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制度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7-12 18:17
【摘要】:我國農村信用社自2003年改革以來,取得了可觀的發(fā)展成就。但改革成果更多的得益于外部推動力,而非農村信用社自身制度完善的內力所致。改革中治理結構運行異化、理論健全而實際運行不到位、多流于形式等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村信用社改革成效和深入發(fā)展。要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就要做好農村信用社的管理體制工作,而法人治理制度是管理體制的核心,所以要充分發(fā)揮農村信用社在農村的積極作用,完善信用社法人治理制度勢在必行。改革實踐中出現的種種問題,理論研究上的困惑和沖突,使得該命題的提出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研究意義。 本文以此為研究起點,以制度演進和變遷為視角,尋找完善我國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制度的理論依據,并提出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的目標、原則及具體實現路徑。 基于上述思路,文章劃分為包括導論在內的四個部分: 第一章導論 本部分就我國農村信用社治理的現狀進行概括,并提出當前信用社治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該問題進行研究的意義。同時針對本文中確定的問題展開文獻綜述,以確定要求起點和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 第二章農村信用社治理的再認識——制度變遷理論及其應用 本部分目的在于確定本文研究的視角和切入點,即制度變遷理論和我國農村信用社制度演進的現實歷程。該部分通過運用制度變遷理論對信用社治理制度演進軌跡進行分析,為下文對我國農村信用社現狀和問題的分析奠定基礎。 第三章我國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制度現狀及其問題 本部分主要是對我國農村信用社改革的成效從政策、組織形式、經營管理、激勵與約束機制等方面進行了總結,并在肯定上述成效的同時,提出當前信用社治理中在管理體制、風險控制、經營收益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并以產權問題和控制權問題為基礎和核心。 第四章我國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制度的完善 本部分在前文,特別是在第三章問題分析的基礎上,運用制度變遷理論,結合我國農村信用社治理現狀及發(fā)展趨勢,確定其治理目標、制度設計原則,并針對當前問題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法律完善建議。 論文以制度變遷理論和制度安排說為基礎,分析了目前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其可能原因,并進而提出,應建立我國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目標和完善原則,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優(yōu)化產權設置、調整激勵與約束機制、改善金融監(jiān)管措施、破除二級法人體制。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F832.35;D922.28
本文編號:2752330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F832.35;D922.2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玉海;諾斯制度變遷理論的演進及其應用價值[J];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2 馮果;深化我國農村合作金融制度改革的若干法律思考[J];法學雜志;2005年06期
3 葉子芬;;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缺陷與完善[J];南方金融;2006年07期
4 孫淮;;農村信用社改革發(fā)展問題探析——以河南省為例[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1年01期
5 謝平;中國農村信用合作社體制改革的爭論[J];金融研究;2001年01期
6 楊子強;股東選擇與權利實現:農村信用社改革的基礎性問題[J];金融研究;2005年02期
7 穆爭社;藍虹;;論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結構的特征[J];金融研究;2007年01期
8 劉貴生;孫天琦;;格爾木市八家信用社市場退出的案例研究——從CAMEL、金融安全網框架的分析[J];金融研究;2007年07期
9 穆爭社;;破解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結構的“民有資本官營化”困局[J];金融研究;2009年07期
10 馬宇;許曉陽;韓存;張廣現;;經營環(huán)境、治理機制與農村信用社經營績效——來自安徽省亳州市的證據[J];金融研究;2009年07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都本偉;[N];中國縣域經濟報;2010年
2 都本偉;[N];中國縣域經濟報;2010年
3 于建華 任海防;[N];中國信息報;2011年
本文編號:27523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752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