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技術溢出與擠出效應——基于DEA與湖北省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
本文選題:DEA 切入點:技術溢出 出處:《經濟與管理研究》2012年04期
【摘要】:首先運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產率指數對湖北省各地區(qū)全要素生產率進行測量和分解,然后我們分別建立FDI技術溢出測量模型和擴展Panama Teanravisitsagoo的絕對擠出效應模型,對湖北省各地區(qū)的面板數據運用SUR(似然不相關回歸)加權的方法,進行廣義最小二乘估計。最終分別得出面板數據的技術溢出和擠出效應的變系數模型。通過實證分析,我們可以首次得出湖北省FDI的技術溢出效應不太明顯以及FDI對內資的擠出效應具有內在邏輯的一致性。
[Abstract]:Firstly, the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 based on DEA is used to measure and decompose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each region in Hubei province, then we establish the FDI technology spillover measurement model and the absolute extrusion effect model of extended Panama Teanravisitsagoo, respectively.The generalized least square method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panel data of Hubei provinc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kelihood uncorrelated regression weighted.Finally, the variable coefficient models of technology spillover and extrusion effect of panel data are obtained.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 we can conclude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of FDI in Hubei Province is not obvious and that the extrudation effect of FDI to domestic capital has inherent logic consistency.
【作者單位】: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基金】: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全球技術壟斷競爭力實證研究”(2010YBB001)
【分類號】:F224;F832.6;F12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陸建軍;FDI對中國國內投資影響的實證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03年09期
2 張宇;;FDI與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的變動——基于DEA與協(xié)整分析的實證檢驗[J];世界經濟研究;2007年05期
3 李小平;朱鐘棣;;國際貿易、R&D溢出和生產率增長[J];經濟研究;2006年02期
4 何潔;外國直接投資對中國工業(yè)部門外溢效應的進一步精確量化[J];世界經濟;2000年12期
5 王永齊;;外商直接投資對國內資本形成的擠出效應分析[J];世界經濟文匯;2005年06期
6 楊柳勇,沈國良;外商直接投資對國內投資的擠入擠出效應分析[J];統(tǒng)計研究;2002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萬軍;;外商直接投資對安徽制造業(yè)的溢出效應——基于面板數據的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2 溫志輝;;FDI技術溢出效應研究綜述[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3 李放;;國際貿易結構、人力資本與技術擴散關系的研究——基于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數據分析[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4 趙發(fā)謙;左柏云;;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技術創(chuàng)新體系的影響分析[J];北方經濟;2007年06期
5 楊陽;姚利民;;技術差距對FDI技術溢出影響的門檻回歸分析[J];北方經濟;2009年02期
6 史建文;;FDI對浙江省國內投資的實證分析[J];北方經濟;2009年20期
7 印中華;田明華;;外商直接投資對造紙及紙制品業(yè)的技術溢出效應[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8 萬軍;;跨國公司投資與國內資本形成關系研究——基于長江三角洲地區(qū)的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9 周燕;蔡宏波;;中國工業(yè)行業(yè)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決定因素:1996-2007[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10 趙瑾璐;潘志恒;;國際技術轉移與我國技術進步的實證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秉鐮;余泳澤;;“技術勢能”假說與FDI技術外溢分解——來自我國高技術產業(yè)的實證研究[A];2010年中國產業(yè)組織前沿論壇會議文集[C];2010年
2 劉正良;劉厚俊;;人力資本門檻與 FDI 效應吸收——中國地區(qū)數據的實證檢驗[A];江蘇省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2007年學術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3 梅洪常;鄧雪芬;;FDI與自主創(chuàng)新:基于重慶地區(qū)行業(yè)數據的實證研究[A];中國企業(yè)運籌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7年
4 余典范;;自主研發(fā)、技術溢出與產業(yè)績效——基于中國制造業(yè)的Panel data實證檢驗[A];上海市經濟學會學術年刊(2007)[C];2008年
5 查貴勇;;中國服務業(yè)FDI資本效應及進入壁壘影響分析[A];上海市經濟學會學術年刊(2009)[C];2009年
6 韓燕;曾令波;;FDI對中國經濟增長影響的地區(qū)差異性——基于面板數據的研究[A];全球化與中國經濟 創(chuàng)新·發(fā)展·安全——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經濟·管理學科卷)[C];2006年
