徑系數(shù);p 代表顯著性水平;LLCI 代表 95%置信區(qū)間的下限,ULCI 代表 95%置信區(qū)間的上限,區(qū)間值不包含 0 代表達到 0.05 顯著性水平。圖 3-6:自我威脅×控制感對自我成長型商品偏好影響的雙中介效應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問題聚焦應對在“自我威脅 控制感”交互作用對自我成長型商品偏好影響中的間接效應顯著(Indirect effect = 0.548, LLCI = 0.193, ULCI =1.002)。進行進一步簡單斜率分析發(fā)現(xiàn):當消費者處于自我威脅情境下時,問題聚焦應對在控制感對自我成長型商品偏好影響中的中介效應顯著( Indirect effect= 0.960, LLCI = 0.610, ULCI = 1.402),這說明當消費者感覺到自我威脅可控時,比他們感覺自我威脅不可控時,具有更強的問題聚焦應對傾向,并提升了他們對自我成長型商品的偏好,假設 1 得到驗證。當不存在自我威脅時,問題聚焦應對在控制感對自我成長型商品偏好影響中的中介效應也顯著( Indirect effect = 0.412,LLCI = 0.151, ULCI = 0.783),但是中介作用卻小于自我威脅情境下的中介作用,這說明在沒有自我威脅的情境下,當消費者具有更強可控感時,具有更強的問題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金曉彤;趙太陽;崔宏靜;徐尉;李廣政;;地位感知變化對消費者地位消費行為的影響[J];心理學報;2017年02期
2 丁瑛;宮秀雙;;社會排斥對產品觸覺信息偏好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J];心理學報;2016年10期
3 崔宏靜;金曉彤;趙太陽;王天新;;自我認同對地位消費行為意愿的雙路徑影響機制研究[J];管理學報;2016年07期
4 柳武妹;王靜一;邵建平;;消費者觸摸渴望的形成機制解析——基于認知體驗視角[J];心理學報;2016年04期
5 王紫薇;涂平;;寂寞讓人如此美麗——社會排斥對女性外表消費的促進作用[J];營銷科學學報;2015年03期
6 柳武妹;王海忠;何瀏;;人之將盡,消費國貨?死亡信息的暴露增加國貨選擇的現(xiàn)象、中介和邊界條件解析[J];心理學報;2014年11期
7 顧佳旎;孟慧;范津硯;;社會自我效能感的結構、測量及其作用機制[J];心理科學進展;2014年11期
8 鄭曉瑩;彭泗清;戴珊姍;;社會比較對炫耀性消費的影響:心理補償?shù)囊暯荹J];營銷科學學報;2014年03期
9 柳武妹;王海忠;陳增祥;;補償性消費研究回顧與展望[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4年09期
10 鄭曉瑩;彭泗清;;補償性消費行為:概念、類型與心理機制[J];心理科學進展;2014年09期
本文編號:28133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813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