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支持實體經濟”學術研討會綜述
本文關鍵詞: 實體經濟 金融服務 中國銀行業(yè) 銀行服務 經濟發(fā)展 商業(yè)銀行 中小企業(yè)融資難 學術研討會 農村金融機構 金融體系 出處:《金融論壇》2012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2012年4月20日,由中國城市金融學會主辦、《金融論壇》編輯部承辦的"銀行支持實體經濟"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參加研討會的11位專家分別來自銀行、政府、研究機構和高校等不同部門,他們就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發(fā)展的相關問題提出了各自的觀點。這些觀點涉及金融體制改革、小微企業(yè)金融服務、農村金融機構發(fā)展、金融產品創(chuàng)新等許多方面。以下是《金融論壇》編輯部按照演講順序整理的嘉賓發(fā)言摘要,供讀者參考。
[Abstract]:In April 20th 2012, a symposium on "Banking support for the real economy", hosted by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the Financial Forum, was held in Beijing. Eleven experts from banks and governm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seminar. Different departments, such as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universities, put forward their own views on issues related to banks'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conomy. These views related to the reform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the financial services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inancial product innovation and many other aspects. The following is a summary of guest speeches arranged by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the Financial Forum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speeches, for readers' reference.
【分類號】:F832.3;F12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瑩瑩;;從虛實偏離看我國經濟是否過熱[J];國際經濟合作;2007年06期
2 楊兆廷;王元;;論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以美國金融危機為例[J];河北金融;2009年04期
3 李立立;焦永剛;;中國應對危機凸顯五大優(yōu)勢[J];今日國土;2009年05期
4 吳念魯;;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的制度根源以及對我國的反思[J];西南金融;2009年04期
5 周瑩瑩;劉傳哲;;我國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聯(lián)動效應——基于資本市場、金融衍生品市場與實體經濟數(shù)據(jù)的實證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年05期
6 胡亞鶴;;金融危機下的日本經濟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年02期
7 黃福蓉;汪斌;;美國次貸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及對策——以浙江上虞市為例[J];中國商貿;2010年02期
8 馬冀勛;肖金成;;“虛擬經濟”對美國的影響及對中國的啟示[J];中國金融;2009年05期
9 游桂云;陳婧;張蕾;;美國金融危機引發(fā)的思考[J];經濟論壇;2009年04期
10 高洪波;;關于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關系的觀察與思考[J];山東經濟戰(zhàn)略研究;2009年Z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慧鳳;;經濟體系與會計的互動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11年年會暨第二十四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徐小林;;宏觀調控形勢下促進聊城區(qū)域經濟金融和諧發(fā)展的思考[A];探索·創(chuàng)新·發(fā)展——聊城市“加快建設強市名城 我們怎么辦”解放思想大討論理論研討文集[C];2007年
3 呂勇;于磊;;多哈回合談判對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影響[A];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二○○七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吳宣恭;林金錠;;沿海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的思考[A];經濟改革與理論思考(1978-1988)[C];1988年
5 付權;;黑龍江經濟發(fā)展與能源結構分析[A];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與環(huán)境資源法的熱點問題研究——2006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二)[C];2006年
6 徐開金;蔡保國;;厘清經濟、社會發(fā)展關系 理解科學發(fā)展觀[A];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張圣兵;;就業(yè)與經濟發(fā)展良性互動的機制構建[A];2007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中)[C];2007年
8 黃河;;福州市土地產出率與經濟發(fā)展因素分析[A];科學合理用地 人地和諧相處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張磊;;能源通道建設與金融危機背景下的新疆區(qū)域經濟發(fā)展[A];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暨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國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10 姜榮會;;安順市經濟發(fā)展實現(xiàn)歷史性跨越的思考[A];貴州省科學社會主義暨政治學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駐慕尼黑記者 吳筠;關鍵詞:蕭條 裁員 失業(yè) 悲觀[N];文匯報;2009年
2 本報實習生 張永棣;中國的發(fā)展前景更值得看好[N];中國經濟導報;2009年
3 何晴雪;省工行將增加15億元貸款支持實體經濟[N];云南政協(xié)報;2008年
4 肖瑩瑩 王云;美國實體經濟很受傷[N];中國城鄉(xiāng)金融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閆立良;周小川:保持適當利差利于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N];證券日報;2009年
6 李多全;如何促進我國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和諧發(fā)展[N];中國經濟時報;2006年
7 周俊生;刺激經濟政策正在顯示效果[N];市場報;2009年
8 記者 趙洋;用期貨構筑實體經濟安全屏障[N];金融時報;2008年
9 記者 郭小蘭;到處攪動實體經濟警惕“類金融化”現(xiàn)象[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10 記者 袁蓉君;實體經濟活動保持強勁 外需不確定性亟待關注[N];金融時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龔穎安;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2 董俊華;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關系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3 陳華強;我國銀行體系與實體經濟發(fā)展互動關系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4 周瑩瑩;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影響及與實體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5 仲崇文;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朱容;法治建設與區(qū)域經濟發(fā)展[D];四川大學;2005年
7 揭筱紋;論中小企業(yè)與西部地區(qū)經濟發(fā)展[D];四川大學;2002年
8 田洪昌;西部民族地區(qū)經濟發(fā)展與政策法律促進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9 李勁;日本產業(yè)政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10 朱毅;中國金融自由化進程及其對實體經濟影響效應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燕彬;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關系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2 白新華;虛擬經濟模式下的泡沫經濟[D];重慶大學;2005年
3 呼應;東北老工業(yè)基地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均衡發(fā)展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4 孫麗丹;對我國虛擬經濟發(fā)展和深化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郭承偉;對我國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研究[D];汕頭大學;2010年
6 楊桂英;虛擬經濟的本質及其對實體經濟的影響[D];暨南大學;2011年
7 莫燕聯(lián);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實體經濟的傳染路徑研究[D];太原科技大學;2011年
8 廖茜;全球金融危機對印尼實體經濟的影響與政策分析[D];江西財經大學;2012年
9 趙飛;全球金融危機對日本實體經濟的影響和對策分析[D];吉林大學;2010年
10 季欣;我國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關系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5027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502789.html