7 高勇標;;深圳外商直接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效應分析[A];2008年中國經濟特區(qū)論壇: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周暢;;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對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影響和門檻效應[A];2009年全國博士生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9 宋在斗;陳秀山;;外商直接投資與技術進步的相關性研究——基于對1981-2005年長三角與珠三角地區(qū)的分析[A];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第十二屆學術年會暨“全球化與中國區(qū)域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郭慶賓;許泱;;國外R&D溢出的動態(tài)效果:基于我國省際動態(tài)面板數據模型的分析[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技術與創(chuàng)新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玉娟;服務業(yè)FDI對中國的經濟效應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2 楊博瓊;FDI對東道國環(huán)境污染的影響[D];南開大學;2010年
3 梁永強;FDI流入對中國內資企業(yè)的溢出效應[D];南開大學;2010年
4 魏下海;全要素生產率增長與人力資本效應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張宏霞;中國地方政府投資效應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6 楊高舉;中國高技術產業(yè)國際分工地位及其升級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7 王爭;中國制造業(yè)企業(yè)的生產率與貿易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8 葛小寒;進口貿易R&D溢出中人力資本的角色[D];浙江大學;2010年
9 周娟;FDI與中國區(qū)域城鄉(xiāng)收入不均等[D];沈陽農業(yè)大學;2010年
10 譚偉生;中部地區(qū)利用FDI質量問題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燕;區(qū)域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識溢出效應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張哲麗;FDI對我國技術創(chuàng)新的影響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3 宋曉露;環(huán)渤海經濟圈FDI空間技術溢出效應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4 劉嫦芳;FDI變動對山東省產業(yè)結構的影響效應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瞿夢杰;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與外商投資企業(yè)的關系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6 李淼;FDI對本土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效應、溢出路徑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7 姜承武;FDI、金融發(fā)展對我國創(chuàng)新能力影響的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8 鐘婧;外商直接投資(FDI)與國內儲蓄、國內投資的關系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9 朱平;FDI對江蘇經濟增長作用的地區(qū)差異性研究[D];南京財經大學;2010年
10 張志花;外商直接投資技術溢出效應研究[D];南京財經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建軍;中國的產業(yè)安全問題[J];財經科學;2001年06期
2 程恩富;外商直接投資與民族產業(yè)安全[J];財經研究;1998年08期
3 何維達,何昌;當前中國三大產業(yè)安全的初步估算[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2年02期
4 張海洋,劉海云;外資溢出效應與競爭效應對中國工業(yè)部門的影響[J];國際貿易問題;2004年03期
5 沈坤榮;外國直接投資與中國經濟增長[J];管理世界;1999年05期
6 朱允衛(wèi);外商對華直接投資“獨資化”趨勢的成因及對策[J];世界經濟研究;2002年05期
7 任永菊;外國直接投資與中國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實證分析[J];經濟科學;2003年05期
8 何楓,陳榮,何林;我國資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關分析[J];經濟學家;2003年05期
9 海聞;國際貿易理論的新發(fā)展[J];經濟研究;1995年07期
10 魏后凱,賀燦飛,王新;外商在華直接投資動機與區(qū)位因素分析——對秦皇島市外商直接投資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1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段文斌;尹向飛;;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研究評述[J];南開經濟研究;2009年02期
2 江春;吳磊;滕蕓;;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的變化:2000-2008[J];財經科學;2010年07期
3 陳金保;何楓;趙曉;;我國服務業(yè)全要素生產率變動及其地區(qū)差異實證分析:1995-2009[J];商業(yè)時代;2011年18期
4 石臘梅;李庚寅;;外商直接投資的溢出效應研究——我國省際數據的實證分析[J];中國外資;2011年16期
5 任艷玲;原鵬飛;;中國工業(yè)生產率水平與變遷——基于DEA模型的實證研究[J];統(tǒng)計與決策;2006年04期
6 傅東平;;我國第三產業(yè)生產率變化的影響因素判別[J];改革;2008年09期
7 謝眾;;國際貿易的技術溢出效應及其對我國TFP的影響[J];華東經濟管理;2009年12期
8 吳順祥;張長海;;中國信息技術上市公司全要素生產率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0年27期
9 岳金桂;;基于進口貿易和FDI傳導的技術溢出效應——對中國各地區(qū)全要素生產率的實證分析[J];水利經濟;2008年02期
10 盧艷秋;王向陽;劉戰(zhàn)禮;;外商直接投資技術溢出效應模型及實證研究[J];管理學報;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德春;林麗;劉炳勝;;中國商業(yè)銀行全要素生產率變化趨勢及動因分析[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金融分會場論文集[C];2011年
