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利益沖突、樂觀偏差與股價崩盤風險
本文關鍵詞: 分析師樂觀偏差 利益沖突 股價崩盤風險 出處:《經(jīng)濟研究》2012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股價崩盤風險"是當前金融危機背景下財務學的一個研究熱點。本文使用2003-2010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數(shù)據(jù),研究分析師樂觀偏差是否影響上市公司股價崩盤風險,并考察分析師面臨的"利益沖突"是否會加劇樂觀偏差對股價崩盤風險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1)分析師樂觀偏差與上市公司未來股價崩盤風險之間顯著正相關,且此關系在"牛市"更為顯著;(2)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越高,機構投資者數(shù)量越多,公司存在再融資行為,以及來自前五大傭金收入券商的分析師比例越高,分析師樂觀偏差與崩盤風險之間的正向關系就更為顯著,說明"利益沖突"會加劇兩者的關系。本文的研究對于全面認識分析師在資本市場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降低我國股價崩盤風險、促進股市平穩(wěn)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Abstract]:"Stock price crash risk" is a hot research topic in financial scie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urrent financial crisis. Using the data of Chinese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03 to 2010, this paper studies whether or not analysts' optimistic bias affects the risk of stock price collapse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examine whether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 faced by analysts will aggravate the impact of optimistic bias on the risk of stock price collapse.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nalyst's optimistic bias and the risk of future stock price collapse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higher the proportion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the more the number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the refinancing behavior of the company, and the higher the proportion of analysts from the top five commission income brokers.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alysts' optimistic bias and crash risk is even more significant, indicating that "conflict of interest" can aggrav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nd how to reduce the risk of stock price collapse and promot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stock marke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中山大學嶺南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批準號:70802002、70972130、71021001) 全國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專項資金資助項目(批準號:201085)對本研究的支持
【分類號】:F832.51;F2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潘越;戴亦一;劉思超;;我國承銷商利用分析師報告托市了嗎?[J];經(jīng)濟研究;2011年03期
2 宋樂;張然;;上市公司高管證券背景影響分析師預測嗎?[J];金融研究;2010年06期
3 原紅旗;黃倩茹;;承銷商分析師與非承銷商分析師預測評級比較研究[J];中國會計評論;2007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方飛;王曉彥;賀芳麗;;承銷業(yè)務利益對證券分析師盈利預測準確性影響研究[J];財經(jīng)理論與實踐;2012年02期
2 張成博;;承銷關系對我國財務分析師獨立性影響的實證研究[J];東北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3 郝東洋;;證券分析師盈利預測研究綜述:行為、可靠性及價值相關性[J];福建財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4 ;上海立信會計學院招聘啟事[J];管理世界;2011年07期
5 曹勝;朱紅軍;;王婆販瓜:券商自營業(yè)務與分析師樂觀性[J];管理世界;2011年07期
6 陳輝;顧乃康;萬小勇;;股票流動性、股權分置改革與公司價值[J];管理科學;2011年03期
7 潘越;戴亦一;劉思超;;我國承銷商利用分析師報告托市了嗎?[J];經(jīng)濟研究;2011年03期
8 宋樂;張然;;上市公司高管證券背景影響分析師預測嗎?[J];金融研究;2010年06期
9 潘越;戴亦一;林超群;;信息不透明、分析師關注與個股暴跌風險[J];金融研究;2011年09期
