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信用環(huán)境治理與信用卡安全
本文選題:信用卡 切入點:社會信用環(huán)境 出處:《財經問題研究》2012年1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信用卡市場具有信貸信息不對稱特征,潛在信用風險與欺詐風險。信用卡安全問題引發(fā)了一系列金融、經濟風險。社會信用環(huán)境劣化在實踐中加劇了二者關聯(lián)效應。治理之策在于:以金融信用立法體系化、規(guī)范化為目標,構建金融信用環(huán)境正式制度框架;以金融信用信息市場統(tǒng)一化為導向,確立信用信息資源交易與傳遞機制;以信用意識行為化、信用行為常規(guī)化為宗旨,改善社會信用非正式制度環(huán)境。
[Abstract]:Credit card market is characterized by asymmetric credit information, potential credit risk and fraud risk. Economic risk. The deterioration of social credit environment intensifies the correlation effect between the two in practice. The measures of governance lie in: to construct the formal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of financial credit environment with the aim of systemat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financial credit legislation; In order to unify the financial credit information market into the guidance, to establish the credit information resource transaction and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ake the credit consciousness behavior as the goal, the credit behavior regularization as the purpose, improves the social credit informal system environment.
【作者單位】: 廣東警官學院偵查系;東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公安部公安理論及軟科學資助項目“信用卡犯罪的社會信用環(huán)境分析與長效打擊機制研究”(088LLYJGDST036)
【分類號】:F832.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楊太康,吉宏;信任、信用與信用經濟:房地產業(yè)規(guī)范發(fā)展的經濟學分析[J];商業(yè)研究;2005年17期
2 閆健;;當代西方信任研究若干熱點問題綜述[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6年04期
3 張艷娥;;社會資本視域中的城鄉(xiāng)差距:現(xiàn)狀與對策[J];改革與戰(zhàn)略;2008年07期
4 李濤;黃純純;何興強;周開國;;什么影響了居民的社會信任水平?——來自廣東省的經驗證據(jù)[J];經濟研究;2008年01期
5 馬得勇;;信任、信任的起源與信任的變遷[J];開放時代;2008年04期
6 周紅云;社會資本理論述評[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2年05期
7 符平;論國家社會資本及其功效[J];人文雜志;2003年06期
8 王華;中國社會資本的重構[J];思想戰(zhàn)線;2004年04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 黃少明;[N];第一財經日報;2009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德闊;;社會資本理論對社會學方法論二元對立的消解[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2 楊邦榮;;人際關系和諧的社會文化機理及其實現(xiàn)[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3 田旭;;公共政策的倫理基礎及其反思——基于社會資本的視角[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4 蔡翥,石侃;挑戰(zhàn)與對策:網絡社會化與青少年道德教育[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5 徐俊;;企業(yè)社會責任與企業(yè)社會資本[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6 蘆曉春;李興佐;張平;簡小鷹;;社會資本的構成差異對農村社區(qū)經濟的影響——以發(fā)展程度不同的兩個農村社區(qū)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29期
7 李峰;馬穎;陳任;李念念;秦俠;胡志;;中國化社會資本與艾滋病防治[J];安徽醫(yī)學;2011年07期
8 陳宇秦;;社會資本理論的解釋力及其困境[J];安康師專學報;2006年05期
9 邱澤奇;隔代無仇:布波文化融合的社會基礎[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10 仰海峰;全球化與資本的空間布展[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陽;;隱私話語的誕生與大眾傳媒業(yè)——一種知識考古學的路徑[A];中國傳媒大學第五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熊富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戰(zhàn)略意義:三大宏觀視角[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3 史宇鵬;李濤;丁彥超;;政府行為與社會信任:來自中國省級層面的經驗證據(jù)[A];2011年(第九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4 趙文龍;王夏崢;;社會信任與社會交往的研究初探——基于“2009年社會網絡與求職過程調查”西安數(shù)據(jù)分析[A];陜西省社會學會(2010)學術年會——“關—天經濟區(qū)社會建設與社會工作”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林曉珊;;身體流動與性別不平等:社會性別視角下的城市家庭汽車消費[A];第18屆中國社會學年會“改革開放30年與女性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6 吳琳;;網絡政治學視域下虛擬社會管理實踐機制探索[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7 葉育成;;全球城市區(qū)域視角下的次區(qū)域協(xié)調規(guī)劃探索[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謝天武;;互聯(lián)網視域中政黨形象的建構與傳播[A];變革世界中的政黨政治——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政黨理論北京研究基地論文集(第五輯)[C];2012年
