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開放銀行數據共享機制研究
【文章目錄】:
一、引言
二、對開放銀行概念維度的闡釋
三、我國開放銀行的“市場驅動”屬性及其成因
(一)不同驅動類型的標準與特征
(二)我國開放銀行“市場驅動”的成因
1. 金融實踐創(chuàng)新的自主性與市場性
2. 監(jiān)管驅動模式的差異性和限制性
四、開放銀行監(jiān)管體系的構建與啟示
(一)各國(地區(qū))開放銀行監(jiān)管與治理制度的形塑
(二)中國開放銀行監(jiān)管治理體系的構建
1. 數據開放的反壟斷標準
2. 數據開放的權屬標準設計
3. 開放平臺架構的推薦性標準設計
4. 第三方授權標準設計
5. 責任認定的借鑒與啟示
(三)監(jiān)管科技與治理機制的引入
1. 監(jiān)管科技的積極引入
2.“共票”治理機制的創(chuàng)新推動
五、結論與建議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王凌云;余維彬;;銀行競爭:理論紛爭、政策比較及對發(fā)展中國家的啟示[J];金融評論;2015年03期
2 楊東;;論金融消費者概念界定[J];法學家;2014年05期
3 楊東;;論金融服務統(tǒng)合法體系的構建——從投資者保護到金融消費者保護[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3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恭政;;比例原則下侵犯金融消費者信息的刑法規(guī)制——基于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教義學闡釋[J];網絡法律評論;2017年01期
2 朱玲;;金融創(chuàng)新背景下的金融服務法學——2014年度中國金融服務法學研究動態(tài)與綜述[J];金融服務法評論;2015年00期
3 崔金珍;鄧露露;;金融消費者保護:信息不對稱、雙重道德風險的防范[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6期
4 朱偉彬;曾煥晴;;我國交叉性金融產品與服務的消費者權益保護研究[J];海南金融;2015年11期
5 藍壽榮;周艷芳;;金融法的人文關懷——讀楊東《金融消費者保護統(tǒng)合法》所感[J];經濟法學評論;2015年01期
6 林樺;呂彥平;趙慧;;2014~2015年商業(yè)銀行金融法研究綜述[J];中國商法年刊;2015年00期
7 謝貴春;;金融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功能、層次與制度建構[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15年05期
8 郭斐;錢正;;對我國“金融消費者”概念的法律解析[J];金融與經濟;2015年08期
9 謝貴春;;金融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功能、層次與制度建構[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15年04期
10 徐姍;;金融消費者保護理念之重思——基于利用“短信保管箱”盜刷銀行卡的案件[J];商;2015年20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葉林;;金融消費者的獨特內涵——法律和政策的多重選擇[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2 廖凡;;金融消費者的概念和范圍:一個比較法的視角[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12年04期
3 張曉東;;金融消費者保護的制度構建與立法探索——兼論金融監(jiān)管創(chuàng)新[J];金融與經濟;2012年06期
4 顧肖榮;陳玲;;試論金融消費者保護標準和程序的基本法律問題[J];政治與法律;2012年06期
5 唐應茂;;中國金融消費者保護的若干問題——從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法》談起[J];金融發(fā)展評論;2012年01期
6 楊東;;論金融衍生品消費者保護的統(tǒng)合法規(guī)制——高盛“欺詐門”事件的啟示[J];比較法研究;2011年05期
7 陳潔;;投資者到金融消費者的角色嬗變[J];法學研究;2011年05期
8 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法律事務處課題組;陳育;;金融消費者概念之反思——基于一元化視角構建我國消費者金融權益保護制度[J];西南金融;2011年07期
9 李健男;;金融消費者法律界定新論——以中國金融消費者特別保護機制的構建為視角[J];浙江社會科學;2011年06期
10 徐明;盧文道;;證券交易“買者自負”原則的司法適用及法制化初探[J];證券法苑;2011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東;程向文;;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開放銀行數據共享機制研究[J];金融監(jiān)管研究;2019年10期
2 全湘溶;吳輝;;我國金融科技發(fā)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J];信息通信技術與政策;2019年04期
3 范希文;;金融科技的贏家、輸家和看家[J];金融博覽;2017年11期
4 胡章燦;傅佳偉;;監(jiān)管科技的發(fā)展、前景與應對[J];金融市場研究;2018年08期
5 道格拉斯·阿納;亞諾什·巴伯斯;羅斯·伯克利;陳沖;郎玥;;金融科技、監(jiān)管科技及對金融監(jiān)管的重新定義[J];國際金融;2018年08期
6 李建軍;;從全國兩會看當前金融領域的核心關切[J];企業(yè)觀察家;2019年04期
7 申嫦娥;魏榮桓;;基于國際經驗的金融科技監(jiān)管分析[J];中國行政管理;2018年05期
8 伊志峰;林旻;蔡文德;沈婧暢;;金融科技發(fā)展及監(jiān)管的國際經驗借鑒[J];福建金融;2018年06期
9 王宇;;金融科技創(chuàng)新之監(jiān)管對策分析[J];新金融;2018年06期
10 張定法;楊明月;;金融科技發(fā)展對金融行業(yè)的影響及監(jiān)管應對[J];經濟研究參考;2018年48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汪可;金融科技對商業(yè)銀行經營影響的理論與實證分析[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余夢穎;金融科技下商業(yè)銀行網點經營管理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9年
2 雷光明;GS銀行利用金融科技發(fā)展普惠金融策略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9年
3 李霞;金融科技對我國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水平影響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9年
4 許衍會;金融科技在供應鏈金融風險控制中的應用研究[D];廣西大學;2019年
5 周顯超;金融科技在村鎮(zhèn)銀行產品創(chuàng)新中的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9年
6 劉文;金融科技視角下的銀行網點智慧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9年
7 程一夢;金融科技影響商業(yè)銀行盈利能力的實證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9年
8 潘竹;A商業(yè)銀行金融科技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9年
9 韋鈺;金融科技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廈門大學;2018年
10 楊暢;我國中小銀行金融科技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研究[D];浙江大學;2019年
本文編號:28809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880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