10 薛祖云;王沖;;信息競爭抑或信息補充:證券分析師的角色扮演——基于我國證券市場的實證分析[J];金融研究;2011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譚洪濤;蔡春;蔡利;;公允價值與股市過度反應——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jīng)驗證據(jù)[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洪劍峭;張曉斐;蘇超;;上市公司業(yè)績變動與分析師預測行為?[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洪劍峭;張新;;基金凈值排名對證券分析師薦股行為的影響[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孔祥;賈倩;劉浩;;“關系”還是能力?——基于企業(yè)再融資承銷商變更的實證檢驗[A];中國會計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公言磊;財務分析師盈余預測樂觀傾向成因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2 王晶晶;中國上市公司盈余達到或超過分析師盈利預測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3 王嘯;證券分析師選股的投資價值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康璐;證券分析師市盈率預測精確度的實證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2 許彪;分析師盈利預測偏差模式及其解釋[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3 余明祥;證券分析師的利益關系對盈利預測的影響[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4 高斐;證券公司承銷業(yè)務對證券分析師獨立性的影響分析[D];暨南大學;2009年
5 于春環(huán);利益沖突對證券分析師股票評級準確性的影響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9年
6 季侃樂;賣方分析師評級中的利益權衡行為與樂觀傾向程度選擇[D];復旦大學;2009年
7 肖志源;我國證券分析師的利益沖突行為及其監(jiān)管[D];暨南大學;2010年
8 蘇超;管理層好壞消息對分析師預測行為的影響[D];復旦大學;2010年
9 劉維麗;我國證券分析師盈利預測的實證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10 吳穎;證券分析師過度自信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記軍;趙昌文;;中國IPO市場存在承銷商托市嗎[J];財經(jīng)科學;2006年06期
2 熊維勤;孟衛(wèi)東;;承銷商進行了IPO托市嗎[J];財經(jīng)科學;2007年01期
3 王征;張崢;劉力;;分析師的建議是否有投資價值——來自中國市場的經(jīng)驗數(shù)據(jù)[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06年07期
4 徐文燕,武康平;承銷商托市對新股初始回報的影響——對上海A股市場的實證研究[J];當代經(jīng)濟科學;2002年01期
5 儲一昀;倉勇濤;;財務分析師預測的價格可信嗎?——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jīng)驗證據(jù)[J];管理世界;2008年03期
6 唐震斌;;有效市場理論與我國證券市場的有效性研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7 王美今,張松;中國新股弱勢問題研究[J];經(jīng)濟研究;2000年09期
8 徐浩萍;羅煒;;投資銀行聲譽機制有效性——執(zhí)業(yè)質(zhì)量與市場份額雙重視角的研究[J];經(jīng)濟研究;2007年02期
9 趙宇龍;會計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來自上海股市的經(jīng)驗證據(jù)[J];經(jīng)濟研究;1998年07期
10 胡奕明 ,林文雄 ,王瑋璐;證券分析師的信息來源、關注域與分析工具[J];金融研究;2003年1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彭秀麗;劉茂松;;論循環(huán)經(jīng)濟發(fā)展的制度創(chuàng)新[J];求索;2006年10期
2 儲鑫;;中國城市化進程中“成長的煩惱”——用博弈論的視角淺析城市建設拆遷中的利益沖突[J];法制與社會;2006年23期
3 鐘海;陳曉莉;;城鄉(xiāng)一體化進程中農(nóng)村社會矛盾的化解途徑——以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為例[J];西安財經(jīng)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4 高迎春;佟連軍;黃健華;;城中村再城市化的土地利用分析[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4期
5 張雪蘭;何德旭;;證券分析師利益沖突影響投資者利益嗎——一個經(jīng)驗研究評述(1995—2007)[J];金融研究;2008年07期
6 沈梅瓊;;上海樓盤倒塌事件所透露的工程師職業(yè)中的利益沖突[J];財經(jīng)界(學術版);2010年04期
7 戴勝利;周璐;;城市圈內(nèi)區(qū)域利益沖突的過程管理[J];求索;2010年06期
8 周春梅;;論國有企業(yè)改制中勞動關系的調(diào)適[J];江蘇社會科學;2010年06期
9 夏涌;;中國地方政府生產(chǎn)性投資膨脹的問題及其治理[J];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07年01期
10 時文;;我國城市拆遷問題研究綜述[J];中國校外教育;2011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胡勇;;物流服務實施中利益沖突的產(chǎn)生與解決[A];第三屆中國西部現(xiàn)代物流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胡勇;;物流服務實施中利益沖突的產(chǎn)生與解決[A];第二屆中國物流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3 謝志軍;吳偉強;;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利益分析[A];“科學發(fā)展觀與歷史唯物主義”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羅桂芬;楊生威;;論農(nóng)場小城鎮(zhèn)建設進程中的利益協(xié)調(diào)[A];黑龍江省首屆青年科技工作者論壇黑龍江省農(nóng)場管理學會分會場實施五大戰(zhàn)略推進三化進程構建和諧農(nóng)場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7年
