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下平臺信任對消費者參與協(xié)同消費意愿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0-05-09 08:53
【摘要】:共享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發(fā)展模式,伴隨互聯(lián)網、大數據技術的發(fā)展以及移動終端的普及,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共享觀念逐步深入人心,共享模式已經涉及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共享經濟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消費方式,那就是協(xié)同消費。面對我們當下社會不斷加劇的環(huán)境問題,我們要開始反思我們傳統(tǒng)的消費方式。協(xié)同消費是一種可持續(xù)的消費方式,所以可以被稱之為綠色的消費方式。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尖銳的問題,比如滴滴殺人事件致使順風車業(yè)務下線,共享單車亂停亂放擾亂交通秩序,共享單車、共享雨傘等共享產品被私自占有或被破壞等等,這一系列問題的出現,使人們對共享經濟開始產生擔憂與懷疑。所以信任問題成了共享經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本文通過發(fā)放問卷進行數據收集,采用實證分析的方法,探究平臺信任的作用機制。本文的主要理論基礎是理性行為理論、技術接受模型理論等,在這些成熟的理論基礎上,結合電子商務環(huán)境的研究成果對平臺信任與參與協(xié)同消費意愿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在文獻綜述的基礎上本文將平臺信任作為自變量,參與協(xié)同消費意愿作為因變量,同時引入了感知價值和感知風險,并將感知價值作為中介變量,感知風險作為調節(jié)變量,構建了本文的共享經濟下平臺信任對消費者參與協(xié)同消費意愿的影響研究模型。模型中將平臺信任劃分為認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兩個維度,將感知價值劃分為功能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三個維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設,然后運用SPSS19.0對問卷調查所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分別探究平臺信任和感知價值的各個維度以及感知風險和參與協(xié)同消費意愿之間的關系,得出了平臺信任會正向影響參與協(xié)同消費意愿,感知價值在兩者之間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并且感知風險會負向調節(jié)平臺信任與參與協(xié)同消費意愿之間的關系,即感知風險會削弱平臺信任與參與協(xié)同消費意愿之間的關系。最后通過歸納總結本文的研究結論,提出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建議。
【圖文】:
5圖 1-1 研究框架二、創(chuàng)新點本文的創(chuàng)新有兩點:1、研究環(huán)境的創(chuàng)新。消費者信任在電子商務領域的研究成果已經很豐富,但是共享經濟模式是近幾年才開始興起,所以在共享經濟這種新興的模式下,研究的還不多。2、調節(jié)變量的創(chuàng)新。區(qū)別于以往的研究,感知風險多數被用來做為中介變量進行研究,但是本文根據 Mayer 在研究組織間信任的時候提出感知風險具有調節(jié)作用,所以本文探索性地將感知風險做為本文研究模型的調節(jié)變量。
更多的是服務的體驗。共享經濟消費者信任的研究會涉及到社會學、心理學、市場營銷學、管理學、行為學等相關學科。信任在這些學科中的研究成果也為本文共享經濟下平臺信任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所以本文將借鑒以往學者關于消費者信任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模型,進行本文的研究,下面對這些成果進行歸納總結:(一)理性行為理論1975 年美國學者 Fishbein and Ajzen 提出了理性行為理論(TRA),這個理論的應用是有假設前提的,他假設人們是理性的。他認為在理性的假設前提下,人們的行為是可以進行預測的。因為人們的行為會受到行為意向的影響,,也就是說行為意向對其行為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同時個體態(tài)度和主觀規(guī)范會對行為意向產生直接的影響,這里提到的個體態(tài)度是其對于行動所表現出的積極的或者消極的一種情感,這里的主觀規(guī)范是參照人的建議,參照人是指對自己非常重要的個體或者組織,會對自己的信念產生強烈的影響。理論中的個體的態(tài)度同時也會受到行為信念和其對行為結果評估的影響。消費者的主觀規(guī)范會被外在規(guī)范的信念和動機所影響。外在規(guī)范信念是消費者假想參照人會建議他會采取的行為表現,動機是指消費者認為自身應該與參照人所想象他應有的行為保持一致。圖 3-1 是理性行為理論的模型圖。
【學位授予單位】:甘肅政法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F724.6;F274
【圖文】:
5圖 1-1 研究框架二、創(chuàng)新點本文的創(chuàng)新有兩點:1、研究環(huán)境的創(chuàng)新。消費者信任在電子商務領域的研究成果已經很豐富,但是共享經濟模式是近幾年才開始興起,所以在共享經濟這種新興的模式下,研究的還不多。2、調節(jié)變量的創(chuàng)新。區(qū)別于以往的研究,感知風險多數被用來做為中介變量進行研究,但是本文根據 Mayer 在研究組織間信任的時候提出感知風險具有調節(jié)作用,所以本文探索性地將感知風險做為本文研究模型的調節(jié)變量。
更多的是服務的體驗。共享經濟消費者信任的研究會涉及到社會學、心理學、市場營銷學、管理學、行為學等相關學科。信任在這些學科中的研究成果也為本文共享經濟下平臺信任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所以本文將借鑒以往學者關于消費者信任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模型,進行本文的研究,下面對這些成果進行歸納總結:(一)理性行為理論1975 年美國學者 Fishbein and Ajzen 提出了理性行為理論(TRA),這個理論的應用是有假設前提的,他假設人們是理性的。他認為在理性的假設前提下,人們的行為是可以進行預測的。因為人們的行為會受到行為意向的影響,,也就是說行為意向對其行為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同時個體態(tài)度和主觀規(guī)范會對行為意向產生直接的影響,這里提到的個體態(tài)度是其對于行動所表現出的積極的或者消極的一種情感,這里的主觀規(guī)范是參照人的建議,參照人是指對自己非常重要的個體或者組織,會對自己的信念產生強烈的影響。理論中的個體的態(tài)度同時也會受到行為信念和其對行為結果評估的影響。消費者的主觀規(guī)范會被外在規(guī)范的信念和動機所影響。外在規(guī)范信念是消費者假想參照人會建議他會采取的行為表現,動機是指消費者認為自身應該與參照人所想象他應有的行為保持一致。圖 3-1 是理性行為理論的模型圖。
【學位授予單位】:甘肅政法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F724.6;F27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鐵翠香;;網絡口碑效應實證研究——基于信任和感知價值的中介作用[J];情報科學;2015年08期
2 李凱;孫旭麗;嚴建援;;移動支付系統(tǒng)使用意愿影響因素分析:基于交換理論的實證研究[J];管理評論;2013年03期
3 賈雷;涂紅偉;周星;;消費者信任修復研究評介及展望[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2年01期
4 周濤;魯耀斌;張金隆;;基于感知價值與信任的移動商務用戶接受行為研究[J];管理學報;2009年10期
5 井淼;周穎;呂巍;;互聯(lián)網購物環(huán)境下的消費者感知風險維度[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6 楊中芳,彭泗清;中國人人際信任的概念化:一個人際關系的觀點[J];社會學研究;1999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
本文編號:26558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655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