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恐慌時期資本管制的歷史經(jīng)驗——以大蕭條時期中國的幣制改革為例
本文選題:金融恐慌 + 幣制改革; 參考:《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摘要】:在20世紀30年代的世界經(jīng)濟危機中,中國由于是唯一的銀本位國家,受到的外部沖擊不同于其他國家,直到1934年6月才發(fā)生金融恐慌。為了擺脫金融恐慌,政府1935年6月進行了幣制改革,雖然取得了成功,但也為此放棄了外匯管制。這場特殊的歷史經(jīng)歷表明:外部資本的大量涌入很可能會對一國經(jīng)濟和金融造成不穩(wěn)定的影響;內(nèi)部金融體系風險管理機制的缺乏和政府不適當?shù)慕?jīng)濟政策也會對一國的經(jīng)濟和金融造成嚴重的沖擊。在今天人民幣升值的形勢下,仍需以史為鑒,在資本管制上采取適當措施以防范國際資本流入和金融系統(tǒng)監(jiān)管不善帶來的危害。
[Abstract]:In the 1930s world economic crisis, because China was the only silver standard country, the external shocks were different from other countries, and the financial panic did not occur until June 1934. In order to get rid of the financial panic, the government carried out the currency reform in June 1935. Although it has achieved success, it also gave up 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shows that the influx of external capital is likely to have an unstable impact on a country's economy and finance; the lack of risk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the internal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inappropriate government's economic policies will also have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economy and finance of a country. Appropriat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control the harm brought by international capital inflow and mismanagement of financial system.
【作者單位】: 吉林財經(jīng)大學經(jīng)濟學院;吉林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F832.1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王元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完善[J];經(jīng)濟理論與經(jīng)濟管理;2005年03期
2 孫華妤;;傳統(tǒng)釘住匯率制度下中國貨幣政策自主性和有效性:1998~2005[J];世界經(jīng)濟;2007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戴武堂;;香港抑制通脹的幣制及其啟示[J];港澳經(jīng)濟;1995年07期
2 成圣樹;金祖鈞;;從民國時期的三次幣制變革看當時的通貨膨脹[J];江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3 姜學標;;銀元背后的故事(中)[J];中國信用卡;2011年09期
4 胡玉婷;;從美國金融監(jiān)管之路看我國的路徑選擇[J];中國外資;2011年14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泰宇;;王莽幣制改革失敗的原因及其影響[A];湖北錢幣?(總第10期)[C];2011年
2 劉森;;漢初幣制承襲秦制論——讀云夢秦簡與張家山漢簡札記[A];《內(nèi)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八輯)[C];2006年
3 祝遠娟;;論清末的幣制改革[A];第三屆廣西青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社會科學篇)[C];2004年
4 趙德馨;;西漢前期的幣制改革與五銖錢制度的確立(上)[A];湖北錢幣?偟谄咂赱C];2008年
5 祝正頂;;淺談南京國民政府的幣制改革[A];湖北錢幣?偟诹赱C];2007年
6 張樂;;淺論西漢初年歷次幣制改革[A];湖北錢幣?偟诹赱C];2007年
7 趙德馨;;西漢前期的幣制改革與五銖錢制度的確立(下)[A];湖北錢幣?(總第8期)[C];2009年
8 李麗;;試論辛亥革命期間上海的金融形勢與民族資產(chǎn)階級[A];近代中國(第十二輯)[C];2002年
9 劉森;;三銖錢論[A];中國錢幣論文集(第三輯)[C];1998年
10 趙曉明;;中國新莽時期疊鑄鑄幣制范工藝初探[A];西安錢幣學會成立十周年紀念文集[C];200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曲辰;南京政府的三次幣制改革[N];中國檔案報;2004年
2 詹姆斯·漢密爾頓;美聯(lián)儲如何避免金融恐慌[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7年
3 中國國際經(jīng)濟關(guān)系學會研究員 譚雅玲;金融恐慌引發(fā)股市暴跌[N];人民日報;2008年
4 文心;2009年的危機,始于2008年的某天[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09年
5 王蔚祺;瑞銀巨虧114億美元 美國金融恐慌蔓延歐洲[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8年
6 王作化;金圓券法案[N];中國檔案報;2003年
7 吳玲;“大布黃千”錢母范賞析[N];中國文物報;2008年
8 財經(jīng)評論員、專欄作者 倪金節(jié);拯救東歐危局迫在眉睫[N];上海證券報;2009年
9 江涌;中國:看好自己的錢袋子[N];經(jīng)理日報;2007年
10 丁騁騁;貨幣的力量[N];上海證券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王麗;金融脆弱性:微觀機制與治理路徑[D];南開大學;2009年
2 李愛;白銀危機與中國幣制改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石濤;南京國民政府中央銀行研究(1928-1937年)[D];復旦大學;2010年
4 郭建偉;最后貸款人[D];復旦大學;2006年
5 王晶;上海銀行公會研究(1927-1937)[D];復旦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柳琴;1935年金融恐慌與中國新式銀行業(yè)的不平衡發(fā)展[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2 劉院麗;國民政府法幣改革中的外匯問題[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3 劉慧蘭;兩漢貨幣問題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2年
4 孟嘯宇;亞洲金融危機的回顧反思與經(jīng)驗總結(jié)[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7年
5 吳瑕;李銘銀行思想與實踐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1年
6 柳婷婷;1910年金融危機淺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李翠麗;秦漢貨幣制度新論[D];蘇州大學;2005年
8 孫文峰;商業(yè)銀行擠兌誘發(fā)理論與影響因素分析[D];湖南科技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9143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914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