5 謝志軍;吳偉強;;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利益分析[A];“科學發(fā)展觀與歷史唯物主義”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匡亞林;;府際利益博弈的均衡解[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0年會暨“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陳詩達;;和諧勞動關系是現(xiàn)代社會和諧的基礎[A];探索與創(chuàng)新——浙江省勞動保障理論研究論文選集(第五輯)[C];2005年
8 鐘興華;;破解征地難題 促進和諧發(fā)展——征地拆遷的博弈分析[A];2007年中國土地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李紳豪;龔晶晶;包存寬;蔣大和;;利益相關方分析方法在長三角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中的研究[A];2007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暨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學術年會論文集(3)[C];2007年
10 李剛;;區(qū)域合作的協(xié)調(diào)機制:多層治理理論與歐盟經(jīng)驗[A];全國經(jīng)濟地理研究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暨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國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金巖石;“國六條”難以平衡各方利益[N];財經(jīng)時報;2006年
2 黃崢嶸;化解土地儲備利益沖突三招[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6年
3 成露;“牛氣當?shù)馈笔菍椭C社會的戕害[N];工人日報;2007年
4 曹林;“強收會費”中極其混亂的利益沖突[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8年
5 何玲;試論商品房預售中各方利益沖突及其解決機制[N];中華建筑報;2007年
6 陳曉平;凈化標準普爾[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9年
7 本報記者 張曉赫;利益沖突攪局 泰達系金融整合或重啟[N];中國房地產(chǎn)報;2009年
8 吳立范;地方政府雙重身份 導致監(jiān)管功能失效[N];中國房地產(chǎn)報;2006年
9 劉杉;新政之后房價成為泡沫符號[N];中華工商時報;2006年
10 北京 周其仁;城市化尤其要加強城鄉(xiāng)利益的兼顧和互補[N];北京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張光榮;上市公司股東之間的利益沖突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2 李建勇;中國省級政區(qū)利益沖突機理分析及其應對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李新安;中國區(qū)域利益沖突及經(jīng)濟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問題研究[D];河海大學;2003年
4 余保福;銀行業(yè)關聯(lián)交易及其規(guī)制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7年
5 李森;大股東“隧道挖掘”及其監(jiān)管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6 楊世勇;制度約束、大股東代理與機構投資者持股選擇[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9年
7 陳微波;利益分析視角下的轉型期國有企業(yè)勞動關系若干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8 吳孝靈;基于博弈模型的BOT項目利益相關者利益協(xié)調(diào)機制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治宇;從沖突論視角看農(nóng)民工就業(yè)不平等現(xiàn)象[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2 陳江紅;城市房屋拆遷中的利益沖突及其調(diào)整機制研究[D];南京工業(yè)大學;2005年
3 趙榮;中國茶葉地理標志保護制度研究[D];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4 王立;自然景區(qū)主要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沖突及協(xié)調(diào)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5 李文霞;公司治理與控股股東掏空[D];湖南大學;2008年
6 左維娜;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中的利益沖突及其協(xié)調(diào)[D];燕山大學;2012年
7 陳銘;我國城市建設征地拆遷利益沖突及調(diào)整[D];河海大學;2005年
8 劉康奇;論中國城市征地拆遷糾紛的制度成因與化解對策[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9 李鵬,
本文編號:15392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539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