9 陸俊;;論網絡社會運動[A];改革開放與理論創(chuàng)新——第二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文集[C];2008年
10 李勁;;京津冀社會資本協(xié)同發(fā)展研究[A];2010年度京津冀區(qū)域協(xié)作論壇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春常;轉型中的中國國家治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志輝;網絡條件下意識形態(tài)建設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楊席珍;資本主義擴張路徑下的殖民傳播[D];浙江大學;2010年
4 鄢顯俊;信息壟斷:信息技術革命視閾里的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D];云南大學;2010年
5 任奔滔;中小企業(yè)社會資本與融資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6 游泓;情感與信任關系的社會學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7 孫余余;人的虛擬生存與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淑東;人力資源資本化的市場意識前提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鞏英春;當代信息社會背景下的文化資本批判[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張莉;社區(qū)參與:社會穩(wěn)定的基礎[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喬宇;基于社會資本視角的都市社區(qū)治理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王霞;青少年網絡生態(tài)文明教育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秦璐;網絡輿情引導方法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黃明宇;廣西北部灣經濟區(qū)社會資本培育中的政府行為分析[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余雅婷;社會資本視角下我國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外部治理動力機制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6 黃業(yè)雷;網絡社會視閾下虛擬領導初探[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劉燁華;社會資本視域下政府公共危機治理提升途徑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8 郭乙廷;“人肉搜索”涉及的道德問題研究及對策分析[D];湘潭大學;2010年
9 邢艷;網絡公共領域建構:障礙與路徑[D];湘潭大學;2010年
10 李典璋;網絡背景下行政權力運行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夏紀軍;中國的信任結構及其決定——基于一組實驗的分析[J];財經研究;2005年06期
2 吳申元,徐建華;誠信:現(xiàn)代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道德基礎[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3 林其屏;規(guī)則和信用:市場經濟兩大基石的缺損與重構[J];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2002年01期
4 張珉,卓越;特殊主義信任與合作困境的突破:晉商興衰的思考與啟示[J];上海經濟研究;2003年11期
5 江林;;建立有中國特色的企業(yè)經營道德體系[J];經濟管理;2001年18期
6 張維迎,柯榮住;信任及其解釋:來自中國的跨省調查分析[J];經濟研究;2002年10期
7 胡必亮;村莊信任與標會[J];經濟研究;2004年10期
8 李濤,李紅;雙方關系、關系網絡、法院與政府:中國非國有企業(yè)間信任的研究[J];經濟研究;2004年11期
9 李濤;;社會互動、信任與股市參與[J];經濟研究;2006年01期
10 周紅云;社會資本理論述評[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2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國柱;何慧齡;;我國信用卡業(yè)務發(fā)展分析[J];甘肅金融;2010年11期
2 王楠;;信用卡發(fā)行 卡在哪?[J];上海經濟;2009年04期
3 楊筱燕;;信用卡業(yè)務高速發(fā)展下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金融管理與研究;2009年02期
4 牛金玉;任登峰;;信用卡風險及其防范淺析[J];華南金融電腦;2009年12期
5 鄭玉仙;楊景仰;;VaR方法在信用卡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信用卡;2006年08期
6 楊志平;;關于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信用卡營銷的思考[J];郵政研究;2009年02期
7 葉瑩;;論我國信用卡的風險管理[J];金融經濟;2006年04期
8 郭田勇;郭宏堅;;銀行業(yè)當重視信用卡業(yè)務風險[J];數(shù)據(jù);2009年02期
9 華麗;王姣;;我國信用卡業(yè)務發(fā)展問題及對策[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0年03期