2 余東華;王青;;國有大中型工業(yè)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效率變化及其影響因素——基于1998-2007年省域面板數據的DEA分析[A];建設經濟文化強。禾魬(zhàn)·機遇·對策——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9年學術年會文集(2)[C];2009年
3 劉振娥;單傳寶;;我國流通業(yè)全要素生產率測算及成因分析——基于我國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A];第五屆中國中部商業(yè)經濟論壇論文集[C];2011年
4 高帥;王征兵;田楠;;基于DEA兩階段的農技推廣效率評價——以陜西省為例[A];城鄉(xiāng)統(tǒng)籌背景下的農業(yè)產業(yè)安全[C];2010年
5 李谷成;馮中朝;;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業(yè)生產率增長、變遷與分解——轉型期DEA視角的實證分析[A];農村公共品投入的技術經濟問題——中國農業(yè)技術經濟研究會2008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楊杰;宋馬林;;適度規(guī)模經營能否提升農業(yè)全要素生產率——基于我國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A];技術創(chuàng)新與現(xiàn)代農業(yè)發(fā)展[C];2009年
7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DEA-co-AA) Microgels and its Role in Horseradish Peroxidase Immobilization[A];中國化學會第十五屆全國化學熱力學和熱分析學術會議論文摘要[C];2010年
8 夏再興;章普;楊紅霞;;地方高校內部院系辦學效益DEA分析[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婁崢嶸;;我國地方政府公共服務支出評價——基于DEA的省際數據比較[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10 沈正舜;;基于DEA的奧運短期經濟影響的相對效率評價[A];江蘇省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鄭世林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全要素生產率研究日益受到關注[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中國經濟為何高增長?英媒另有高論[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3 蔡f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應對“未富先老”[N];中國人口報;2011年
4 呂世生;重視技術溢出效應[N];中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報;2005年
5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左曉蕾;熱盼中國向“全要素生產率”轉型[N];上海證券報;2011年
6 重慶三峽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楊勇;從全要素生產率看經濟發(fā)展方式轉型[N];光明日報;2010年
7 胡鞍鋼 鄭京海;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為何明顯下降[N];中國經濟時報;2004年
8 袁輝 大連市國資委;基于DEA方法的國有企業(yè)效率評價與改進分析[N];首都建設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定軍;挖掘人口紅利的空間,提高全要素生產率[N];21世紀經濟報道;2011年
10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石永恒;尋找更多的共贏點[N];中國經濟導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偉;基于DEA方法的研究型大學科研績效實證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2 周立生;中國壽險業(yè)全要素生產率及其增長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3 王欣;我國裝備制造業(yè)全要素生產率測度[D];西南財經大學;2010年
4 徐杰;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的估算及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1年
5 張寶;中國信托公司效率及全要素生產率的測度與影響因素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6 周彩云;中國區(qū)域經濟增長的全要素生產率變化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7 王軍;河北省R&D活動溢出效應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8 竇森;基于股權合作的FSFDI技術溢出效應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許海萍;基于環(huán)境因素的全要素生產率和國民收入核算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10 劉文虎;基于DEA方法的股票市場問題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瑋;基于DEA方法的我國林業(yè)全要素生產率實證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2 楊京京;重慶FDI的技術溢出效應分析[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3 虎巖;我國進口貿易的技術溢出效應研究[D];同濟大學;2008年
4 毛紅濤;全要素生產率視角下重慶市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0年
5 張龍華;重慶進口貿易的技術溢出效應分析[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6 徐榮玲;基于中國進口貿易與FDI的技術溢出效應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7 許小雨;長三角全要素生產率的測算及影響因素分析[D];南京大學;2011年
8 王冬;金融中介發(fā)展與全要素生產率效應[D];西北大學;2010年
9 史磊;基于DEA模型的上海高技術產業(yè)技術效率研究[D];東華大學;2011年
10 穆文楊;基于DEA的我國制造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績效評價[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7159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715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