10 賀燕軍;張旭輝;楊進;張永福;;信用卡風險防治有術[J];金融電子化;201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蔣益民;;對中國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壓力測試的幾點思考[A];“中國視角的風險分析和危機反應”——中國災害防御協(xié)會風險分析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劉姝威;;信用風險的測量與管理[A];Optimization Method, Econophysics and Risk Management--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3 劉姝威;;信用風險的測量與管理[A];Optimization Method, Econophysics and Risk Management--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4 楊揚;周宗放;;基于科層結構的我國集團上市公司信用風險實證研究[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商務智能分會場論文集[C];2011年
5 李如一;;確定修剪系數(shù)的結構方法與具有風險抵押的信用風險的定價[A];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新進展——第7屆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6 徐超;周宗放;;基于多智能體的信用卡信用風險仿真研究[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系統(tǒng)管理與復雜性科學分會場論文集[C];2011年
7 王世坤;余其煌;;信用風險的量化和計算[A];Optimization Method, Econophysics and Risk Management--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8 黃凱南;;會員類型、信用風險與會首合會契約選擇[A];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張國永;田金信;徐凱;;信用風險下基于Black-Scholes的可轉換債券定價模型及應用研究[A];第八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李麗;周宗放;;母子公司關聯(lián)擔保信用風險度量[A];第十二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鄭申;質量并舉 力爭最好[N];金融時報;2009年
2 ;信用卡:改變用戶消費觀念[N];中國計算機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田新元 白鶴 央視 葛文靜;我國全面整頓信用卡市場[N];中國改革報;2009年
4 記者 鄭申;信用卡市場 年關將近 營銷火熱[N];金融時報;2009年
5 記者 鄭申;信用卡市場勁吹環(huán)保風[N];金融時報;2010年
6 記者 鄭申;盡享信用卡“饕餮盛宴”[N];金融時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季小舟;外資行信用卡網點不夠網銀補救[N];華夏時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郭玉志;戴兵:探索信用卡傳統(tǒng)模式[N];中國企業(yè)報;2010年
9 記者 周軒千;信用卡營銷漸趨精細化[N];上海金融報;2010年
10 記者 鄭申;消費積分 給力信用卡市場[N];金融時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一;中國信用卡市場定價理論與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顧乾屏;商業(yè)銀行法人客戶信用風險模型研究[D];清華大學;2009年
3 徐志春;我國商業(yè)銀行中小企業(yè) 信用風險管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4 熊大永;信用風險理論與應用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5 張健;信用風險的度量與管理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6 王國棟;信用風險參數(shù)估計的若干問題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7 楊軍;關于國有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成因與識別的研究[D];清華大學;2003年
8 方先明;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預警管理系統(tǒng)研究[D];河海大學;2004年
9 劉小坤;企業(yè)債券:信用風險與市場監(jiān)管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10 齊巍巍;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監(jiān)管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舒燕軍;聯(lián)名企業(yè)對聯(lián)名信用卡使用意愿的影響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9年
2 楊錕;信用卡市場與我國商業(yè)銀行市場結構相關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0年
3 王光;信用風險計量方法及我國銀行應用的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4 陳開方;國有商業(yè)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5 鄧善科;基于內部評級法(IRB)的我國商業(yè)銀行客戶信息風險測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6 岳雨;探尋信用卡市場策略[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2年
7 柏雪怡;基于KMV模型的中小上市公司信用風險評價研究[D];東華大學;2011年
8 羅然然;銀行零售業(yè)務信用風險建模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5年
9 王九龍;消費貸款中信用風險的評估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0年
10 陳捷;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度量及管理[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6042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604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